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11443800000041

第41章 无字悲白发(2)

被突厥人放回的人回到洛阳后,呈上默啜的书信。武则天看后勃然大怒,简直是胡说八道。默啜在信中列举了周武的五大罪状:给他们的种子是熏熟的;金子是假的;丝帛是粗劣的……最重要的是可汗的女儿是贵女,武氏是小姓,用武延秀来冒充婚姻,是在侮辱他们,所以要起兵夺取河北。你要打就打,还说这么多废话干嘛?竟然说我武氏不配你可汗的女儿,岂有此理!于是派三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开赴前线,命令庐陵王为河北道元帅,招兵讨伐突厥。人们听说太子做元帅出征,纷纷前来应征。几天内就召到百万士兵。还命令狄仁杰为行军副元帅,协助太子征讨。从默啜所写的信中,武则天也看到,连少数民族都不赞成立武氏为皇嗣,不愿接受周武的统治。若当真立武氏为皇嗣,恐怕将来他们也难应付边患。

就在大军临行前,狄仁杰等将领还向武则天叮嘱,在立嗣的态度上还要坚决、明朗些,要让新太子在百官面前听政和谒见皇上,这样即使我们死也瞑目了。武则天答应了众将士的请求。

退位前的思考

公元699年,吉顼和亲王武懿宗率领周武军队在赵州打败了突厥的军队。得胜还朝后,两人都在女皇面前争功。武懿宗是个口齿笨拙的人,有些问题就回答得不清楚,而吉顼是个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人。武则天提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吉顼一直不把武懿宗放在眼里,即使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出不屑的神情。武则天看了心理不舒服,觉得他盛气凌人,于是很严厉地对吉顼说:“你在我面前都这样鄙视我们武家人,更何况是在平时呢?你叫我再怎么倚重你呢!”吉顼无言以对。几天之后,吉顼前来奏事,刚想慷慨陈词一番,武则天却愤怒地制止了他:“你的那些话我已经听够了,请不要再多言了。当年太宗有匹名叫狮子骢的马,膘肥体壮没有人能驯服它。我那时候还是伺候太宗的宫女,主动请求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连太宗都赞赏我的志向,你想要脏了我的匕首吗?”吉顼听后吓得满头大汗两腿直哆嗦,跪在地上请求武则天饶过自己。不久后,吉顼的弟弟犯了冒充官员的罪,连累到了吉顼。身为天官侍郎、同平章事的吉顼被贬为固安县尉。吉顼原本是武则天的心腹重臣,走之前流着泪向武则天辞行,他说:“臣从今以后将告别朝廷,永远不能再与皇帝见面了,请允许我再说一句话吧!”武则天有些感动,就让他坐下来慢慢说。吉顼说:“用水把土和成泥,会互相排斥么?”武则天愣了一下说:“当然不会”。吉顼接着又问:“那么把它们一半做成佛,一半做成天尊,会有争议么?”武则天若有所思地说:“这个是难免的。”吉顼这个时候开始切入正题,他说:“宗室、外戚各有各的分内之事,天下才能安宁。现在太子已经被立为皇嗣,而外戚还在做王。这是皇上在给他们日后的争斗埋隐患啊!他们是不会消停的。”武则天沉吟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也知道会有这种情况,但是事已至此,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吉顼虽然傲慢,却是个深谋远虑的人,武则天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把他提为天官侍郎、同平章事的。向顼被列入宰相后,武则天经常向他询问计策。

向顼这一番肺腑之言给了武则天很大的触动,皇嗣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她最头疼的问题。这些日子她一直在思考这个重大问题。向顼的话可以说点到了问题的点儿上。武氏成员被封王是她作为武姓皇帝必然要做的一件事,也是周武政权存在的象征,她想要周武王朝长久地存在,就不能取消武姓王,一旦取消武姓王就意味着自己称帝失败。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是朝臣、李氏、武氏几方斗争的结果。武则天因为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不得不屈服于这个结果。面对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武则天的思想开始向一方倾斜。虽然前几天她还命李氏成员与武氏成员在明堂前立誓,保证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但三方都知道这誓言的力量有多小,约束力有多弱,大家只是陪老太太买个心安。

武则天也曾尝试让李家人姓武姓,这样不管是他的子孙还是她的侄子继承皇位,皇帝都还是姓武的,这样她的周武王朝就可以永久地传下去了。但是她越来越发现,这个办法实际上是很蹩脚的。改姓武姓的李旦,始终是李氏家族的子孙,自己活着他姓武,自己死了,他可以立马恢复李姓,而只要立李家子孙为皇嗣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她甚至还考虑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帝。但是一方面这个女儿没有自己这样的才能,把国家交给她,她不放心。另一方面,女儿是嫁给了武家的人,那后世继承皇位的很可能是真正的武家子孙。这样,她李家儿媳妇的身份就被排除在宗庙之外了,这是她不甘心的,也是她为什么不肯直接把武承嗣立为皇嗣的根本原因。在狄仁杰等大臣激烈的争执下,武则天选择了让李显继承皇嗣之位。在作出决定的最后时刻,她轻拍狄仁杰的背说:“爱卿你不是朕的大臣,你是李唐社稷的大臣啊!”一句话,足可见武则天的无奈和伤感。

重立李显为太子以后,周武王朝的朝廷也在悄然改变。渐渐地,新设的官职被废除了,周历改成夏历。曾经反对女人为皇帝的官员也不再被排挤,拥护李家王朝的大臣越来越多。周武王朝虽然还挂着羊头,里面卖的却是狗肉,武则天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所包围。

随着年纪增长,武则天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感到孤独。于是养起了男宠,吃喝玩乐,缓解苦闷心情。朝堂上的事她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出大乱子就行。

有一个叫苏安恒的高级知识分子,接连不断地向她的铜匦(投诉箱)里投放信件。很不客气地教训她,让她退位。开始时,语气还算柔和,站在武则天的立场为她分析当前的形势,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武则天看他文采好,又有内容,便召见了他,以为他真是博学之士,能替她想出解决李武两家关系的好点子。结果一问只是个死背书的学究,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一番好吃好喝好招待之后,便打发他回家了。这个人不知道是因为没被任用而怀恨在心,还是因为确实觉得武则天不地道。总之,接连又写了好几封信,都是不客气地劝武则天让位的。比较有名的一封是这样写的:臣闻天下者,神光、文武之灭下也,皇上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基。当今太子追迴,年德俱盛,皇上贪其宝位而忘母子之深思,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皇上何故日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臣愚以为天意人事,还归李家。皇上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极必反,器满则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万乘之国哉!

武则天也知道嗣位是早晚的事。她已经立李显为皇嗣了,大家不过就是要她退位罢了。但是,她在有生之年不能退位。这个王朝是她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她舍不得就这样还给李家。如果她宣布退位,就等于向世人说周武灭亡了,她只不过篡夺了李家江山而已。武则天不能忍受这样的评价,她要在这个位置上坐到死。至于死后,那就不是她能知道和管得着的事情了。

驾鹤归西

神龙政变以后,中宗复位,政权回到李氏手中。所有的一切都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国家改国号为唐,宗庙、社稷、朝服、旗帜、文武官员……都变回到高宗在位时的样子。且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并州,老君为玄元皇帝。周武王朝作为男权社会的一个异类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长空,张柬之等人终于达成了心愿,让李氏江山得以继续。

接着,中宗又追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王妃。还好这时他的岳父已经死了,不然当初废除他的原因(之前提到,武则天因为李显立韦玄贞为王,还说把江山送给他,结果被武后废掉)今天非要把武则天最后一口气给截断了不可。这个没有一点儿出息的中宗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张柬之算是白长眼睛了。

中宗的荒唐行为遭到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对。左拾遗贾虚己上书说:“按照以前的制度,异性是不能封王的。我们刚刚恢复李唐的统治,人们对皇上的统治都拭目以待,这样做不能赢得天下人的赞同。如果想让政令畅通,应该劝说皇后坚决推辞,这样才能增加美德了。”诸侯王位左拾遗真是单纯得可爱。他就没想想,以中宗那个脑袋,怎么能想到给自己岳父封王!还不是韦后的怂恿?

韦后是个有野心又贪图富贵的人。她要把这些年吃过的苦,受过的辱全都补回来,这些年他们没过过什么好日子,自己的儿子李重润曾封皇太孙,被女皇派人用鞭子打死了。大女儿下嫁给王同皎,小女儿在流放的时候出生,两个人在房州备尝艰辛。李显每次听到朝廷来人,就要玩次自杀,自己还得安慰、鼓励他,一个女人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韦后一直觉得自己是有恩于李显的,中宗也曾向自己起誓,如果能重见天日,她可以为所欲为。中宗倒是真守诺言,当上皇帝后,全听韦后的。先封了她的父母,接着又让她参与朝政,学着当年武则天的样子垂帘。

大臣一看这还了得么?这不是又要来个女主王朝啊?于是纷纷劝谏。皇上啊,我们刚取回李氏江山,不能再让异性给夺了啊!哪知道李显像吃了迷药似的只听韦后的话,大臣们于是开骂了。“牝鸡之辰,惟家之索”,“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妇陵夫,违人也”。听着这个耳熟,原来是之前骂武则天的话,现在搬到这里来了。中宗也不管这个,反正自己父亲都这样做了,也没见怎么着,到最后还不是李家人坐拥江山?韦后就更不管了,武则天能做的,我韦后为什么不能?

作为女人是可以做皇帝的,武则天也已经开了先河,但是,不是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做皇帝,以韦后的才能和德行根本没法效仿武则天。她听政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封一个游方的和尚慧范做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县公。慧范是个“以妖妄游权贵之门”的花和尚。中宗和韦后倍加器重,几个人经常鬼混一起。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呢,这位倒好,第一个决定就显得不务正业。真是让这群大臣寒心,群臣们又是一顿猛劝,中宗却始终无动于衷。

最让张柬之等人看不惯的是,刚恢复皇帝身份的李显,竟然与自己的宿敌武三思打得火热。看来以后不光大臣没好日子过,恐怕连国家社稷都要遭殃了。神龙政变解决了“二张”,却没有对武氏家族产生大的影响。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劝张柬之等人说:“两个小人虽然已经除掉了,但是斩草不除根,恐怕日后还会出事端。”张柬之无奈地说:“大局已定,你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薛季昶说:“我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下场啊。”朝臣县尉刘幽求也劝说敬晖说:“只要武三思还活着,各位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不尽早谋划,后果不堪设想啊!”然而他们都没有好办法。

武三思为人狡猾,看到庐陵王成为太子,便与庐陵王打得火热。武则天因为让儿子做接班人,觉得有愧于武氏(当然跟前边讲到的武崇训的为人也有关系),就亲自为安乐公主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做媒,使太子和武三思结成儿女亲家,以便两家人频繁走动。站在武则天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武则天想要武氏家族保住性命甚至是富贵,就只好亲上加亲。但是她没想到的是,韦后会与武三思勾结到一起。

韦后与武三思私通后,又向中宗进言重用他。昏庸的中宗也没有异议,之后任命武三思为宰相,权倾朝野,连张柬之都要受他管制。原右散骑常侍、安定王武攸暨也被任命为司徒、定王,武懿宗也没有被冷落,典掌东都军权。武三思能公然出入皇宫,与韦后厮混。

张柬之这时才意识到问题已经严重到出乎想象了,他急切地向中宗劝谏说:“皇上啊,在发生政变的时候,李家宗室铲除了一些乱贼,现在皇上你重掌政权,武家的人却还是封官加爵,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这哪是朝野所希望的事情啊!请皇上你削弱他们的势力来告慰天下。”但中宗已经走火入魔,根本听不进张柬之的谏言,张柬之见中宗无动于衷只好无奈地退下。之后他在和别人一起讨论这件事时说:“过去我们的主子英明神武,大家都称赞他勇猛刚烈。我之所以没有对武氏家族的人动手,就是想把这个机会留给皇上,让皇上自己动手以显示皇上的威严,结果适得其反。大势已去,如今也没有办法了。”听了的人也一个个懊悔不已,恨当时没有把武家人除掉。

更离谱的是,中宗还经常到自己妻子的情人家里微服玩乐。有的朝臣担心武则天势力再起,纷纷向中宗提醒。御史崔皎密奏:“李唐的江山刚刚恢复,武太后还在西宫,还有一些人归附在她的身边;周朝的老臣还在朝廷上担当重要职位,皇上怎么能轻易地外出游玩,不去提防可能产生的祸患呢!”我们这位中宗倒好,把崔皎的奏折拿给武三思看,武三思看后这个气。这不是拆我的台么?早晚有一天有你好看。于是在朝中处处针对崔皎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