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1328800000025

第25章 第四次婚姻

海明威回到哈瓦那以后,花了很多时间、金钱来整修瞭望山庄的房子。由于他长久不住在这里,又遭受风暴袭击,这里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他决心要把它好好收拾一下,以迎接玛丽的到来。虽然他的任性、自以为是以及借酒耍性子的胡闹经常使玛丽感到难堪,但是玛丽懂得关心和体贴,懂得把他的需要和满足看得高于一切,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使海明威深感离不开她,愿意为她做好一切。他甚至向她表示,回哈瓦那以后,他要把他那种嗜酒如命的坏习惯改一改,喝酒的量要减少百分之九十。

开始时,尽管海明威也很思念玛丽,但是有他两个儿子陪他,他还不至于感到太寂寞。然而,儿子的春假一过,又要回波琳那里去上学。他的房子里倒是多了不少人,他雇了一个中国厨师、一个管家、一个女佣、一个汽车司机和两个跑腿做杂事的小伙子,另外还请了四个园艺匠整修花园和游泳池等,但是这并没有减轻他的孤独感,他盼望着玛丽早日到来,这才是他最感亲近的人。当3月13日玛丽从欧洲回到纽约、给他打长途电话时,他向她表示,要是不能马上见到她,他简直熬不下去了。

可是,玛丽还不可能马上来到他身边,她要到芝加哥去向她父亲说明她要和丈夫蒙克斯分手并同海明威结婚的打算。她还要着手办理和蒙克斯离婚的手续。

这一年37岁的玛丽·韦尔什和海明威前三位妻子不一样,她没有中产阶级或富豪家庭的背景。她是在明尼苏达州北部的一个小镇上长大的,父亲是一个收入微薄的伐木工人,为了补贴家用,他有时在密西西比河上开船,挣些外快。到了夏天,玛丽就到父亲的船上,和父亲及其帮手一起过起水上人家的生活。玛丽很爱学习,念完大学后当上了新闻记者。她已经结过两次婚,第一次于1929年嫁给了她大学时期的同学劳伦斯·库克,过了两年婚姻生活。然后又于1938年嫁给了她现在的丈夫,澳大利亚的新闻记者蒙克斯,可这桩婚姻实际上已经破裂,蒙克斯另外找了一个女人,把她撇在一边。而她也有许多追求者,可她选择了海明威,心甘情愿地当他的“泡菜”。

盼望已久的重逢时刻终于来到了。玛丽于5月2日飞抵哈瓦那,海明威春风满面地开车到机场接她。玛丽看到海明威分别两个月来身体状况确实大有好转,精神面貌不错,心情也好,就喜气洋洋地跟着海明威去参观这座她将成为其女主人的庄园式建筑。玛丽在这里有许多要学习和适应的东西,她还要把西班牙文努力学一学。好在她很机灵,也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女人,尤其是海明威爱好的驾船出海等活动,对她来说并不是一窍不通的。她在父亲船上练就的一套本领在这里全用上了,虽然她原来是在河上,而现在是在海上,可这是相通的。有些事不用海明威教她,她一看就明白了,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当海明威看到玛丽喜欢海洋,喜欢游泳,喜欢钓鱼,喜欢和他一起驾着“拜勒号”出海航行时,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

玛丽在瞭望山庄期间,邦比也来到了父亲的身旁。他当初在欧洲战场上空降到地面时被发现,受伤以后在敌人的俘虏营里被关了六个月,吃尽了苦头,终于得到了解放。他在瞭望山庄得到了很好的调养,他父亲为他感到自豪。他像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样,很快接受了他们未来的继母,同她和睦相处。

6月20日,玛丽要回芝加哥亲自办理和蒙克斯的离婚手续。海明威到飞机场送她,这时正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一片雾气,由于运土的卡车把一些泥块掉在山路的路面上,泥块经雨水一泡,使路面很滑,就像抹了一层润滑油。本来是司机开车,可海明威逞能,偏偏让司机坐到后座上去,他要亲自开车送玛丽。尽管他开得比较小心,可是路面太滑,刹车不起作用,车一下子滑到路边的沟里,车头猛烈撞击在沟里的一棵大树上,海明威的额头砸在后视镜上,胸部肋骨被方向盘撞断四根。玛丽的脸被车上的金属物划破了一道很深的口子,弄得满脸是血。海明威从车里爬出来,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势严重,急忙把玛丽抱在怀里,设法把她送到医院抢救。要不是医生及时采取了措施,她的脸上就要留下这次车祸的永久性纪念了。玛丽虽然没有破相,可是她同蒙克斯离婚的事却得往后拖一段时间了。直到8月底,玛丽才乘飞机去芝加哥。海明威则要留在哈瓦那办理他和玛莎的离婚手续。

玛丽不在期间,海明威接待了他在欧洲战场上的老朋友拉纳姆和他的妻子。拉纳姆现在已经是将军了。海明威一向十分感激拉纳姆在公开场合对他表示的钦佩与尊敬,他们来了以后,他对他们无所不谈,包括他对他前几位太太的看法。不管怎么说,除了玛莎以外,他对以前几次婚姻的破裂十分自责。但是,玛丽显然在性格和为人上,尤其是在对海明威的态度上,综合了他前几位太太的优点,避开了她们的缺点,特别能容忍海明威的坏脾气和自以为是的作风,所以海明威才会如此留恋她,想念她。

12月21日,他和玛莎办妥了离婚手续。

1946年3月14日,海明威和玛丽在哈瓦那正式举行婚礼。

海明威第四次结婚后,身体仍然不好,他常觉得耳鸣不止,血压高压达200,低压125,体重250多磅。医生劝他节制饮食,少喝酒。海明威决定去爱达荷州的太阳谷住一段时间,那里空气新鲜清凉。他严格遵守医嘱,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在他去北方期间,玛丽在瞭望山庄设计了一座塔楼并监督施工。塔楼建成后,登上三层楼的楼顶可以望见哈瓦那和蓝色的大海。海明威喜欢猫,养了30多只,塔楼的底层是猫活动的地方,二楼是书房,但海明威不常在那里写作。

1948年,海明威夫妇去意大利旅游。玛丽头一次到意大利,游历热那亚、科尔纳和威尼斯等地,只见到处郁郁葱葱,山山水水十分迷人。海明威还带她去看他30年前负过伤的地方。这时海明威头脑里酝酿了一部小说的雏形:一个经历过两次大战的老兵的精神历程。那部小说就是1950年发表的《过河入林》。

在游历意大利期间,海明威结识了意大利姑娘阿德丽亚娜·伊凡西奇。据海明威友人霍契描述,阿德丽亚娜“19岁,身材高挑,贵族出身,是个美女,一头长长的黑发,鼻子形状有点怪,但富有魅力,她会写精巧的诗,会画画,滑雪技巧高超”。她崇拜海明威,海明威也爱她,后来还邀请她和她母亲去过古巴。玛丽为此还表示过醋意,这里要说的是,海明威把阿德丽亚娜写进小说里去,成了女主人公。

《过河入林》是海明威搁笔10年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批评界几乎一致认为是一部“败作”,但因为是海明威的新小说,仍然畅销。这部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印记:一个参加过两次大战的50岁的老兵——坎特威尔上校战后在意大利休养。陪伴他的情人名叫瑞娜塔,是个年仅19岁、出身贵族的意大利姑娘。上校凭吊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过仗的地方,同时向瑞娜塔讲述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故事。这位上校就像海明威自己,因而作者与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美学距离。上校的心情似乎颓唐忧郁,他的顾影自怜折射不出更远、更深的意味。海明威过去那种鲜明、生动的意象不见了,“埋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全显露了出来,原来是那么贫乏、那么空洞,既没有值得令人回味的“迷惘”的情绪,也不见令人振奋的、在厄运面前坚毅不屈的硬汉子精神。我们只见到一个身心疲惫、怨天尤人的退伍老兵。

女性形象的描写本来是海明威的弱项,即使在他最成功的作品中,他写女性也远不及写“男子汉”成功。她们没有个性,没有脾气,没有独立的思想,因而也没有独立的行动,除了麦康伯太太之外。《过河入林》中的女主人公瑞娜塔就是没有个性的人。如果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像面粉团似的柔软得没有性格,《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丽亚的存在是为了满足青少年的欲望,那么《过河入林》里的瑞娜塔就像时装店里的塑料制成的人体模型,没有一点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