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电子政务建设具体项目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审批,做好前期审议、可行性研究、采购招标、监理和验收工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由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具体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业务系统和信息库建设,由各部门按照分工组织实施;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在近期内,协同或组织有关部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体系和安全规范的制定,明确提出统一的地址、域名、路由、信任和授权体系、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规范,为各部门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3)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各部门、各地区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积极稳妥地做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特别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业务系统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逐步规范业务流程,增加网上业务,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各地要按照统一要求,加快整合分散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成或调整为与中央政务网络标准一致的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严禁重复建设。
(4)利用统一网络平台。各部门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要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系统与统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
(5)规范试点。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根据指导意见组织电子政务建设的试点与示范工作。要明确重点、抓出实效,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追风。有关部门已经开展的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要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纳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
(6)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资金,采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负担的方式予以解决。中央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从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安排;中央电子政务系统建成之后的运行经费,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在预算中予以安排。地方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运行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对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助。
(7)创造有利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实施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研究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
(第四章 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由开始阶段的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向内外联动一站式服务与联合审批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一站式服务与联合审批已经日趋成熟,我国由于电子政务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发展电子政务的基础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比相对滞后,要想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大力发展一站式服务与联合审批系统。本章从一站式服务开始全面介绍了一站式服务与联合审批的有关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一站服务
一、一站式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以往,人们如果需要小时工、复印、订票订房、照片冲印、干洗、订餐等方面服务,都是通过找不同的公司完成的。一个一个的寻找,耗费时间和精力。于是,一种最先萌生在欧美,其后迅速扩展到全球,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理念开始流行。
一站式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为了提高效率,在某个指定地点同时完成以往需要多个地点多次完成的服务。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一站式服务也开始电子化,如美国的第一政府、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等。一站式服务是电子政务中的重要应用,也是展示电子政务作用、加强用户与政府机构交互沟通的重要途径。
一站式服务应以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把各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能整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人口为公众提供服务。实质就是服务的集成、整合,既可以是服务流程的整合,也可以是服务内容的整合。
目前,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政府机构都力图建立、完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站式服务系统,把需要审批的事项集中到一个大厅、一个窗口,以简化手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对经济领域,对整个社会都是一场新的变革。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和革新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是各国政府在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建设“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数据表明,由于政府上网工程不断推进,我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迅猛增长。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投入上千亿元用于电子政务建设。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最早阶段是办公自动化系统( OA),主要实现政府办文、办事、办会的计算机辅助处理,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然后是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的各部门、各级机构纷纷建立自己的网页,将一些静态的政务信息在网上公布,这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政务公开。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桌面办公系统的日益普及,电子政务正经历一个质的飞跃--实现电子政府(或称网上政府)。由于具有7 x24h的服务特点,电子政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企业。“电子政府服务门户网站”或“一站式电子政务”开始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
“一站式”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府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对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政府行政管理思想及管理流程的优化、行政服务网络结构、行政服务提供的模式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政府真正以企业、市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各政府机构为中心,并且要求各政府机构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互联共享。
二、一站式服务的系统结构
只有基于一站式服务框架,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才不是孤立的,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业务上的集成。一站式服务框架是否成功,将决定电子政务工程在整体上的成功应用。
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是整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系统结构图如图15 -4 -1所示。
一站式服务框架的核心功能是基于可信Web Service实现资源的查询和调度,实现对社会公众的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它针对公众用户和政务网用户分别提供接入和工作流引擎、通用电子政务构件、个性化管理以及服务集成等基本功能,这两个部分之间通过可信信息交换模块完成信息的安全交换功能,以满足目前对于政务内网敏感信息的保密要求。
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架构的接人系统提供了多种接人方式的支持功能,除了常用的互联网和政务专网接入、电信公用网拨号接人方式外,还可对无线接人方式以及PDA等多接入终端提供支持。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架构中的工作流引擎主要是面向跨政府部门工作流服务,可以在不同政府部门间进行工作流和信息流的调度与控制,并针对服务的特殊需求重点增强对工作流程环节的监管能力,提供对政务服务的督办和催办功能。通用政务构件提供用户登录(可兼顾使用电子身份证书PKI或一般登录两种方式)、安全数据交换、应用授权、可信日志和系统配置管理功能。个性化管理模块提供用户界面的风格管理和拖曳式的集成门户功能,并通过拖曳式的集成门户功能,将多个政务应用集成到一个站点,通过一个站点连接多个子站点,实现各部门政务的统一协同管理。服务集成模块可提供多数据源支持,实现安全机制的嵌入,并提供单点登录支持,实现对各个政府站点登录用的证书管理及配置管理;客户端模块可提供安全功能支持、证书管理、会话功能支持以及用户界面定制等功能。一站式服务框架还可通过客户端模块提供可信的MXL数据解释和显示,通过Internet浏览器享用电子政务服务。
三、一站式服务的关键技术
1.CegXML
CegXML源于XML,XML作为国际标准并没有考虑到我国政府的工作流程特点和传统习惯,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为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语言规范CegXML。
CegXML是可扩展标准语言,是一种基于SGML的简单灵活的语言,XML源自SGML,它保留了SGML 80%的功能,却使复杂度降低了20 010,有HTML语言所欠缺的巨大伸缩性与灵活性优势。CegXML不再像HTML -样有着一成不变的格式,CegXML实际上是一种元语言(MetaLanguage),是_种能够创建标记语言的语言,使用者可以定义无穷无尽的标记来描述文件中的任何数据元素,从而突破HTMI,固定标记集合的约束,使文件的内容更丰富、更复杂,并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
CegXML的主要部件包括:CegXML规范、CegXML词汇表、文献类型定义DTD、CegXML中的超链接、CegXML文档显示样式、CegXML文档、CegXML处理器。
CegXML具有可扩展性、数据显示与处理分离和信息自我描述的特点。
基于CegXML的多业务协同工作模型。
2.基于J2EE的分布式计算技术
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技术的基础就是核心Java平台或Java 2平台的标准版,J2EE不仅巩固了标准版中的许多优点。例如,平台无关性、方便存取数据库的JDBC API、CORBA技术以及能够在Intemet应用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模式等,同时还提供了对EJB(Enterprise JavaBeans)、Java Servlets API、JSP (Java Server Pages)以及XML技术的全面支持。
J2EE平台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装配及部署企业应用程序。
J2EE平台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
J2EE应用可以是基于Web的,也可以是基于非Web的。在一个基于Web的J2EE应用中,用户的浏览器在客户层中运行,并从一个Web服务器上下载Web层中的静态HTML页面或由JSP或Servlets生成的动态HTML页面。在一个非基于Web的J2EE应用程序中,一个独立的客户程序并不运行在一个HTML页面中,而是运行在其他一些基于网络的系统中,在不经过Web层的情况下访问EJB。基于非Web的客户层可能也包括一个JavaBeans类来管理用户输入,并将该输入发送到在企业层中运行的EJB来处理。
目前绝大部分的应用都是基于Web的三层或多层的网络应用。三层结构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加上一个应用服务器,连接装有浏览器的“瘦”客户机与后端数据库。它将业务逻辑从原来的客户端剥离出来,交给后端服务器处理,而前端的客户机则集中处理业务的表示逻辑,如界面的设计、数据的收集等。目前,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器采用J2EE标准,J2EE使开发具有可伸缩性,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中间件平台,这一平台把应用程序分成前台客户、中间业务处理以及后台数据模型管理。
3.可信Web Service技术可信
Web Service技术是在Web Service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它解决了Web Service的安全问题。可信Web服务系统提供了可信Web Service的运行环境。
Web Service的使用将改变目前的政务系统的开发模式,大大降低政府政务系统开发部署费用。通过使用Web Service,每个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将自身的政务系统组件化,很方便地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共享,同时架构跨政府部门的政务应用,形成政务Web服务。同时这种政务Web服务是以PKI/PMI证书服务和基础安全服务为基本功能支撑,运行在自主技术的基础运行平台和软件支撑平台之上,足以保证安全、可信,可以规范定义、描述和注册调度。这个课题的最终实现,将为开发一站式政务应用提供技术标准、基础平台和软件支撑平台。
4.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1993年,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的成立标志着工作流技术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为了实现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WfMC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术语、体系结构及应用编程接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工作流管理联盟给出的工作流定义是:工作流是指整个或部分经营过程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广泛地把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都称为工作流。
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一个简单的工作流模型如图15 -4 -2所示。
5.代理技术
专家们预测,代理技术的成熟将不仅仅对当今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且通过引入更多的智能和协作,许多我们今天认为必须由人参与的“创造性工作”,都可以由独立的代理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