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夫妇于1921年12月22日抵达巴黎。
海明威在巴黎学艺期间,有两位作家对他帮助不小:一位是斯泰因,另一位是庞德。
1922年3月,海明威夫妇登门拜访斯泰因。格特鲁德·斯泰因家境富有,她先在美国东部上学,后来侨居巴黎。她是一位绘画收藏家,来巴黎后一直赞助现代派画家的创作,在巴黎成为文化名人。尤其是在战前,她的寓所花园街27号,是艺术家的文化沙龙。海明威夫妇一进她家,感觉就像是进了美术馆,四周挂满各种新潮画家的绘画。斯泰因终生未婚,同女伴爱丽丝·B.托克拉斯相伴为生。海明威头一次见斯泰因时,她已经48岁,相当于他母亲的年龄。
不久,斯泰因和托克拉斯回访海明威夫妇。海明威拿出自己写的作品向她请教。斯泰因认为他的诗写得还可以,长篇小说不行,“描写太多,而且又不是很好的描写,要重新开始”。
斯泰因自己也是一位作家,而且热心于实验性的革新,革新的重点在文学语言方面。
语言有它约定俗成的规范,有独创性的作家可以突破规范从而推动语言的发展,但不能破坏语言的规范,除非在个别的特殊情况下。斯泰因是很自负而又固执的人,虽然她后来的作品没有人愿意刊登,但她仍然以权威自居,说话口气酷似垂直命令,容不得不同的意见。
海明威是悟性很高的学生,能够很快地吸取他所需要的东西。
海明威在巴黎同埃兹拉·庞德的交往从1922年初开始,虽然前前后后只有四个月,但庞德对海明威创作的影响,要比斯泰因深远得多。
庞德陆陆续续地向海明威灌输的是以下几点。
庞德认为,像海明威这样自学成才的青年应该阅读传统的经典作家的作品,包括荷马、奥维德、乔叟、但丁、维龙和玄学派诗人的作品。还应该阅读法国作家福楼拜和司汤达的作品。在作家中间,庞德建议海明威阅读詹姆斯·乔伊斯、T.S.艾略特和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包括《美国人》《华盛顿广场》和《贵妇人的画像》这些詹姆斯的早期作品。阅读是为了学习,庞德说,学习的作家越多越好,但学习的态度“要诚实”,“要么直截了当地承认你受了谁的影响,要么不要留下痕迹”。
庞德关于学习和模仿古代作家的说法,多年之后成了海明威自己的经验。
要模仿每一个作家,不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作家,只是要坚持一条:你要模仿得非常隐蔽,让人觉得这是你的独创。
怎样把别人的长处拿来为“我”所用,化为自己的东西,是海明威成功的一个秘诀。
海明威对庞德的帮助始终难忘。
从海明威学艺时期受益于庞德这件事判断,海明威是庞德继乔伊斯和艾略特之后的又一个“发现”。
海明威是天生喜欢简略的人,在《堪萨斯城星报》又受到要求简略、有力的文字训练,因此庞德的一套理论很符合他的胃口。庞德的要求是对文学语言的要求,这正契合海明威的需要,因为他正处于从新闻写作过渡到文学创作的关键时刻。
与庞德进行了第一次谈话之后,海明威下决心苦练创作的基本功。他不急于发表什么,而是从创作的最基本的单位开始,先写好句子。
我们谁也无法知道人在弥留之际的思想活动,无法写实,只能想象。有托尔斯泰合乎情理的想象,也有福克纳那种荒诞的想象。海明威的想象是否真实,我们无从评判,但与前一种写法相比,我们可以肯定:前一种写法是描写,后一种写法才叫创作。正如海明威后来加以严格的划分:“描写不是创作。”
庞德对海明威说过,创作像绘画一样,基础在于选择。海明威见过画家作画:他们怎样改变线条,怎样调整色彩,怎样加强或者淡化光线以适应他们所要表现的东西。海明威体会到,创作也是一样,语言掌握在作家手里,怎样调整变化以适应主题思想的需要,完全听作家的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