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地产首富真相
12016900000003

第3章 痛苦的希望(2)

这回许家印就倔了,心想凭什么打我,我又没干坏事。他于是赖在地上哭,不起来。边哭边说:“动不动就打我,不就是回来晚点儿吗,我又没干坏事。您瞧,我还带了几条鱼呢。”说着就从书包里将装了水的瓶子掏出来,虽然天色已晚,但依然能看清里面游动的鱼。奶奶知道错怪了小孙子,不好意思地抚摸着他的头。许家印也是犯了倔性,坐在地板上任凭奶奶怎么拉怎么劝就是不起来。这回奶奶没辙了,只得哄他:“这样吧,把你的鱼给我,我做好吃的给你。”

许家印这才开心起来,跟奶奶回了家。等奶奶把鱼做好,盛了满满一大碗给他,自己留了一点儿,奶孙二人却也喝了个够。

许奶奶对他的疼爱体现在每个细节中。许家印每次放学,奶奶都要坐在门口的石头上等他,他回来后给他洗脸、拿好吃的。

许家印也很爱戴奶奶,恒大成功后,许家印跟下属讲起小时候的事,说上小学的第一天,当他把刚学会的那句“我爱北京天安门”念给奶奶听时,年迈的奶奶兴奋得忘乎所以。到现在他仍记得奶奶兴奋时的样子。

在现在的许家印老家,仍挂着一幅奶奶的素描画,这画出自少年许家印之手。年少的许家印曾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他不仅给自己的奶奶画过像,还画过下山虎、老公鸡等。许家印是无师自通,用的是很规整的“方格法”:把一张白纸打上格,按照比例一格格地画出来。

许奶奶活到96岁才安然逝去。那一年,许家印的恒大地产已经做得很大了。(第三节)窝头的效应

许家印曾在一次访谈中谈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他说:“我的小学在没有窗户的茅草房中读完。六年里,我都蹲在一个泥台子上听课并完成作业。高中住校时睡的是大通铺,每人墙上挂个竹筐,里面一年四季都是窝头。这是我全部的粮食,冬天可以吃一周,夏天只吃三天,就这样还是要长毛的。但没关系,洗洗还可以吃。”

那时的中国还很落后,许家印所在的小学,更是穷得令人难以置信。一间茅草屋搭建的房子,没有窗户,有时连雨水都遮不住。内里砌了几个泥台子,这样的一间房子,就是教室。现在的教室,有风扇、电视、饮水机,样样俱到,可条件好了,学生反而更加懒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先贤孟子所说的话,同样适用于许家印。

夏天的时候,每天天不亮,许家印就爬起来,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背上书包,拿着已经过夜的窝窝头,一路啃,一路往学校走。好不容易到了学校,已经气喘不已,可一个窝头还没啃完,只得饿着肚子上课。上课时肚子咕咕叫起来,实在忍不住就将窝头撕一点儿,悄悄塞在嘴里,一边念字一边嚼着。

冬天刮大风,四下寒意逼人,这小小的茅草屋挡不住寒冷。孩子们整天冻得小手冰凉,以至于回家后好几个钟头都缓不过来。

一个寒冷的清晨,刮着狂风,路上行人极少,就连冬天出行的雀鸟都躲在角落里。风中夹杂着白雪,银光四射,煞是漂亮。许家印挎着装满书本的黄布包,右手拿着一星期前奶奶做的窝头,左手提着自制的小火炉。这小火炉乃是用土制成。许家印在夏天做了这么个火炉,当时还被奶奶和爸爸讽刺为不学无术,这时倒还真管用。有了这小火炉,早早起床把炉子拿到门外,将干柴点燃,把煤炭放进去。不一会儿,煤炭便烧得红红的,这样可以烤烤冰冷的小手。没有了寒意,可以安心地读书,还可以把窝头在上面烤热,真是一举两得。

上学的路上刚下过大雪,很滑。许家印缓缓地走着,生怕摔跤。但令他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就在他注意着脚下时,前方忽地刮来一阵大风,头上的小帽子立刻被刮走了。许家印心下一急,准备去追帽子,结果摔了一跤,火炉也没拿稳,翻了个四脚朝天,火炉里的炭全摔出来了,被雪水浸湿,尽皆熄灭。许家印见煤炭已湿,便捡起放进火炉,帽子这时已被刮走了。许家印估计了一下时间,也不要帽子了,踏着雪水没命地向学校跑。等到了学校,恰好上课,他气喘吁吁地蹲在泥台子上听课。

北风刮得更猛烈了,茅草屋摇摇欲坠,老师饱含深情地讲课,许家印一边听一边抖着脚。到放学,许家印已经手脚麻木了。他又和清晨一样,整理好行囊,匆匆往家里赶。

快到家门口,远远看见奶奶站在雪地里翘首以望,许家印不由得热泪盈眶。

由于路上摔跤以及在雪水中浸泡过度,许家印第二天发了高烧,不停地咳嗽。奶奶心疼他,说:“你就别去上学了,请一天假。”许家印心想,今天的课怎么也不能落下,硬是拖着病怏怏的身体,急忙向学校走去。边走边打瞌睡,小火炉在手里晃来晃去,手上的窝头冰凉得啃不动,许家印也舍不得扔,将窝头放进炉子里烤,烤热了吃起来很香。他平生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窝头。到了学校开始闹肚子,一天竟然去了好几十次厕所。老师见他总请假,心里很担心,放学后硬是把他拖到村卫生室,老中医把了脉说:“没什么大问题,准是吃了隔夜食把肚子吃坏了,吃点儿药就没事了。”

这一天课没上成,反而抓了副药回家,许家印对这事铭记在心,不止一次地对员工说:“我那时读书,吃了发霉的窝头闹肚子,你们这代人,真是幸福多了。”很多员工听了这话都不太相信。

靠着窝头和自制的小火炉,许家印慢慢将学生生涯熬过,将时光熬过,这些都对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苦难和贫穷锻造了他对生活永不低头的性格。

当我们身处苦难时是否想过,杰出的人物年轻时和我们一样,但他们没有被压倒,反而锻造了自己。所以笑对生活的人,往往将苦难视为磨练自身的基石,不找借口逃避,因为你越想逃避便越逃避不了。假如当时许家印为贫穷的生活而抱怨,不思进取,就不会有今天的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恒大。

(第四节)爱琢磨的孩子

小时候的许家印兴趣广泛,爱学爱琢磨,自制过手电筒。据许家印回忆,小学时由于学了点儿自然知识,一时对手电筒产生了兴趣,上课时也心不在焉地想着做一个手电筒,一可以供自己看书,二可以在煤油燃尽的时候解燃眉之急。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由于对外界的无知,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这是人类的本性,年幼的许家印也不例外。自然课结束后,他兴冲冲跑回家,见奶奶正在厨房做饭,而爸爸还没回家,便独自躲在后屋里做起了实验。做着做着才发现没有电池,没有电池当然做不成手电筒,而且也没有电线和铁片。这下他心里犯嘀咕了,早知道回家的路上去垃圾场找找,现在天快黑了,再出去的话奶奶准得担心。他决定先忍忍,次日放学去垃圾场找废电池。

晚上,由于惦记着手电筒的事,许家印翻来覆去睡不着。

如此,一宿已过。次日清晨,许家印急忙爬起床,匆匆洗漱完毕,整理好书包和课本,带上窝头,飞一般跑向学校。他边跑边啃,路人见了都很好奇,瞧他那啃窝头的样子,真是有一番功夫。到了学校依旧是上下课。不过,今天的心情由于搞“科技”这一事,显得格外兴奋、迫切,似乎那幻想中的手电筒就在眼前,只要打开电源,就能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好不容易等到放学,许家印急忙奔出教室,飞一般冲向垃圾场。望着满地垃圾,他心里还真有些开心。许家印用竹竿翻寻,终于找到几截废电池,然后又翻到几根电线、几片铁片和几段生锈的铁丝。

许家印将这些东西整理好,哼着小调往家赶。暮色已降临,远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人们纷纷从地里往家赶,临近处,几只小雀在鸟窝里吱吱而鸣。许家印感受着这一切,心情愈发好了。

到了家门口,许家印马上钻进房间,迫不及待地摆出电池、电线、铁片、铁丝。先把铁片抵在电池两端,用铁丝把铁片固定住,又将捡来的电线剥了外皮,内线接在一块,这样,电线便足够长了,算算也有一米了。许家印把电线接在电池两端,这手电筒还真成了!用手去触,还能感知到那股电力。不过片刻后他又傻眼了,原来这手电筒没灯泡,那怎么照明?想了想,只得等到第二天放学再去垃圾场,看能否找到废弃手电筒里的小灯泡。又是一夜无眠。次日他早早便爬起来,匆匆整理后,带上窝头,急忙跑向学校。几个赶早的百姓见了他笑道:“家印啊,娶媳妇儿么?跑得这么急。”

小孩儿喜欢和大人顶嘴,许家印也不例外,边跑边道:“你才娶媳妇儿呢,我着急上课。”

几位百姓大笑道:“赶明儿你放学后,我给你介绍个。”

放学后许家印又来到垃圾场,当下拾起竹竿翻得昏天黑地,他要在天黑之前把灯泡找到。不一会儿,便找到几只废弃的手电筒。不过,这几只手电筒着实太旧,全是铁制,稍一沾水便会生锈,而且在垃圾堆里时间太久,已经腐烂发臭。许家印捂着鼻子,把电筒头部拆掉,发现没有灯泡,不免有些丧气。又翻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找出一个里面有灯泡的,他喜出望外,拔出灯泡,兴致勃勃地往家里赶。恰在此时,碰到了早上的几位百姓干完活正往家走,见了许家印笑道:“家印啊,找到媳妇儿了吧,瞧你那兴奋劲儿。”

高兴的许家印冲着他们调皮地说:“可不是嘛,这事儿比娶媳妇儿还令人开心呢。”

和叔叔们调侃了几句,又急着跑向家。进家后匆匆扒完饭便跑进后屋,将昨天弄好的装置找出来,连接好灯泡,灯泡一连上就亮了。许家印哈哈笑道:“成功了,我成功了!”

奶奶此时正在刷锅,听见许家印的声音急忙跑来,见他做的这个手电筒还挺亮,心里乐呵不已。许家印见奶奶开心,心里更开心了。

关于许家印的童年生活还有很多故事,除了玩弄“小家电”和画画,他还喜欢钓鱼。他的玩伴很不理解:钓鱼多没意思啊,傻坐在那里。但许家印不亦乐乎,他喜欢收获的感觉。

小时候的许家印性格比较调皮。他喜欢当孩子头,带着比自己小的孩子去站队,练习立正稍息,以此为乐。或许,这是他最早萌生的管理意识。

许家印的小学成绩很优秀。他的一个小学同学高正富回忆说,当年同学们都有给新书包封皮的习惯,许家印的书皮永远是干净的,一个书皮坏了,他会再换一个新的。对于细节完美的追求,后来延伸到了恒大地产。

以上不难看出,幼年的许家印喜欢创新与挑战,做事有韧性、肯钻研。杰出的人物在幼年时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小学时的许家印钻研事物的能力为他日后在地产江湖搏浪弄潮打下了基础。没有小时候啃窝头、搞“科技”的经历,就不会有成年许家印那显赫的成就,更不会有现在许家印所创造的独特的、别具一格的地产江湖。

从细节处看成败,从苦难中磨练人才,从生活中汲取智慧,这些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必不可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