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应酬学
12238700000014

第14章 成败在于应酬(2)

松下接着说道:“我的旅行虽然短暂,但这是我最难忘的记忆!我把它买回来,是希望你们能与我共享快乐!”

老板的这一番举动绝不是逢场作戏,类似的事情经常在公司里发生。松下经常下到员工中间去,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并不时地鼓励他们。他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谈笑风生,员工们都很喜欢他,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力。

谁说只有饭桌上、球场上才叫应酬呢?领导与员工的接触也是应酬的一种。恰当地表现亲和力,与员工同甘共苦,才能从心里赢得员工的尊重与爱戴,才能最大程度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也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应酬说到底就是与人的交往。不管是素不相识的人也好,故旧知己也罢;不管是上司领导,还是下属职员;不管是日常联系,还是商务宴请;只要把握住了应酬的真谛并运用自如,就能在应酬中恰当地表现自己,赢得赏识,为事业之路注入强力的助推剂。

掌握应酬的技巧

应酬得体有各种各样的技巧,那些在交际场上如鱼得水的人往往都各有神通,将应酬之道演变成了一门艺术。不妨看看不同人的表现:有的人站起身来就有人鼓掌,有的人举起杯来就有人呼应,有的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好就能换来现场热烈的气氛。可是同样的动作在某些人做起来,却乏味了不少,仿佛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已,其中的深意荡然无存。这就是应酬的真谛所在,那些繁文缛节、程式化的过程不过是表面的套路罢了,真正懂得应酬的人将应酬变成了艺术加以发挥,从而发挥了无穷的功效。

都说官场险恶,往往清官都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远离是非的争论。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好官,他们生在忠奸俱存的时代,如果想为民做实事,就不能卷起铺盖一躲了之,他们必须学会在官场中周旋,学会与各种各样的官员应酬,只有先让自己混得明白,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国家做实事。刘罗锅就是一个深得应酬这门艺术的精髓并且运用自如的神人。

刘罗锅的身世扑朔迷离,传说各异,几半幻化,但他在乾隆、嘉庆两朝挺身立世,智谋多变——既能入局,也能出局,既能靠近,也能走远。可谓出神入化,鬼灵善变。刘罗锅在入世的路上尽管是一个迟到者,但他雷厉风行,果敢行事,做了一个令人称誉的好官;他也非常明白:要真正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还需要相当的智慧。

刘罗锅知人生之变化,知曲径通幽之处。所谓“鬼灵”,是指他聪明伶俐,左右逢源;所谓“善变”,是指他招法多样,绝处逢生。他精通回旋之功,凭着过人才智,拿出了十八般武艺,亮一亮、抖一抖,从而获得了一张“通行证”。刘罗锅懂得在你我之间相处的道理,他一方面顾左右而言他,另一方面又能够排除一定干扰,一心只做自己心中的事。他在大千世界里面走动,懂得滑稽取悦于人的方式,也懂得模棱两可的好处。这些人生战术是他秘而不宣的藏身法则。

刘罗锅在各种碰一碰、挤一挤的场合都能够及时脱身,这与他良好的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更何况他认为,碰一碰、挤一挤无妨大碍。他相信自己的鬼灵善变之功,一定能穿过缝隙,走到一个安全地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碰一碰、挤一挤也是一件能让人及时清醒的好事。刘罗锅把明白藏在心里,善于靠各种招术应对自己的对手,从不把对手当做小菜一碟,也从不把对手看成一块顽石,他在与和珅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即是采取了护心的办法与之较量,因为他比和珅更明白究竟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怎么办事,这是他大智若愚的方面。

现代职场虽然“水也很深”,但是还远没到刘罗锅所处的朝廷那么复杂。可是我们都难免遇到这样的情况:单位里领导之间争权,同事之间分派系,如果你是一个处于这样尴尬境地的人,就要充分展开应酬术,既不能薄了左边,又不能惹了右边,只有把两边都应酬好了,你才有好日子过。

有个小伙子刚满24岁,就已经是部门经理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各经理开会的时候,一屋子的老年人中年人,衬得他越发地显得有朝气。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总是既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大家都很喜欢。单位的二把手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单位里一把手却跟二把手不太和睦。

小伙子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把手有魄力,知人善任,是个正人君子,因此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相反,二把手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琢磨人事上,他不一定能给你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你也吃不消呀。因此小伙子对二把手出人意料的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小伙子的判断是正确的,做到了左右逢源,很得两位领导的赏识。

把大家都应酬好了,才能给自己的前进路程扫除障碍。以前总是传言单位的老好人最容易被提升,这是有道理的。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应酬好了每一个人,他不属于任何派系,那么提拔这样的人就最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反对和争议。可见,应酬的功效不仅是让你左右逢源,更能平步青云。

如果说在平时左右逢源,应酬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那么,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面对恶意的刁难,就更要纯熟地运用应酬这门艺术,化解自己的危机,并赢得大家的支持。

1843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竞选州长,经过争斗以后,人选最终落在共和党的候选人林肯和民主党的卡特·赖特两个人身上。卡特·赖特是个有名的牧师,他为人小气,道貌岸然,而且还爱嫉妒别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身份令人生厌的人。林肯也知道卡特·赖特在说自己的坏话,但他却不以为然,决定去会一会卡特·赖特。

有一天,林肯获悉卡特·赖特又要在某教堂说教演讲了,就按时走进教堂,虔诚地坐在显眼的位置上,有意让这位牧师看到。卡特·赖特认为好机会到了,正好羞辱一下林肯,让他当众出丑。卡特·赖特开始演讲了,他的演讲很动听,当演讲进入高潮时,他突然对信徒说:“愿把心献给上帝,想进天堂的人站起来!”信徒全都站了起来。“请坐下!”卡特·赖特继续喃喃祈祷之后,说:“所有不愿下地狱的人站起来吧!”当然教徒又霍然站立。

这时,牧师用特殊神秘而严肃的声调说道:“我看到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心献给上帝而进入天堂,但我又看到一个例外:他不相信上帝,蔑视上帝,这个唯一的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他两次都没有作出反应,林肯先生,你到底要到哪里去?”

林肯知道这是卡特·赖特故意陷自己于窘境,可林肯却有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借着这个机会在选民中宣传一下自己,不让卡特·赖特的阴谋得逞。他从容地站起来,转身面向选民平静地说:“我是以一个恭顺听众的身份来这的,没料到卡特·赖特教友竟单独点了我的名,不胜荣幸。我认为:卡特·赖特教友提出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我有我的理解。他直截了当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林肯对卡特·赖特说:“我的回答你满意吗?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卡特·赖特窘得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说:“林肯,请你注意,这是教堂,不是演播室。”

林肯接着说:“卡特·赖特,谢谢你给我这样好的机会与大家见面,向他们谈谈我的想法。林肯向观众深深地一鞠躬,并说:“亲爱的听众朋友,我能为你们演说,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是要到国会去,我要去竞争伊利诺伊州州长,我要用我的智慧为州里的每一个人服务,为国家尽每一分力。”

林肯巧妙地把卡特·赖特的话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主题上来,并慷慨陈词,用极其幽默、风趣的话语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他的话语虽不多,但却直接回答了对手的问题,避免让自己陷入尴尬;更可贵的是争取了观众的赞同,为自己增加了威望。

应酬不仅是对自己的客户、上司、朋友,有时候还要针对自己的政敌。就像前文的刘罗锅和林肯一样,与政敌周旋,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应酬是一门艺术,那些深得其真谛并运用自如的人,都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应酬事小,影响却巨大。

不会应酬的人很被动

瞧瞧饭桌上,谁在谈笑风生,而谁又只顾埋头吃饭,说出句话来都没人理?看看舞会上,谁风度翩翩,而谁又孤孤单单只能当壁花儿?再看商务会谈,谁说话得体一语中的,而谁又该说的话不会说,却说了不该说的话扫了大家的兴致?

应酬看似简单,其实却包含着很多的学问。说话中不中听,言语是否得体,穿着是否合适,吃饭、邀舞的动作是否文明优雅等,这些都是应酬的细节。千万别小看这些细节,对方可能因为看你做得大方、到位而提升对你的印象;也可能从这些小细节中看出你有没有教养,甚至不再跟你交往。

除了这些细节之外,应酬最关键的是要摸清楚对方的感受。谁都愿意听人赞同自己的观点,顺着自己说话行事。如果你能够摸清对方的意思,那么无论什么形式的应酬都可以说接近成功了;如果你点不中对方的“穴道”,那就是再费力气,也可能吃力不讨好,换来失败的结局。

李小姐年轻漂亮,在姑姑、阿姨的操心下,开始和男士约会。第一位男士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因为不是周末,第一次约会李小姐选在了离公司比较近的餐厅。点菜的当口,男士把菜单放在了李小姐面前,让她点自己喜欢吃的菜,李小姐照做了。席间,他们谈得很愉快,买单的时候,价格似乎高了些。但男士很爽快地把单买了,然后问了以后的联系方式。

第二次约会是周末下午,在茶坊坐下后,不知不觉又到了晚饭的时间,李小姐心里想着要回请他,就提议一起吃晚饭。菜还是李小姐点,可结账时,李小姐还没来得及开口,那位男士掏出皮夹把账结了。李小姐当时还想,和他争着买,说不定会伤他的自尊,等以后熟了,再来买单。没想到的是,她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两天后,男方的介绍人转弯抹角地说了一大堆他不适合她的理由。最后,她听出来了,是男方嫌她太会用钱,太不体谅男士。

有了第一次教训,当李小姐遇到第二个合眼缘的男士时,不管去哪里,去干什么,每次她都抢着买单,有时双方几乎到了争执的地步。她想:这样做,别人就不会说我了吧。可人家又不高兴了,在交往了一个多月后,她收到了男士发来的E-mail。他在信中说:“我知道,我的收入没有你高,但你也不用这样不给我面子,我觉得你太主观,和你在一起有压力。”

李小姐应酬的差错出在没摸清对方的意思,还错误地将旧的经验应用到不同的人身上。应酬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你没有摸清对方真正的意图,再多的表面工夫也是白费的。只有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对待正确的人,才能避免在交往中捉襟见肘,避免以尴尬收场。

谈生意需要应酬,相亲需要应酬,跟领导交往也需要应酬,也许有些人嫌烦了,等到跟自己的朋友、亲人在一起的时候,便完全放下了心,觉得既然已经是老熟人了、是亲戚了,那还应酬个啥呀?大家都敞开心扉,该说啥说啥,该干嘛干嘛,不要来那么多虚伪客套好了。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朋友关系和亲属关系也是需要你花费精力去精心维护的,谁说跟朋友吃饭、聊天、打球、逛街不是应酬呢?谁说跟亲属一起过年、过节不是应酬呢?只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下我们面对的都是熟悉的人,不需要打起一万分精神来,不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需要一本正经罢了。也许有些人就懈怠下来,连得罪了朋友都不知道。

老周和老郑是在同一科室配合了数年的老搭档,平日关系极好,两人无论谁受了同事的欺侮与误解,另一方总会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老友讨个公道,真可谓荣辱与共。可最近竟然分别在同科另一位同事老冯面前大加数落对方的不是,表面上却依然友好。老冯惊异之余深感二人都把自己当亲近者诉说“心里话”,实在是很瞧得起自己,何不替他们双方出面调和,做个和事老,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呢?这样不仅对得起他们对自己的一片信任,今后求他们办事也方便。

于是老冯就先跑到老周家替老郑“承认错误”,说好话,表达和好之心,又跑到老郑家“承认错误”,然后心满意足,好不骄傲回到家里,暗想此事办得实在漂亮,那两位肯定会对自己感激之至。不想等了数天,老周和老郑不仅没有丝毫谢意,反而都对其冷淡之至,俨然一副攻守同盟的样子,又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弄得老冯在同事间落得个挑拨离间的名声,真是伤心至极。

过了很久老冯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办公室里的是是非非天天都有,连夫妻都免不了“勺子碰锅沿”,又何况是各存利害关系的同事,偶尔的摩擦、不满自不用说,互相指责对方不是,发泄一下心中不快也很正常。而老冯的那番话不仅让周郑二人觉得老冯是个典型的两面派,不值得深交,更会担心二人“黄金搭档”的良好形象在领导和同事中间遭到破坏,影响日后发展。关键时刻自然“求同存异,一致对外”了。

谁都需要找个人做倾听者,让自己有机会倒一倒肚子里的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