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江泽民同志的一贯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坚持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全面阐述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改革理论的新境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学习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的新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政治影响,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遵循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行事,切忌任何形式的主观性、片面性,防止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把工作做得更好。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且通过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遵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对此,江泽民同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加强中国的公共管理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变化,并决定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改革的思想,深刻分析了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整的理论。他强调,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艰辛探索而取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成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他指出,我们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
(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本质的理论,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他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他在阐述邓小平理论时,反复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认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中又深刻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的发展,是依靠质量和效益求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也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这就告诉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本质。
(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加强政权建设的理论,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
江泽民同志继承、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加强政权建设的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创造性地阐述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坚持的原则。
--关于改革的目标。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不仅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且是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于改革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关于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1)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2)改革的目标是要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基层民主,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3)坚持不懈地加强和完善党内民主,以不断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4)改革是否成功,关键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看能否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5)不能丢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民主,要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6)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只有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江泽民同志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管理法制化的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法治政府,这是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问题。他多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党的十五大,他又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他要求,依法治国,要贯彻两个原则,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实行依法治国,一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二要保证政府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坚决制止政府机关中存在的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三要保证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四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江泽民同志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观点,深刻阐述了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三、江泽民同志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坚持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无产阶级政府的管理与资产阶级政府的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资产阶级政府的管理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无产阶级政府的管理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时候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过去所有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廉价政府的口号,但都没有实现,只有公社实现了,因为它取消了两项最大的开支,即常备军和官吏。列宁把反对官僚主义、精简政府机构作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重大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1920年11月,他在《致瓦?亚?阿瓦涅索夫》一文中,就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和精简机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把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任务概括为五条,即简化机构;改进机构;实行工农监督,吸收群众参加;把部分公务员转到生产劳动;劳动者普遍亲自参加管理。
邓小平把机构改革看作是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把精简机构看作是一场革命。他在深刻分析党和政府机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只有进行机构改革,解决政治体制上的问题,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克服官僚主义。邓小平不仅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的问题,而且回答了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