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对证自疗
12356100000065

第65章 兼痰湿阻遏

(一)兼痰湿阻遏

验案1

邓某,女,48岁。1963年6月15日入院。

水肿已半年,1周来加重而入院。患者于1961年元月感冒后,开始咳嗽气短,下肢水肿,经治疗后好转,但常心悸。2个月前症状又加重,动则心悸气短,下肢逐渐水肿,心下痞满,咳嗽吐白痰,尿少。经西医检查,诊断为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辨证属心肾阳虚,痰湿阻遏,肺气壅塞。

治法以宜温阳宣肺,豁痰利湿。真武汤加开鬼门法治之。

附子6g,白芍9g,白术9g,茯苓12g,甘草9g,麻黄3g,生石膏12g,生姜9g,杏仁9g,白茅根30g,车前子(包煎)15g,大枣(擘)5枚。

上方药服3剂后,尿量显著增加,每日达1 500~l 900ml,下肢水肿明显减退。用药至第5剂后肿退,仅小腿略肿,咳嗽减轻,故上方加入宽胸理气之品,厚朴6g,陈皮6g。服药至第6剂后水肿消失,心率减慢,两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考虑还有胸闷咳嗽气短等症,上方去白茅根、厚朴、车前子,加入止咳降气之紫苏子9g。再服药5剂后咳嗽已止,仅微有气喘,心下稍有痞满,又以厚朴麻黄汤清肺泄热,豁痰平喘之剂。服药1周后,诸症均除,心率83/min,食纳正常,二便自调,故出院返家。

按:此例西医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认为是水气凌心,治疗时采用温阳利水合开鬼门(宣肺透邪)之法,以真武汤合越婢汤加减奏效。因为心肾阳虚,痰湿阻遏,肺气壅塞之候,故方中加杏仁、车前子以增化痰利湿之力。

医案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赵锡武

验案2

夏某,男,50岁。1955年5月31日初诊。

患心脏病已8~9年,活动后即感心慌,气短。近年来症状加剧,经常咳嗽,咳血,医院检查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曾多次应用洋地黄治疗。近日又觉心慌,气短,咳嗽,吐白色痰,时感胸闷,夜间尤甚,有时不能平卧,饮食减少。诊见面颊潮红,舌苔白而略厚,气息短促,脉细弱结代。

辨证属心肾不足,痰饮内阻。治以补益心肾,蠲饮化痰。

石斛6g,五味子6g,橘络9g,干姜3g,菟丝子9g,枸杞子9g,炒酸枣仁l5g,柏子仁4.5g,远志9g,麦冬9g,何首乌9g,桑寄生6g,炙甘草2g,麻黄1.5g,钩藤3g,灯心草1.5g。水煎2遍,分2次温服。

另用猪心一具(干燥),朱砂18g,琥珀24g,川贝母6g,共为细粉。每次3g,每日2次,蜜调服。

6月9日2诊:药后,咳嗽,吐痰,心慌,气短等症均减轻。近觉胸胁不适,舌脉同前。原方加柴胡3g,白芍6g,桔梗9g,豆蔻4.5g。煎服法 同前。

6月15日3诊:药后,咳嗽、吐痰已基本消除,气喘减轻,胸胁已舒。舌苔薄白,脉细。拟停服煎剂,改用健脾益气、补肾培元之法,配丸药服,以资巩固。

蛤蚧(去头足)2对,人参75g,冬虫夏草45g,何首乌45g,枸杞子60g,白术45g,鸡内金60g,红豆蔻36g,橘络15g,鹿茸15g,胆天南星30g,当归36g,鸡胚90g,川贝母45g。上药共研细粉,用炒酸枣仁360g,枸杞子240g。水煎2或3次,取浓汁,浸药粉中,干燥,再研细,水泛为小丸。每次4.5g,日分3次服。

10月14日随访:服药丸至今,心跳间歇大减,气喘减轻,已能参加工作,仍在继续服药中。

按:本例咳嗽、咳血、胸闷、心律不齐之症较为明显,乃肺气失宣,痰饮内阻,心肾阳气不足的表现,故应用麻黄以通阳;远志、橘络、五味子、干姜、川贝母等药以止咳,蠲饮化痰;用冬虫夏草、人参、鸡胚、蛤蚧、鹿茸等药益气培元而收效。

医案出处:《刘惠民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