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医论十大名中药
12370800000037

第37章 应用经验(三)

第四章 应用经验(三) (1)

孙克勤经验:黄疸、黑便用攻,已为常法。不论黄疸辨为何型,只要腹胀便秘,或大便溏滞欠畅,不是滑脱不禁均可用生军(后下),以尽快除湿热邪毒,能很快控制病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施姓男孩15岁,黄疸、低烧、纳呆、便溏、苔薄白腻、脉细、黄疸指数30单位,S-GPT200单位以上。予以化湿健脾通腑解毒。方用茵陈四苓散加藿香、厚朴、白豆蔻,生大黄(后下)。连服8剂症状体征消失,第20天查肝功能完全正常。致于黑便则更以生大黄祛瘀排毒,推陈致新,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施某,女性,年逾花甲,因黑便,反复住院,身体颇弱。此次黑便2天,脉弱肢凉,劝其住院治疗,坚决拒绝。

给党参20克,阿胶(烊化)10克,甘草5克,生大黄(后下)9克,云南白药1/4支(分2次冲服),每日服1剂。另以别直参6克煎汁代茶。翌日其夫慌慌来诉:大便次多、心慌、不能动。嘱输液、补充血溶量。第3天大便2次,转黄、渐安。生大黄不仅有消炎解毒,导下排毒,还有止血、健胃之功,而且其导下作用主要是刺激结肠,对胃及十二指肠无影响。焦东海单用大黄粉口服治疗400例上消化道出血,明确指出:大黄虚证实证均可治,安全无毒有效(其有效率为97.25%),大便隐血转阴时间平均为1~2天,大便次数增多,可以不掩盖矛盾,再有出血,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孙克勤.攻下及大黄.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4(1):58]

赵绍琴经验:就赵老所见,肾炎当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系此病治之一大法,确有良效。近代研究亦证实可改善肾之功能,对肾功能之恢复颇有帮助。临证中,赵老每多用赤芍、丹参等药,其独到之处每用大黄1~3克与群药同煎,凉血祛瘀而生新。[吴庆森.赵绍琴教授临证经验一得.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1):2]

李富玉经验:1.抗脏衰,延缓衰老 大黄具有推陈致新、活血降脂作用,是一味延缓衰老很有前途的药物。李老通过临床验证,证明它确实具有此作用。大黄治疗妇女面部黄褐斑、老年斑、消化系统肿瘤等,持续应用可使妇女黄褐斑、老年斑消退,其通畅六腑之功,可使病人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思维敏捷,步履轻健,大有延缓衰老之功。体秉脾虚者,可减小剂量。

2.利胆汁,疏肝解郁 中医肝气郁结与西医肝内胆管炎、胆结石、胆汁排泄不畅等疾病有关,李老认为肝气郁结可加重胆汁排泄不畅,疏肝解郁可以促进胆汁分泌;胆汁排泄通畅也可使肝气疏畅,所以李老常用大黄利胆汁以助疏肝解郁,李老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症在辨证施治原则下,始终坚持加用大黄,其剂量视症情缓急而酌定轻重,急、实者重用20~40克,缓、虚者则用5~10克,以保持大便通畅为度,有泄化湿热、利胆消石之功。常与柴胡、茵陈、厚朴、枳实等配伍应用。

3.通肠腑,调节月经 大黄对月经延后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西医认为月经延后其中一种原因就是因为卵巢功能低下所致,其所分泌的雌性激素减少,雌性激素过少可引起胃肠道蠕动过慢而致大便排泄不畅通,大便排泄不畅通可致肝气不疏,又加重月经不调。大黄既有通肠腑之功,又有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延后、产后瘀阻等有很好的疗效。

李老认为大黄的泻下作用多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产地西宁大黄比四川大黄泻下的作用强。他认为道地药材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成分。②生用泻下作用比炮制的作用强。③与理气药、泻下药配伍泻下作用强,与利水药配伍泻下作用弱。④证属实热津伤证的泻下作用弱,阳虚寒湿的泻下作用强。⑤用药次数第一、二次比第三、四次强。大黄其用量常常在20~50克之间浮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徐海雁,唐长华,韩培海. 李富玉临床应用大黄新法. 吉林中医药,2007;27(4):10]

张志秋经验:张老在临床上习用大黄通腑清热,他认为六腑以通为用,大便一通体内热毒就能外泄,退热贵在邪有出路,开门放贼,诚为上乘之法。通泄不仅可清热,也可解毒、祛瘀、利尿,还可补虚。他总是喜用生大黄泡饮,将其他药煎汁后浸泡大黄0.5~1小时,取汁饮服,使大便次数保持在每日4~5次为宜,根据病情与便次增减大黄用量。少数人服大黄后发生短时间腹部隐痛,无须另行处理。[张继烈,杨福泰.张志秋老中医临床经验举隅.江西中医药,1987(4):14]

程益春经验:大黄在临床一般取其通腑之效,如三承气汤,大黄取其生。而在消渴病中,程老多用熟大黄,约占99%。原因是消渴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即使伴大便干结,亦不耐攻伐,且常出现大便干稀不调,一旦用药过甚,恢复将更困难。此处取熟大黄,且与诸药同煎,可一药三用:通腑、泄热、活血。[刘素荣,冯兰玲.程益春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经验撷要.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0):632]

石景亮经验:大黄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使用该药的临床指征是:胃肠积热,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湿热黄疸;目赤肿痛;瘀滞经闭,癥瘕腹痛。该药用量之大小,应因人因病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痞、满、燥、实”四证具备的阳明腑实证,长江以南患者其量为10~15克;长江以北患者,其量为15~30克。对“四证”不完全具备者,当相机减少其用量。具体使用时,常因依据病变寒、热、轻、重、缓、急之异,从而有湿、凉、峻、轻、缓、润之法。

临床应用 根据《内经》“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凡燥实内结、宿食停滞、脏气不通、气血不畅之证,均可相机使用大黄配伍相应药物消除积滞,承顺脏气,条达气机。临床中藉助该药在三承气汤及大黄附子汤等药剂中的主导作用,用以治疗以下病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肾炎、胆道蛔虫病、单纯性肠梗阻、中老年便秘、小儿食滞及降血脂、减肥、抗衰老等。

单纯性肠梗阻证属寒凝中土,气滞不通,虚中挟实型者,可用大黄附子汤合大建中汤加减以治之。处方:大黄15克,制附片10克,细辛6克,党参15克,干姜10克,川花椒10克,杏仁15克,炒莱菔子30克,枳实12克,升麻6克。

急性阑尾炎证属于瘀滞期者,当治以大黄牡丹汤化裁。处方:大黄15克(后下),牡丹皮12克,桃仁15克,冬瓜子30克,芒硝15克(冲),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郁金15克,连翘15克,木香10克。

急性胰腺炎证属脾胃实热者,宜用大承气汤加味治之。处方:大黄15克(后下),芒硝15克(冲),枳实15克,川厚朴15克,延胡索15克,木香12克,连翘15克,金银花30克,牡丹皮12克,浙贝母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