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带队伍:中基层领导者学习力法则
11830000000016

第16章 铸造学习型团队(5)

实际上,劳伦斯·米勒所说的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团队成员从他助到自助,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实现自立。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和尺度的问题,自主管理不是自由管理,无为而治也不意味着管理者什么都不为,其中的尺度、力度还需要我们去根据实际情况来拿捏。

该撒手时再撒手

让自己无用,团队有用,是领导者最重要的战略部署;让自己无能,团队有能,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所在;让自己无为,团队有为,是领导者在带领团队时的最大作为。要做到这些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时团队还是需要领导者的带领的。

让员工实现自主管理的理想做法是——带领他们“渐入佳境”后,就适度放开,而不是永远不撒手。因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他能够带出多少优秀的员工,以及他能否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派员工去做他们适合干的事。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在于他会不会做具体的事务,而在于他有无本事发动别人做事,能否做到四两拨千斤。

迈克尔·戴尔是读大学时开始创业的,因此在作息时间上习惯晚睡晚起。公司刚开始运作时,每天必须早起对迈克尔·戴尔来说就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迈克尔·戴尔又是唯一一个有公司钥匙的人,所以每次只要他睡过头,等他走到公司附近时,远远地就会看到二三十个员工等在门口。

由于经常迟到,导致戴尔公司刚成立时,很少在九点半以前开门。后来,逐渐提早到九点。到最后,公司终于改成八点上班,而迈克尔·戴尔也开始把钥匙交给了别人。

对迈克尔·戴尔来说,要交出去的,显然还不止是办公室大门的钥匙。

有一次,迈克尔·戴尔正在办公室忙着解决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有个员工走进来,抱怨说他的硬币被可乐贩卖机吃掉了。迈克尔·戴尔有些不满,反问他:“这种事为什么要告诉我?”员工说:“因为贩卖机的钥匙是您保管的。”那一刻,迈克尔·戴尔才知道,应该把自动贩卖机的钥匙也交给别人保管。

迈克尔·戴尔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适时将钥匙一一交给员工,让他们自己去打开工作中遇到的每一把“锁”,而不能总是替他们保存,握住不放,甚至每次都是亲自去帮他们打开。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自主管理需要制度保障

自主管理绝不是不要制度,更不是“自由管理”。制度管理是基础,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团队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当团队成员在经历了严格的制度管理阶段后,各项管理才能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

当各项制度内涵被员工认可并自觉遵守时,便可向自主管理阶段迈进。在自主管理中将以往制度下的监督命令变为员工的自觉认识和认真执行,通过有效的激励和引导,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学习力、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潜能,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先要通过“制度管理”的必然王国,再向“自主管理”的自由王国迈进。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无为而治的前提

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在遵循企业制度、尊重人的个性的前提下,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在无为的背后,一定要具备如下条件,否则不可妄谈无为。

第一,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团队运作体系,建立规范化的企业制度和标准化的企业工作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来约束和激励团队成员。确保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以及配套的绩效考核措施,以实行目标管理。要让所有员工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建立企业各项流程和标准,按章办事,而不是各自为政,忙冲盲打。科学化的运作体系是团队高效运行的基础,否则,无为而治将会导致团队变成一盘散沙。

第二,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团队的高速运转,80%靠制度体系推动,20%靠卓越领导者的领导力来拉动,这样团队才会拧成一股绳。高绩效的团队领导者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制定中、长、短期目标,又要具备非常强的执行力,把组织、团队制定的目标落实到位,才会有好的结果。领导者还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要会激励下属、辅导下属,又要会有效的授权,把下属的潜能发挥至极致,带领大家快速高效地完成团队的目标。

第三,建构良好的团队文化,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来凝聚员工的行为。在团队运行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提炼自己的经营理念系统,包括价值观、使命、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人才观等。进而通过组织活动、制度等形式,灌输和传播给团队内外的公众、员工,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员工不单为一份薪资而工作,而是工作得开心,生活得愉快。这样,团队才能更具凝聚力、向心力,进而才能留住员工的心,使团队与员工能长期永存,共同成长和发展。

团队学习就是要实现“1+1>2”

在赵本山和范伟主演的小品《卖拐》中,提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问:“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答:“在算错的情况下等于3。”

对于一个学习型团队而言,1+1也可能等于3,甚至是大于3。最起码,一个团队应该做到“1+1>2”,否则,它就难以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团队,而只能算是一个松散的工作群体。

所有人都期望自己的团队成员在团队内部能够力量正向叠加,能够发挥出“1+1>2”的效果,而不是相互抵消递减。拥有这种美好的愿望并没有错,但应该先弄清这样一个问题——你带领的队伍是一个合格的团队吗,还是只是一个松散的没有战斗力的群体?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还有一句俗语叫:“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上面这两种说法之所以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群体和团队的区别所造成的。“三个和尚”充其量只是一个群体,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而“三只蚂蚁”之所以能够将米抬进洞里,则是由于它们精诚协作的结果,因而它们就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团队。

一个学习型团队,能否实现 “1+1>2”的效果,当然要在“学习”二字上下工夫,但也不能仅限于此,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去努力。

人心要齐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老话蕴涵着现代管理的哲理,其背后蕴涵着的是集体的能量、团结的威力。一个团队,如果不能做到“人心齐”,就只能是一盘散沙,难堪大任。

所谓“人心齐”,其实就是要有一个供全体团队成员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原动力,让团队成员自觉为它贡献力量。共同目标一旦为团队所接受,那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共同目标能够使个体提高绩效水平,使群体充满活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团队成员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实现预期目标上,从而做到“泰山移”。

内部要和谐

和谐团队是什么? 每个人对于和谐团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它是指每一位成员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融洽相处的团队。简单地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团队。

和谐团队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员工之间要和谐。指团队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可分为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员工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加以区分,谨防将私人关系带入工作关系中,影响处理工作关系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时要防止因习惯于长期工作的关系,缺乏感情色彩而使私人关系中断。

其次,制度的和谐。也就是在团队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性化、和谐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成员的行为,以达到协调与顺畅效果。

最后,团队精神认同上的和谐。是指在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呈现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员工要有向心力

在一个团队中,员工难免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价值准则,这正是团队富有活力、充满生气的原因所在。有人将团队比喻成一个大熔炉,从四面八方加入其中的员工,不仅带来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技术知识与人力,也带来各种办事态度与行动原则,他们使团队在集百家之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不相融的现象。

当一个员工进入了团队之后,我们就应该让他深切地体会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指导着每一个人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宣扬它、贯彻它,身体力行地将它在我们的工作中适时地展示给大家看,因为员工们往往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力量就是团队向心力。

要培养下属的向心力,领导者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团队决策者是一个团队的核心,是增强团队向心力最主要的因素,必须树立开明、敬业、宽容的健康形象。

第二,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奖罚制度、升降职程序,并切实落实。

第三,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

第四,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真正关心普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第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

平等的合作关系

团队凝聚力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试图利用操纵、控制他人来实现工作的目的与绩效的取得,即便这种操纵是相当隐秘的,那么团队的人际氛围也必将是不和谐的。

最容易产生控制、操纵他人心理的,正是作为团队管理者的中基层领导者,因为中基层领导者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会使其很容易拿起权力的大棒向员工指指点点。作为中基层领导者,我们也许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向员工委派任务、下达指示、传达命令是自己天经地义的分内之事。但无形中,我们已被一种思想误区操纵着,它同样会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和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进而会影响到团队的正常融合。

没有人愿意被命令着去工作。不论什么场合,把别人唤来唤去都会让人感到特别的不舒服,所以,对于一些诸如“命令”、“指示”、“传达”、“下达”之类的词语,是时候在我们的语句里消失了。

提高团队凝聚力

一个聪明的团队领导要使他的员工具有凝聚力,可以依照下列方法去做。

第一,让员工认同团队。

不管是在会议的场合,还是在下达命令或是在谈话中,都要强调“我们”、“我们这个部门”或者“我们这个团体”,这样,才会使员工同领导站在同一阵线上,为团体的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一味地去讲“你如何……”或“我怎样……”,这样会抹杀团队意识,导致员工对团队的工作漫不经心。

第二,强调团体工作的重要性。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时刻关注团队是否能够达到目标,而不必担心谁出风头的问题,这样的话,团队成员都会全力以赴。

第三,适当对优秀员工的行为给予认可、褒奖。

领导者必须小心翼翼地揣摩员工的心理,观察员工的表现,随时给予协助、认可、鼓励与赞扬,明确地向员工说明他们对团体的重要性。比如,如果哪位员工赞美了同仁的合作表现,那么也应该褒奖这位员工的建设性行为。久而久之,这个工作团体的气氛就会显得和谐而融洽。

第四,心理上与员工保持亲近。

要采用参与态度与员工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感受与想法,同时也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过度的深入参与会带来彼此的过于熟稔,从而招致员工的轻视。

另外,与员工共同体验也可产生伙伴意识,可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

为团队注入精神力量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中各员工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真诚合作,为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

团队成员要学会积极地与别人沟通,凡事采取合作的态度。团队成员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与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同成员有所接触,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和操作流程都会有所不同,而不同的个人,其性格、处事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些,那我们工作起来就有可能处处遇到障碍。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多些沟通、交流,多理解别人的苦衷,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人合作,学会被他人领导和领导别人,这样的话工作起来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