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9年五月,明崇俨从洛阳到长安去办事,结果在路上被杀了。天皇、天后十分气愤,派人到处捉拿嫌疑人,查来查去就是查不出来是谁。过了一段时间后,武后让李贤到洛阳去随王伴驾,李贤心里害怕,认为武后要对自己下手了,所以就故意拖延时间,不动身。武后见李贤很长时间还不来,心里便起了怀疑。等到李贤实在没有办法赶到洛阳之时,武后看到李贤心事重重、惊慌不定的样子,更加深了自己的疑虑。于是就查起太子来,这一查就查到了太子的同性恋赵道生胡作非为的事。接着太子的各种劣迹全都曝光了,在太子宫中还搜出数百套的武器、盔甲。在审问太子男宠赵道生的过程中,赵道生指控太子派他杀死明崇俨。人证、物证俱全,可以定罪了。无论是国法还是家规都不能宽恕这样的太子。谋反、杀人足够废掉李贤。
躺在病榻上的高宗知道李贤犯下这样的罪行之后,差点儿没背过气去。这是最有希望、最有能力继承王位的儿子,这个儿子再被废了,自己百年之后,谁来打理这个江山啊?李治看着怒气冲冲的武后说到:“太子的事我也听说了,他是我们的儿子,我们能不能放他一马呢?”武后看着病重的高宗叹了口气:“皇上,不是我不想宽恕他,只是这样忤逆不孝的儿子,我们不大义灭亲,将来还怎样管理天下呢?后人会怎么说我们啊?”高宗也没有办法,于是问武后如何处理李贤。武后说:“就贬为庶人,流放到巴州去吧!我们与他断绝关系。”
这一年的八月高宗颁布了诏书,李贤被流放到巴州,后来死在了流放地。这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太子就这样陨落了,唐中宗继位后追封他为章怀太子。李贤的党羽在李贤离开洛阳那一天全部被斩杀,当然最先斩杀的就是李贤的情人赵道生。从太子宫搜出的数百套兵器,全部运到洛阳的洛河南天津桥边焚毁。高政被高宗交给了他的父亲高真行处置,高真行用私刑把儿子给解决了,高宗听了这件事很生气,把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
李义琰是个忠正的老臣,说太子犯下这样的罪行是自己的责任。高宗、武后没有责怪他,这在当时成为一种美谈。
旧有大臣希望李氏掌握政权,一直非议武后,说武后捏造了太子的罪名,企图独揽大权。武后也明白,高宗和旧臣们一样,是不愿意废除李贤的。为了缓和与高宗以及大臣的矛盾,武后上书给高宗,请求免了与李贤有关联的杞王李上金和鄱阳王李素节的罪,任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义阳、宣城二公主被武后指婚给下级卫士官,曾经被放于外地,武后也请奏将他们召回,封给官职。这样,宫中以及朝廷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
永隆元年,就是公元680年,天皇、天后又立李哲为太子,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李显,他是在即位时改的这个名字。
高宗归天
高宗病重
高宗的身体健康总体来说,是呈下降趋势的,但因为照顾得周到,这段时间还算平稳。李哲即太子位没多久,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就出嫁了。因为婚事比较费神,高宗的病情急转直下。
太平公主的性格很像她母亲,睿智、果断、大方。因为武后只剩这么一个小女儿,加上太平公主比较讨人喜欢,所以很得高宗和武后的喜爱。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愿意与大唐再次结亲,于是派使者不辞辛劳地来到大唐求婚。原本吐蕃是想把太平公主娶回家的,谁知道高宗和武后舍不得,当然,太平公主也不愿意。这怎么办才好呢?使者都到眼皮子底下了,总不能不给个说法呀!武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抬出自己的母亲做挡箭牌。说当年在自己母亲去世的时候,太平公主为了尽孝道,已经入道观做了道士,发誓不嫁人了。武后为了把戏做得真些,还为太平公主改建了个太平观,让太平公主搬进去住。吐蕃使者没有办法,只好无功而返。
太平公主是比较有主见的女孩子,一方面遗传了武后的基因,一方面比较受宠,所以连在婚事上她也会自己做主。她想嫁个武官,又不好直接说,于是穿了武官的官服,带了武官的配饰,在自己父母面前表演。天皇、天后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就着手为她选驸马。
皇帝家的女儿也愁嫁,虽然选中了三品光禄卿薛家,但是薛家人却不怎么愿意。尤其是薛绍的哥哥薛顗,他觉得太平公主是武后唯一在世的女儿,一定娇生惯养,娶到家里肯定不好相处。薛绍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于是找人商量,商量来商量去就被武后知道了消息。武后心里这个气呀!我们皇家没有挑你们,你们倒还挑起我们来了,简直岂有此理。但是婚姻的事不能下诏勉强,武后只好放出话去:“薛家的媳妇都是平民百姓,我们还不愿意和他们做妯娌呢!”薛家人一听也紧张起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答应真就变成平民了。赶紧同意了吧!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办婚事本来就是折腾人的事,更何况是皇家的女儿。这场婚事的盛况是可想而知的。高宗自然高兴,又是宴饮,又是接受朝贺,不知不觉体力有些透支,病又重了许多。
高宗归天
高宗病重期间,向武后提出建议:希望立李哲的儿子为皇太孙,意思就是将来的太子。武后没有反对。人老了更加惦记自己的子孙,李治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就想方设法为儿孙争利益,他想给李哲的儿子设置府署和官属。武后有些不愿意了,这是干什么呢?是在防范自己么?怕我害自己的三儿子家破人亡么?对于这个不合常理的要求武后还真不好说什么,她找来吏部郎中王方庆故意询问这件事,王方庆说:“晋惠帝和齐武帝都立过皇太孙,但是皇太子的官属本身就是可以做皇太孙的官属的,没有另立太孙宫府的先例啊!”高宗一听急了,“我死了不就行了吗?”实际上,李治知道他这样做是有悖常理的,但是他知道武后不会轻易放权,所以想借此把李家天下安排好,以免武后一直把持朝政,甚至取而代之。武后感觉到高宗的不放心,她的生活再一次被别人给安排了,武后实在恼火。
高宗身体越来越弱,最后连下床都困难了。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高宗自知大期不远,于是想要游遍五岳,嵩山封禅,最后看看他的大唐江山。这是可以理解的,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总会想不留遗憾地走。高宗在政治上没有大的成就,但是怎么着也要看看自己曾经统治过的江山吧!
武后劝高宗不要这样做了,高宗就是不听,是啊,人如果连最后的心愿都不能达成是多么不甘呐。武后没办法只好找来大臣商议,大臣们自然表示反对,监察御史李善感上书说:“皇上你已经封了泰山,宣告天下太平,置下了众多的福瑞,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了。你看,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庄稼收成不好,到处是饿死的人,边境又不太平,每年都要打仗。皇上您要考虑用为政之道来消灭灾祸才是,这几年又不断地建设宫殿,百姓劳顿,人们没有不失望的。我听到这样的事情,私下里很是担心啊!”
这道奏折说得很严重,简直有指责高宗的意思了。有人说这是武后授意李善感写的,是想制止高宗的行为。上这道奏折时,有这样的情况:洛阳暴雨连连,城内外的人家被冲陷了很多家。而且,全国普遍受灾,灾情严重,饿死、病死的人尸横遍野。武后对自己有危害的人,经常是残暴的。但是对待天下的百姓,还是能站在明君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她命令后宫削减开支,省下钱充实国库。武后在这个时候不愿意高宗去嵩山,也是想节省些耗费。谁知,高宗就是想去,大概他知道,泰山封禅实际的获益人是武后,而不是自己。在死之前要为自己做一件事,武则天最后还是同意与高宗一起嵩山封禅。
公元683年十月,在诏书下了又改,改了又下之后,高宗和武后终于做好了封禅准备。封禅进行到一半时,因为高宗病情加重,实在没有办法主持封禅大礼,所以只好停了下来。高宗头疼得厉害,眼睛也即将失明。于是找来御医秦鸣鹤给自己看眼睛,秦鸣鹤想用针灸的方法为高宗治疗。武后听了大怒说:“岂有此理,这个人应该拉出去砍头,竟要向天子头上插针!”秦鸣鹤吓得扑通一声跪地求饶。高宗实在禁不住疼痛,便对武后说:“刺就刺吧,说不定会好呢!”经过秦鸣鹤反复针灸,高宗真就感觉有所好转,高兴地说:“我的眼睛能看见了!”武后很高兴,赏赐秦鸣鹤一百匹彩缎。但秦鸣鹤的治疗只是治标不能治本,高宗已经病入膏肓,在稍有好转之后,他的病还是不可逆转地恶化了,武后只好回洛阳。
武后为了祈求上苍保佑,再次改元为弘道,大赦天下。在大赦这一天,高宗勉强听完宣诏,他问大臣百姓们高兴么,大臣们说很高兴。他对大臣说:“百姓虽然高兴,但是我的命就快终结了,老天若是肯给我一两个月的生命,让我回到长安,我也就死而无憾了。”当天晚上,高宗召来裴炎立遗诏。遗诏说:“皇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接着,高宗就断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