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务工作全书(上)
12435500000024

第24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0)

3.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谋划长远发展和大的生产力布局,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办大事也要用新办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努力采用先进技术,调动和组织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实现我们的目标。”各级政府要通过发展教育、科技,运用国有资本强大的实力,推进装备工业、短缺原材料工业和落后工业的技术改造,使之克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瓶颈,为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平台。

(二)各级政府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努力推进行政价值观念和治理观念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文化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所以政府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阶段,政府管理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文化。

1.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把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任务,强调要不断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由多数人享有的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广泛、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一方面要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政府,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政府运行机制。

2.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必须切实加强行政文化建设。这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要转变行政观念,政府行为要体现合法、合程序和服务公众、保护人权的原则;行政执法活动要公开、透明;行政规则制定程序要建立听证会制度。

3.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政府管理要转变传统的治理观念,要改变政府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非政府组织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改革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使公共事务并不一定都要由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亲自提供,可以采取政府负责、社会与企业提供,以及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等多种方式。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务,对于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各级政府要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努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

要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党和政府管理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体现在,公民享有免于市场风险的社会保障的权利,公民享有就业的权利,公民享有获得政府廉价而优质服务的权利,公民享有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权利等。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弱者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政府不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与社会保障,将造成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失业长期化、社会绝望情绪累积、犯罪案件增多等等严重后果,将最终造成社会分裂和严重社会矛盾,导致市场经济的崩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政府管理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当前存在的公共产品不足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为全社会提供充足的和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要。

1.要以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江泽民通知指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从国情出发,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首先保证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二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三是要积极稳妥,注意新老体制的衔接和过渡,避免出现大的波动。”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预算制度,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进一步为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要适时解决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险统筹问题,完善社会救济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

2.要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自己的政策目标,将维持和提高就业水平作为社会公共政策的核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公民权利是以就业权为基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就业权是公民利益的基础,就业权与社会保障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级政府要以保障公民就业权为核心,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社会和经济权利,建立完善的人权保障机制,公正司法,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与自由权,这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灵魂。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3.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让人民得到日益增加的看得见的利益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整个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这就告诉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一定要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加人民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健体系和防疫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

4.我国政府要降低政府成本,保持政府适度规模,推进税费改革,清理、取消各种损害公民财产权的不合理收费,为公民提供廉价而优质的公共服务

人民享有获得政府廉价而优质服务的权利,享有免于政府不正当干预与侵害的权利,这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支出结构,确保税费改革取得成功。”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好地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历史与时代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因为,我们党执政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应该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 000美元向3 000美元跨越的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关键阶段的特点是: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经济结构变动深刻,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之间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逐渐加深;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个阶段,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看,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这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因此,能不能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取得领导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指导意义

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公共管理、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这既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深刻内涵。

(一)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曾经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以人为本,就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各级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应该着力谋求发展,紧紧抓住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同时,还必须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坚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是政府管理创新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各级政府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必须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兼顾,要正确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重视当前的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发展,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要照顾局部,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