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务工作全书(下)
12434200000090

第90章 政务公文写作(51)

重点在于收集能反映标准对象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技术数据、有关文献及反映未来标准使用者意见的各种材料,还要注意占有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材料等。

5.科学研究,试验论证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构思标准制订的具体方案,确定标准的内容,确定主要的技术参数,对采用国际标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还应以多种实验手段验证有关数据和结论的正确性。

6.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由工作组成员进行。同时还应编写出《标准编制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过程简介,确定标准内容的证据,主要的实验论证情况,与同类标准对比,与现有法令、法规或标准的关系,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废除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等等。

7.广泛征求意见

应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征求各个方面对标准方案的意见和反映,重点把握主要的分歧意见,加强研究,加强协商。

8.编写标准方案审稿

编写报审稿的同时,应对《标准编制说明》予以补充修改。

9.审查标准草案

由工作组上报有关标准化组织,该组织以函审和会议等审查形式组织有关方面的代表共同进行审查。

10.编写标准草案报批稿

标准草案经审查通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上报标准草案报批稿给标准的审批发布机关。相应上报的附件包括:标准编制说明,审查会议的纪要或函审结论,意见汇总和处理表,主要实验报告,标准实施日期与贯彻方面的建议,所采用国际标准或外国标准的原文和译文。

11.审批发布

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发布之后,标准正式形成。

上述过程中,不同种类和级别的标准具体制订步骤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程序手续和方法是一致的,修订标准的过程与制订标准的过程基本相同,但可根据情况,简化其中的某些环节。标准的编写方法要求在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中已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二、公文程序化技术

程序是指稳定的工作步骤系列,公文程序化就是指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建立并充分实施程序的过程。公文处理各工作环节和工作步骤具有重复发生的性质,相互之间的关联密切,并有很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因此非常适合建立各种程序,实施程序化管理。公文程序化将有助于维护公文、公文处理工作的有序性、科学性、合法性,便于监督控制;便于总结推广成功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减少盲目性;节约用于处理例行决策和协调工作的时间;同时还有助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科学培训,以科学训练替代简单低效的经验传授;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对工作人员素质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维护工作质量的一致性。真正科学有效的程序化有赖于系统科学的程序分析与设计,有赖于对程序的充分实施。

(一)公文程序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以公文处理中重复发生的有关工作过程、工作环节为对象而建立的公文程序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其程序设计活动有着特定的内容,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1.公文程序设计的主要内容

公文程序的设计就是为特定的工作过程或工作环节规划和建立工作步骤系列,其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具体对象,明确具体目标。要认真分析考察有关的过程与环节是否具有重复发生的性质,是否需要,能否在总结优化方法、顺序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程序;要高度明确建立程序的目的以及需付出的代价。

(2)明确有关过程与环节(程序对象)的目标与任务。应尽可能对任务的具体数量予以规定和说明。

(3)确定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工作步骤的内容与数量。要充分地进行分析论证,对工作环节、工作过程做出正确的分解,明确每个工作步骤在有效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实际功能效用,取消一切没有价值的过程与操作,压缩工作步骤的数量,合并没有独立存在意义的工作步骤。

(4)确定各工作步骤间合理的最佳次序,应保证这一次序是合法的,是正确反映了工作活动内在逻辑关系的,是能使工作过程有效的,应尽力保证这一次序有助于取消或减少多余的重复作业;有助于减少各种浪费现象;有助于缩短空间距离(各种传输作业);有助于压缩用于等待的时间上的迟滞;有助于使重要的、紧急的、先决性的事务得到优先的处置;有助于发展有益的并行作业。

(5)确定每个工作步骤应采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明确每个工作步骤所处的时间、空间条件;规定从事这些活动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资格方面的条件。

2.公文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公文程序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如下规则:

(1)坚持确定性与适应性的正确统一。公文程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使其真正有效,必须保持其与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工作程序的一致性,保证自身的稳定与确定性,不随意变更其结构和内部次序。因此,为保证程序的有效必须坚持维护这种确定性。但同时也必须指出,公文处理工作的广泛性决定了有关的程序又必须是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客观环境情况不同,具体的程序构成就应有所区别以适应客观要求。为此,在设计程序时应留有一定的余地,有多种备选的优化方案,使工作活动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有所遵循,同时,还应为各种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及时有效的修改完善确立一定保障。

(2)保证程序的系统、连贯、明确而具体。每个程序实际上都是一个工作步骤系统,因此,在设计程序时应注意维护各步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使其尽可能实现最佳的相互配合。公文程序大都属于技术型程序,各步骤之间互为存在的条件,不完成前者就无法进入后者,为此更需注意处理好各步骤间的关系(如各步骤工作量的大致均衡,互相创造便利等),注意从总体联系上考虑和处理问题,使程序在总体上而不仅仅是在局部上优化。

程序是供人们实施和遵行的,为保证能做到这一点,减少执行中的困难和障碍,务必要使程序高度明确、具体,否则如果仍需人们频繁地询问、解释,仍需要人们在处理例行事务中做大量的随机性主观分析判断,程序也就不成其为程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为此,程序应尽可能精细,内容要具体:什么事,由谁,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方法,依据什么次序去完成,具体应怎样去操作,都要给予明确的回答。

(3)尽可能简化。简化可以说是程序的生命,程序化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化繁为简,同低效、错误的多样化作斗争而取得的。为此,在程序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简化的作用,在有效实现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步骤,取消无实际价值的无效活动,减少或压缩时间消耗,压缩空间距离,合并无独立存在必要的步骤,以更简便易行的方法替代繁杂的方法。

(4)使设计结果文件化。将设计结果用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利于提高程序的权威性,便于实施。

(二)公文程序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和方法公文程序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为:

1.明确目的、任务,制订计划要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搞清楚是新建立一个程序还是更新改造一个既有程序,要实现什么目的或效果,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尽可能将任务予以分解,较详尽地规划出完成各项具体任务的方法、步骤、期限。

2.认真调查研究应以问卷、面谈访问、实际观察、占有文献材料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如本机关的职能、业务范围、业务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有关惯例、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文件来源与本机关的需求情况、本机关驻地情况、办公设备情况、办公室布局等。同时还应占有一些反映程序设计经验方面的材料。

要认真研究需建立的公文程序将受哪些约束(法律、法规、工作程序等);这些程序应具备哪些功能和特性;实现这些功能和特性需采取何种手段,需要付出代价等。

3.分析评价既有程序既有程序既包括自己目前或过去采用的程序,也包括准备借鉴采用的其他单位的程序。分析评价既有程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其中的缺陷,寻找更新改造的具体对象。分析评价的具体方法就是不断就如下一些问题提出疑问并寻找答案:

(1)这一程序的功能是什么?是否已经实现了?如果取消了它后果会怎样?它的功能是否已被其他程序包含因而可能与其合并?

(2)构成程序的工作步骤有遗漏吗?每一步骤都做些什么?有没有重复性的步骤,有没有交叉、矛盾的步骤?如果取消了它会有何后果?如果与其他步骤合并会怎样?

(3)每个步骤的工作任务是由谁承担的?让别人(特别是下属)干会更好吗?

与别人的工作重复吗?合并起来会于得更快、更好吗?能经济、合理地用机器替人做一些工作吗?

(4)每个步骤为什么要安排在这个地点来进行?人员、设备工具、文件等变更一下位置是否更方便、更省时、省力?是否能缩短传输公文和其他物品的距离?

(5)每个步骤为什么要在此进行?提早一点,拖后一步,与其他步骤的先后互换一下是否更节约时间,更能减少工作量,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6)每个步骤所采用的方法,各步骤间建立联系的方式与手续是否过于复杂?

能不能在有效的前提下,用更简单方便的更省时、省力、快捷易行的方法方式和手续代替它们?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应取消什么,压缩什么,合并什么,以什么替代什么?

4.规划新程序在分析评价既有程序的基础上,按前面提出的设计内容规划出新程序的具体方案。

5.实验评价审批新程序方案组织有关负责人、专业人员、程序使用者的代表经实验论证对程序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再由设计者对程序进行改进。这一过程常需要反复多次,直到方案获得有关领导正式批准。

在评价分析新程序时,个体方法基本与前述“分析评价既有程序”提出的方法相同。

6.正式确定新程序经领导批准的程序即可作为正式的程序实施。

7.实施新程序建立的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际启用施行这些程序,为切实实现这一目的应注意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广泛宣传,使人们真正了解和理解实施程序的必要性的优越之处,扫清各类思想障碍。

将程序编人手册或直接张榜公布,使需要遵行者能简单方便地精确了解其内容;明确授权公文处理机构对程序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在正常情况下各类违背程序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处罚;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和条件,及时、适时地改造已不适用的程序,保证程序的切实可行性。

三、公文简化技术

简化并非就是简单化,而是指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以各类科学手段针对过于繁杂的事物化繁为简的过程。简化也并非仅仅是公文标准化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它在整个公文处理工作管理中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一)公文简化的原理

1.公文简化的必要性

多样性是事物发展的普遍形式,几乎所有的事物都需要从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发展,以不断扩展和完善自己的功能。但是,这种发展完善不能是盲目的、不受任何控制和约束的,否则,多余的、无用的、功能低F的事物就会大量涌现,事物正常的多样化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而同这些多样性泛滥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就是简化。

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大多数事物也都经历了或者在经历着从简单单一形态向复杂或比较复杂的多样化形态的发展,但同样也存在多样化发展超过客观实际需要,陷于盲目和失控的倾向。相当部分事物和种类、规格及有关过程和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数量多、规格杂、繁琐、交叉重复等弊端。这些弊端与人们对公文这种普遍应用的信息工具应简单、便利、快捷、有效的客观要求形成了尖锐矛盾对立,对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损害。

没有必要的多样性首先是产生质量隐患的温床,过于繁杂的方法、程序手续,延长了公文运行的过程,增加了正确操作的难度,使人不易于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掌握正确方法。无效过程(特别是各种转换过程)的增加也会增大产生各类差错的比率。

没有必要的多样性还是产生各种浪费现象,危害工作效率的根源之一。繁杂重复没有实际效果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不便,而且浪费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时间,增大无效活动的比重,其结果必然是总体工作效率的下降。

没有必要的多样性又是实现公文处理工作现代化的障碍。繁杂多样的程序手续,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方法给采用各类自动化公文处理系统带来很大的困难,增加了许多没有实际价值的复杂要求,而如果以极高的代价满足了这些要求,现代化手段的实际效益,已无从实现或者被大打折扣。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公文处理工作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事物是功能强而又简单方便的事物。鉴于目前在公文处理工作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多样化泛滥的弊端,旨在同多样化泛滥作斗争的公文简化就成为客观的必需。

2.公文简化的主要对象

公文处理工作中,其多样化发展超过客观需要的事物都可构成简化的对象,都需要化繁为简。根据对目前实际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如下两个方面应优先列入简化的对象范围中:

(1)有关事物的种类与规格。如公文的种类,此类公文的内容结构要素,公文表达形式的类型,公文的格式式样,公文载体材料(纸张、磁性记录材料,感光记录材料等)规格尺寸、品种,公文字迹材料(墨水、油墨等)的品种,各类文字处理、图形表格处理、印刷、通信设备的品种、公文装具、用具的规格尺寸、品种等等。

(2)有关的工作过程与工作方法。如公文处理过程中多余的无效工作环节,功能已部分地被其他步骤包含的工作步骤,超过实际性意义反复操作,不便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具体问题的程序规定,为简单事物规划的繁杂多歧的运转路线,为有规律重复发生的事物建立的不规则方法体系,使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普遍感觉在总体上不便的手续与操作方法,非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复杂专业性培训就不能真正掌握的公文处理办法等。

3.公文简化的基本规则

公文简化决不是任意地在对公文处理工作领域或对事物实施简单化的处理,也不是为简化而简化,它有特定目的(优化有关事物,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与效率),需要遵行特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