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本来就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内行。为了取悦别人,硬充内行有时候反而会显露自己的无知,让自己难以下台。而对于一个想有所成就的男人来说,更是需要戒绝人际交往中的硬充内行行为。因为,无数的社会现实早己证明,只有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美。
5求人的男人不掉价
不少男人不愿求人,认为求人会使自己掉价,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求人的男人不但能让对方觉得受了尊重,也能使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渠道,为自已的人生成功和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无论从那方面说,求人的男人都不掉价。
一个男人初到一个海滨城市,有一次在暮色苍茫时,这个男人要去一个自己没到过的郊区。前半截的路线他知道怎么走,可是下了公共汽车换乘另一路车时,他怎么也找不到另一路车的车站。
于是他走到一群下棋的本地老头面前,请教他们该怎么换车到他想去的地方。
没想到这么一问效果惊人。他们听出他是外地口音,而且是在快要天黑时往效区走,就感到事关重大,于是就七嘴八舌地向他指点路线,连他下车后该怎么走都告诉了他。有一位老同志为了这稀有的机会而兴奋不已,站起来让所有的人都不要讲话了,他要独自享受这指示方向的快乐。
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军事基地。这些人听说他和这样的地方有关联,倍感能够有机会给他这样的人指路非常重要。那位站起来的老同志还放下手中未下完的棋,专门把他送上了末班公共车。
建议你也试试这种方式,到一个陌生城市后,向一个地位低于你的人请教:“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小忙,告诉我怎样才能到某个地方?”相信你会有一个良好的收获。
本杰明?弗兰克林曾经运用这项原则,把一个刻薄的敌人变成了他一生的朋友。那时,弗兰克林凭着自己的年轻才干,不但建立了一个小印刷厂,还当选为费城州议会的文书办事员。
可是,他的能干却招致了议会中另一位同样有钱又能干的议员的敌对。这位议员不但不喜欢弗兰克林,还公开斥责他。
弗兰克林觉得这样的一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自己发展,他决心使对方喜欢自己,他听说对方图书室里存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就写给他一封便笺,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借来一阅。
这位议员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了过来。过了大约一周,弗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议员,并附上一封信,表示非常感谢。
以后在议会里相遇的时候,这位议员居然一反常态,跟弗兰克林打起了招呼,并且很有礼貌。自那以后,他随时都很乐意帮一帮弗兰克林。他们二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弗兰克林去世为止。
弗兰克林是二百多年前的人了,而他所运用的心理方法,也即请求别人帮你忙的心理方法,对我们今天还非常有效。
6天下大事,求人可成
善于求人者,总是左右逢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得心应手。
佛家有一个《石头过江》的故事很有启迪意义。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来到大江边,江水汹涌澎湃。佛陀俯身拾起一块石头,问弟子们:“我把这块石头扔到江中,你们说,它是浮着,还是沉没?”弟子们不知佛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不敢做声。心想:“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吗?”只见佛陀一扬手,将石头掷了出去,石头落入江中。弟子们只好如实回答:
“石头沉没了。”佛陀叹息了一声,说:“是啊,这块石头没有缘分啊!”这样一来,弟子们更加莫名其妙了。接着佛陀又说:“有一块石头,三尺见方,将它放在江中,不但没有沉没,而且还过江而去,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弟子们搜索枯肠、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解。佛陀说:“其实很简单,因为那石头有善缘。”那么,什么是石头的善缘呢?原来是船。
石头放在船里过江,自然不会沉没。人生的交际也是如此,只有遇上善缘,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助,从而就能“过江”,获得成功。
还有一个故事叫《天堂和地狱》。
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就去找上帝。
上帝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带他去地狱。地狱里放着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这里的人却都骨瘦如柴,原因是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个长柄的勺子,柄太长,食物送不到嘴边,因此,他们吃不到食物。接着上帝又带着这个人去看天堂,同样的大锅,同样的长柄勺,天堂里的人却愉快而饱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互相喂着吃。
可见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互求互助、互帮互援。当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互相帮助,生活就是天堂。反之,就是地狱。
对于男人而言,人生的成功也离不开互求互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助是建功立业不可缺少的基石和阶梯。站在这一坚实的基石和阶梯上,才会使你的人生跃上新的高度,并且立起成功的大旗。
着名的钢琴家肖邦以他的音乐天才使“世界为之振奋”。可是在他成名之前,由于他的作品不为人们所识,导致肖邦一贫如洗,常常陷入失望之中,最后,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相助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一些场合结识了一批音乐名流,如意大利歌剧宠儿罗西尼、巴黎音乐院院长凯罗比尼以及拉兹维尔王子等。有一天,他们邀请肖邦去参加罗斯恰尔男爵家中举办的社交晚会。正是在这个晚会上,肖邦获得了一生中极难遇上的机会,从而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夜之间肖邦的音乐天赋得以充分展示,并一举成为名人。上流社会将他推上音乐的巅峰,以致许多贵妇人都为他倾倒,要求当他的学生。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相助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何等重要!
所以说,无论是个体的成功还是群体的崛起,都必须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助。求人,是一个有追求的男人人生成功的润滑剂。
7“万事不求人”肯定行不通
求人就是求生。
男人在社会中生活,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求人帮助,所谓“万事不求人”既是自欺,更是欺人。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许行的楚国人到滕国,他和自己的几十个门徒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靠编草鞋、织席子谋生,以能自耕自足、不求他人为乐,并据此指责滕国的国君不明事理。因为在许行看来,人不能依赖别人,不能向人求助,所以身为一个真正贤明的国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务,同时还要和老百姓一样自耕自食,如自己不耕种而要别人供养,那就不能算作是贤明的国君。
一个叫陈相的人把许行的所作所为及其主张告诉了孟子。
孟子问陈相:“许行一定只吃自己耕种收获的粮食吗?”
陈相回答:“是的。”
孟子接着又问:“那么,许行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吗?他煮饭的铁甑都是自己亲手烧铸的吗?他耕种用的铁器也都是自己亲手打制的吗?”
陈相回答:“都不是的。这些物品都是他用谷米、草鞋、草席这些东西换来的。”
孟子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是许行自己不明白事理了。”
孟子一连串的提问极为高妙。透过这段对话,孟子生动地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就是人无事不求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离不开交往的社会,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一个男人都难以离开同事、朋友、亲人的照护、关爱、帮助。与周围的人友好、融洽、互利、互助的往来越广泛,得到的温暖和幸福就越多。善于与人交往与求人者具有稳定的安全感,他们身上好像系着安全带,平时无明显感觉,一旦出现剧烈动荡,安全带便会发挥作用,使人获救,重新获得安宁平静,而这种平衡又将传递新的讯息,产生新的力量。
人是群居者,因此,任何男人想要与世隔绝而独自生存——“万事不求人”很难!
联邦德国维肯罗得村的卡尔,1985年4月30日度过百岁诞辰。30年前,当他妻子去世后,他每星期要骑车去邻近的海尔萨村两次,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原来他热恋着住在那个村里的80岁老妇人弗丽达。10年后,老翁得到了第一个亲吻;又过了10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老寿星的恋爱最重要的因素显然是为排除寂寞求得心灵的寄托,可见人与人之间交往与双方需求上的相辅性直接相关。
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和尊重,需要朋友的情谊和友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扶持和互助。由于社会趋于大规模化和大范围化,现代的男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无足轻重或失控的感觉,他们寻找着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试图驾驭这个世界。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并帮助他人,希望自己能完全参与社会。
求人与被求,人与人之间的互求互助、互相交往是需要的来源,也是欢乐的来源。孔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代诗人王勃吟曰“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诗人韩愈有“少年乐新知,恋暮思故友”之感。看来交朋与结友委实是一大乐事,也确实“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鲁迅先生不是深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吗?得“一”尚足,得“多”岂不更美!足,既是满足与愉悦之情,又是珍贵与难得之意。无怪乎在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里,人们十分好客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心头别是一番滋味。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精神的“康乐”。晋代诗人杨方赋诗云:“同声好相应,同气好相求。”心事重重时,密友的开导可以让心事“云开雾散”;喜事临门时,密友的分享更能够让喜事“锦上添花”。事业的奋斗中,可以得到“同舟共济”的欢乐;求知深思时,可以品尝到“茅塞顿开”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的相求相助是欢乐时的增强剂、哀伤时的镇痛药、压抑时的泄洪口,更是遭祸时的庇护所、犹豫时的商议处、困难时的最后堡垒!
世界着名的指挥家洛林?马泽尔,30年来指挥过125个交响乐团和137位作曲家的四五十部作品。这位无可争议的音乐奇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其奥秘何在?
请听指挥家的心声:“我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我有好多朋友,因为我天生就爱与人交往,就爱帮助别人!”“天生就爱与人交往,就爱帮助别人!”说得多直爽,多痛快!而我们即使“天生”不会交往,在资讯激增的今日世界,为了“自生”也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自我发展的需求。按狄德罗的说法:“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正所谓“万事不求人,天下难以行”。因此,每一个想越过人生新高度、想取得成功的男人,都必须学会求人,并且善于求人。
8求人的关键:看准对象
“知己知彼”这条千年古训,求人者应切记。不少求人者,因忽视了解对方,匆忙披挂上阵,结果事与愿违,吃了闭门羹。相反,那些成功的求人者,往往特别重视对对方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这方面,日本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
收集对方资料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对方的文化修养、性情喜好、个性特点、生活习俗、业余爱好等等。一旦求人者收集到对方的这些材料,就可以据此加以分析,并对将要进行的求人技巧做充分的准备。
弗兰克?波杜,一位美国的养鸡场场主。他培育优质嫩鸡,为了卖得好价钱,特别下功夫开发了一种特殊饲料。波杜的鸡长得快,肉质鲜嫩,还具有诱人的金黄色外观。几年中,波杜小规模地做了些广告,结果销量和利润都有增加。于是,他打算花一大笔钱用于广告宣传,以迅速增加波杜鸡的市场销量。
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广告公司纷纷登门,主动请求代理其广告业务。面对众多的阿谀逢迎,波杜颇感不适。为了避免因对此不熟而出差错,他便先关起门来读书。他夜以继日地钻研广告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没过多久,波杜已会背诵广告专家奥格尔和瑞夫斯的名句。他又参观了一些广告学校,浏览了许多书籍和资料。随后又打电话给广告新闻记者以及纽约的电台和电视台,对广告界做了全面的了解。
当波杜再次出现在纽约各广告公司云集的麦迪逊大道时,早已不是广告“文盲”,他简直是个专家。波杜总共面试了近50家广告公司代表,然后把范围缩小到其中的9家,开始了真正的审查。他反复估量、多次检验和面试。这个过程进行得细致而又讲究策略。
最后,当波杜一周内第20次打电话给斯卡利-麦凯布-斯勒夫斯广告公司的文案主任埃迪?弗兰克?麦凯布时,麦凯布终于忍耐不下去了,抱怨说:“你知道,弗兰克,我都不能肯定我们还要不要你这笔广告业务,因为你实在让人讨厌。”然而,波杜却是这样回答他的:“是的,我知道我是个讨厌的人。不过既然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些问题,你再听听我今天要问你的是什么……”
就这样,斯卡利-麦凯布-斯勒夫斯广告公司终于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