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谦斋辨证论治学
12378100000004

第4章 谦斋八纲辨证发微 (2)

第二章 谦斋八纲辨证发微 (2)

(10)表热里寒证:寒积于内,热越于外,其热为假热,其寒为真寒。主证为身热不欲去衣被、畏风、泄泻、小溲清长。

(11)表虚里实证:多由发汗伤表,邪传于里。主证为汗出恶风、胸痞腹满、噫气、呕恶。

(12)表实里虚证:内伤之体,再感外邪;或表证误下,虽伤于里,表邪尚未内陷。主证为寒热、身体疼痛、气怯、脉沉弱。

(13)表里俱寒证:寒邪伤表,复中于里。主证为寒热、腹痛、泄泻。

(14)表里俱热证:表邪化热传里,发热不退,反而增剧,参看里热实证。

(15)表里俱虚证:阴阳两亏。主证为多汗、畏寒、气怯、心悸、脉象结代。

(16)表里俱实证:外感寒邪,内停痰饮,或有宿食。主证为寒热、咳喘或嗳腐、腹胀。又寒邪或热邪酿成的表里俱寒或表里俱热证,均属此类。

(17)上热下寒证:下焦有寒,上焦有热。主证为腹满足冷、口干、胸中烦热。又火不归元,浮越于上,证见足冷目赤、口干咽燥,亦属此类。

(18)上寒下热证:丹田有热,膈上有寒饮。主证为小溲短赤、痰多、胸中觉冷。

(19)上虚下实证:浊阴在下,清阳不升。主证为腹满泄泻、头晕目眩。

(20)上实下虚证:阳虚于下,痰饮阻上。主证为形寒足冷、尿频、咳嗽、喘促。

(21)真寒假热证:参看表热里寒证。

(22)真热假寒证:参看表寒里热证。

(23)半表半里证:表邪传里而未成里证。主证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24)寒热错杂证:湿热内阻,或内有痰饮,表邪内陷。主证为胸闷、口干不欲饮、小溲短黄或烦热痞满、呕恶。

(25)虚中夹实证:体虚有邪,或邪恋正气渐衰,均属此类。参看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虚下实、上实下虚证[2]。谦斋在这里明确指出,六变组合分为三类二十五型。

2.2.3.4六变组合式诊断用八纲归纳证候,怎样才能得出诊断结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谦斋有如下观点:①必须把证状联系成为证候群。谦斋认为,单看一个证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一个证状都能在两方面出现。比如,表证有怕冷,里证也有怕冷,虚证有怕冷,实证也有怕冷,寒证有怕冷,热证同样有怕冷,究竟属于哪一个类型呢?必须结合多种证状来决定,把许多证状加以分析,就其性质上的类同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证候群,才能诊断它是表是里,是虚是实,是寒是热[2]。②必须把类似的证候加以鉴别。谦斋认为,还应该学一学中医对证候的比类。比如发热证,有恶寒发热,有发热不恶寒,有往来寒热,有潮热,有骨蒸,有烦热,有白天发热,有夜间发热等等。

分析这些证状的性质,就有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阴证、阳证等,不加仔细分析,无从作出诊断。必须把几种类似的证状加以比较和区别[2]。③必须以六变组合式诊断。谦斋认为,对于任何急性热病和内伤杂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可用这二十五型的方法来诊断。在急性热病方面,例如伤寒初起便是表寒实证;若寒邪化热传里,便是里热实证;若传入半表半里之间,便是半表半里证;及至体力不支,而有泄泻肢冷、烦躁等证,则为里寒虚证或表热里寒证。在内伤杂证方面,比如五更泻是里寒虚证;肺痨是里热虚证;痰饮咳嗽是上实下虚证。以上是八纲的综合运用,临证时可根据这些方法来辨证论治[2]。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诊断方式是以六变组合来命名的,笔者把这称为“六变组合式诊断”,目的在于认清八纲的重要意义。

2.3八纲辨证的再思考

针对八纲辨证规则和地位问题,笔者在谦斋八纲辨证发微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番思考。

2.3.1八纲之八个类型是广义的,六变组合二十五型是狭义的

谦斋认为,用阴阳来归纳六变,即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实为阳,虚为阴。故有时候也把病态的动静说成阴证和阳证,或把病情的进退说成病在阴和病在阳,所以说阴阳为八纲的纲领。但在临证上常说的真阴虚和真阳虚及亡阴和亡阳,这就不是广义的名词了[2]。从中可以看出,八纲之八个类型是机动的,是广义的名词;而真阴虚与真阳虚、亡阴与亡阳,是特定的,是狭义的名词,属于脏腑辨证范畴。不同的辨证方法,对阴阳均有不成文的规定,这是通晓阴阳之要诀。如果徒知阴阳之名,不知各种辨证方法对阴阳的相应规则,泛泛而谈,是为医者之大忌。六变组合二十五型,是把表里、虚实、寒热的各方面测定的结果联系起来互相推求,所得出的诊断是肯定的,也是狭义的。

2.3.2阴阳从宏观上概括为阴证阳证,不介入六变组合

笔者注意到,无论是张仲景的《伤寒论》,还是谦斋的八纲辨证二十五型,阴阳均没有介入六变组合,这是为什么?谦斋认为,六经在分析归纳证状时,根据其不同性质,凡是呈亢奋现象的列于三阳,呈衰退现象的列于三阴[2]。关键在于阴阳是六变的纲领,六变是组合的内容,阴阳只是从宏观上概括为阴证和阳证,不介入六变组合。

2.3.3八纲是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由博返约的归纳法则

谦斋认为,中医使用阴阳两字,完全从复杂的情况下整理出一个系统,又因不能简单地划分为两个体系,在每个体系里再予分解,必要时可能还要分解。它是深入浅出的一种分类方法,由博返约的一种归纳法则[4]。由于表里、寒热、虚实是阴阳的演绎,故笔者把谦斋对阴阳学说的评价引伸到八纲,即八纲是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由博返约的归纳法则。

2.3.4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其他辨证方法则均含有八纲的内核

谦斋认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特殊贡献是:明确地指出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个类型[4]。其点明了六经辨证与八纲的关系。他在温病中指出,温病的传变以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为纲,其中卫分为表、实、热,气分为里、实、热,营分为里、实、热,血分为里、虚、热,这四个阶段包括了八纲辨证[5]。他在论肝病中亦指出,掌握肝病,首先考虑肝病本身的虚、实、寒、热,如肝血不足、肝气、肝火和肝受寒邪等,这是肝病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病因病机[5]。他在病因辨证中亦指出,只要抓住病因十四纲,依据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将主因、主证分别清楚,便不至茫无头绪[2]。从中可以看出,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其他辨证方法均含有八纲的内核。

2.3.5客观分析八纲在现实辨证中逐渐淡化的原因,充分认识它在未来辨证中继续发挥方法论的作用

近人一方面把八纲绝对化:如八纲是各种辨证的总纲、核心、基石、指针等,可用于一切疾病的辨证;另一方面却认为八纲不能独立完成辨证:因为八纲辨证忽略了病因,如不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结合,治疗时将很难下手。那么,八纲到底能不能独立完成辨证,它在现实辨证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这都需要冷静思考的。笔者认为:①八纲能独立完成辨证,关键要掌握八纲辨证规则。如果用八纲之八个类型来分析疾病,是确定不了病因病机的;但若把八纲各方面测定的结果联系起来,按着相应的辨证规则互相推求,是能得出六变组合式诊断,也就包括了病因、病位和病证,《伤寒论》便是有力之明证。②八纲不能绝对化,应当承认它的局限性。《中医诊断学》认为,八纲是各种辨证的总纲、理论核心、基石、指针等,这未免有些绝对化。但我们也得承认,八纲有它的局限性。

如六变组合式诊断,尽管指出了病因病位,但由于是用机动性的代名词(表里虚实寒热)来表达,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很难把握,也很难取得共识。③客观分析八纲在现实辨证中逐渐淡化的原因,充分认识它在未来辨证中继续发挥方法论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八纲是最重要的辨证法则。可在现实辨证中,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八纲在辨证中逐渐被淡化。这是为什么?应当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八纲本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他辨证方法能直接诊断出病因病位而取代了它。那么八纲在现实辨证中逐渐被淡化,是否意味着八纲就不重要?八纲在辨证中被淡化,这是事实,这只能说明它不直接参与具体辨证,但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因为其他辨证方法均含有八纲的内核。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未来辨证中还会产生新的辨证方法。但这新方法的产生,仍然离不开八纲的内核。因为中医一旦离开了八纲,便会使辨证理论如一盘散沙,无法结合,八纲在未来辨证中继续发挥其方法论的作用。

2.4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8种辨证方法,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其内容、特点及适应范围都不尽相同。那么,各种辨证方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笔者认为:①八纲是辨证的方法论。八纲是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由博返约的归纳法则,其他辨证方法均含有八纲的内核。所以八纲是辨证的方法论,其作用如同几何学中的直尺与圆规。②脏腑是辨证的核心。中医的理论是以脏腑为核心,临床上辨证论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③其他辨证方法依据外感内伤分类。根据外感内伤分类,便有六经、三焦、卫气营血、气血津液、病因辨证等细则,而六经堪称辨证经典。

谦斋提出八纲辨证规则已经40年了,是富有建设性的、实用性的,至今并没有引起中医理论界的重视与研究。再看看目前八纲辨证思维的混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邓铁涛,郭振球.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1,145.

[2]秦伯未.中医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7,46,44,44,44,45,45,45,43,47,45,57,50,46,50,43.

[3]秦伯未.各科研究法[M].上海:上海中医书局,1932:9.

[4]秦伯未著,吴大真、王凤岐辑.秦伯未医文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1,36,7,36.

[5]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7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