1805年5月,席勒不幸逝世。而歌德死后,根据他的遗言,他被安葬在席勒的遗体旁。
席勒的作品特点
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文风雄壮,善于描绘宏大的社会变革。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激情,同时也含有深刻的哲思。
席勒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
宰相的儿子斐迪南与平民音乐教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相爱。但这份爱情遭到了宰相和米勒的反对。尽管如此,斐迪南和露伊斯仍不放弃彼此。而露伊斯的情敌伍尔牧则帮助宰相,让斐迪南另娶英国贵妇米尔福特夫人。米尔福特夫人虽然也爱斐迪南,但最终被斐迪南和露伊斯的爱情打动,放弃了这门婚事,离开了德国。
伍尔牧再次献计,逼迫露伊斯写下一份不忠的情书。当斐迪南知道此事后,痛苦万分,逼露伊斯自杀。露伊斯服毒而死,死前告诉了斐迪南关于情书的真相。斐迪南懊悔不已,也服毒自杀,并指责了赶来的宰相和伍尔牧的阴毒。宰相急忙将责任推给伍尔牧,而伍尔牧则揭发了宰相一系列不光彩的行为。
这部作品反映了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讽刺,直接质问了德国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此剧揭露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与宫廷中尔虞我诈的行径。并通过女主人公之口,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88.海涅(1797-1856)
1797年12月13日,亨利希·海涅出生于杜塞尔多夫的一个布商家中。上中学时期,海涅在晚期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写出了他的第一批诗歌。虽然家中有经商的传统,但海涅对财务方面的事情始终没有兴趣。因为与家中传统格格不入,在叔叔的资助下,海涅上了大学。
1819年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在此期间海涅发表了不少诗歌,并有机会见到歌德,但因为紧张,而表现糟糕。1824年海涅进入哥廷哈根大学。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海涅开始了创作生涯。
创作了两年后,海涅出版了诗集《歌集》,这部诗集因为浪漫和民歌风情而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海涅也凭此部诗集享誉文坛。此后,海涅放弃了令他成功的浪漫主义风格,甚至用讽刺性的手段来破坏它,为此,海涅自称为“逃跑的浪漫主义者”。1824年至1828年间,海涅前往意大利和英国等地旅游,并创作了《哈尔茨山游记》《观念——勒·格朗特文集》《英国片段》等四部散文旅行札记。这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水准的创作,让海涅的才华在欧洲得到承认,他也因此名声日隆。
海涅因为他的政治观点而在国内受到攻击,1832年被流放至巴黎。在歌德和席勒的出版商的帮助下,海涅在巴黎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为报刊专栏供稿,有了稳定的收入。1833年,海涅发表了着名的论着《论浪漫派》,剖析德国浪漫派文学运动的主要特征。同年,海涅患病,病状愈加严重,以致最终瘫倒在病榻上。这期间,他与乔治·桑、肖邦等当时法国的着名文化人士见过面。在病榻上,海涅仍努力工作,着有《论路德维希·别尔内》等重要作品。
1843年,海涅结婚后两年,带着妻子回到德国。在回国的途中,看到德国如冬天一般的统治,海涅有感而发创作了他的政治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在德国期间,他结识了卡尔·马克思。在与马克思的交流中,海涅成为了第一批关注工业革命下工人阶级的困苦的作家,并根据织工起义,创作了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这首诗发表在《前进报》上,因为影响甚广,而遭到了德国政府的禁令。1846年,恩格斯将这首诗翻译成英语在《新道德世界报》上发表。
在最有希望的民主革命被镇压后,心灰意冷的海涅写下了《在1849年十月》一诗。在病榻上的日子里,海涅通过自己口述,秘书记录的方式创造诗歌和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海涅分别于1851年和1854年出版了《罗曼采罗》和《卢台齐亚》。
1856年2月17日,海涅因病去世,随后被葬于法国的蒙马特的墓地。
海涅的作品特点
诗歌样式多种多样,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一反之前诗歌的忧郁、凄切、哀叹自身命运的风格,转向对社会事件的描述。不再是个人情绪的发泄,而是对时代和大众的关切,充满了革命的豪情。晚期作品,因为作者受到病痛的折磨,开始弥漫彷徨和哀婉的情绪,但整体仍散发出乐观的精神。
海涅的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在这首讽刺诗中,诗人记述了回国过程中,在路上见到的弹唱的姑娘,普鲁士税收人员愚蠢的动作,象征着“精神的巴士底狱”的科隆大教堂,诗人嘲讽教堂终将成为马圈。离开科隆后,诗人在汉堡遇到了资产阶级庸俗社会现实的守护女神莫尼亚。莫尼亚告诉诗人德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同时预言德国的未来。但当诗人拿开她的坐垫时,却被一股臭气熏晕。当他醒来后,在莫尼亚的要求下,两个人举办了婚礼,社会上的政要都出席了婚礼,却最终被书包检察官搅乱——他拿着一把剪刀刺向诗人……
诗歌指出了社会的虚伪和落后,抨击了当时德国死板的统治。同时,也抒发了“新的一代正在成长”的希望。
89.托马斯·曼(1875-1955)
1875年6月6日,托马斯·曼出生于德国北部卢卑克的一个商人家庭中,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年少的托马斯·曼除了文学,对其他课程并不感兴趣,并在很小的时候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
托马斯·曼上完中学便没有继续学业了。在监护人的安排下,托马斯·曼进入了一个火灾保险公司。工作期间,他开始偷偷地进行文学创作,并于同年发表了短篇小说《堕落》,这篇作品受到了广泛好评。此后,托马斯·曼进行了两年的大学教育后便开始了专业的创作生涯。在创作了几篇中篇小说后,托马斯·曼开始了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创作。其余的时间里,托马斯·曼也在一些杂志社中零散地干过一段时间。
直到26岁时,托马斯·曼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因为小说并非虚构,都是真人真事,所以小说出版后不久便流出了一份小说中真实人物的名单,这使得小说更加畅销。
1905年2月,托马斯·曼与他苦苦追求了一年的卡提亚结婚。七年后,因为在医院照顾患有肺结核的妻子,托马斯·曼结合自己在医院中的经历和从卡提亚介绍的病人的状况,得到创作《魔山》的灵感。在十多年的创作后,《魔山》终于面世,并再次获得成功。之后,他又接连出版了《马里奥和魔术师》和《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四部曲等作品。
1929年,托马斯·曼凭借《布登勃洛克一家》一书,获得了他期盼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次年,托马斯·曼在柏林贝多芬厅发表了载入史册的“德意志致辞”,呼吁人们恢复理智,反对得到越来越多议会席位的纳粹主义分子。但他的呼吁并没有收到效果。当国内发起焚书运动时,托马斯·曼因为在外旅行而逃过一劫,也由此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纳粹将托马斯·曼的房产没收,而他的护照也过期了,但为了防止被逮捕,托马斯·曼并没有回到国内。幸好,此时美国对托马斯·曼十分感兴趣,允许其不用护照也可以入境。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客座教授的时候,托马斯·曼创作了与歌德有关的小说《洛蒂在魏玛》,该书于三年后出版。在逃亡的日子里,托马斯·曼先后拥有捷克和美国国籍。
托马斯·曼历时四年,于1947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为了创作这部小说,托马斯·曼阅读了许多音乐方面的材料和音乐家的传记,并请当时的作曲家进行了音乐方面的指导。
二战过后,托马斯·曼曾被推举为联邦德国的总统,但他拒绝了这一提议,并以“德国人有集体罪”的观点拒绝回国。这让他与德国民众之间产生了几年的隔阂。1949年,托马斯·曼在歌德两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之际开始了对德国的频繁访问。
1955年,托马斯·曼被诊断为血栓,在确诊后的一个月,托马斯·曼因动脉硬化在苏黎世病逝。
托马斯·曼的作品特点
作品情节很少是凭空想象的,大都是从现实中取材,将素材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再根据所得材料进行整合,所以缺乏一定的想象力。作品语言精准,具有独有的风格和魅力。
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
老约翰·布登勃洛克抓住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机遇,而大发其财,进而成为社会上层人士。到第二代小约翰继承家业时,他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他于是胁迫女儿放弃她的真爱,嫁给“富商”格仑利希,以便增强他们家的竞争力。但格仑利希是个买空卖空的投机家,很快身败名裂,安冬妮离婚后回到娘家。小约翰因为商业竞争激烈,时局动荡,再加上在女儿婚事上又失算,处境非常艰难。但他并没有想办法去适应新的环境,而是遵循以往的做法,只做好眼前的事。到第三代托马斯继承家业时,竞争已经白热化。托马斯先是与花店姑娘安娜陷入了热恋中,但为了“门当户对”,他放弃了安娜;而他的儿子生性懦弱,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残酷的竞争环境,最终去世;更让他绝望的是,战争、投机行为的盛行让他的事业遭遇了重击,最终不得不变卖家产。随着托马斯妻子的离去,布登勃洛克家族彻底崩溃。
小说通过这个家族在精神道德和经济上的没落,以小见大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