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务工作全书(上)
12435500000027

第27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3)

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六、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抓紧制定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制定和完善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要严肃纪律,严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重视研究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第二节 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特点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一届政府正式组成,倍受关注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拉开了大幕。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加速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前进的背景下,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努力把握和用好战略机遇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时代意义。

其一、改革方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有助于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支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需要多方面的改革配合。多年的实践表明,好的发展理念呼唤好的管理体制,政府管理体制调整到位实乃关键之举。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注重统筹协凋,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目的是加强宏观战略管理,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有效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既应对了发展的急需,更体现了统筹协调的深刻寓意,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长远战略。这些努力,对完善市场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定会收到体制支撑之功效。

其二、方案表达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热切期盼,致力于推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突破。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政府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鲜明成效,倍受民众欢迎,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民众赞誉甚高,被舆论称为“民生报告”。而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也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就是按照党的十七大的精神,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整合卫生部等,其目的在于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急民之所思,行民之所想,着力促进住房、保障、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预见,通过完善服务民生的体制建设,民生事业能够加速推进,并实现重点突破。

其三、方案着眼于为我国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增强了民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需要有匹配的强有力的政府组织保障。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既紧密联系现实的国情,不毕其功于一役,立足起步,针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努力探索消除体制性障碍的路径;但同时,又着眼于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高水平的发展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提出了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立意深远。这种改革的设计,体现了中央的深思熟虑,增强了民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四、方案展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努力为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基础。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展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即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应当说,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高标准,是严要求,是“军令状”,需要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勇气。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今后五年,本届政府按照设定的方向和阶段目标,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可能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改革场景,也会出现意味深长的体制创新,将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国务院的机构改革,特别是大部门制改革,两会前和两会期间社会关注度很高,也有很大的期待。方案通过后,社会上总体的反响是积极的,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也有不同的议论,一种是认为力度一般,没有惊喜;再一种是力度不大,不够满意。对如此大的改革探索有不同理解是正常的,意见也是值得尊重的,对于继续深化和完善改革是有参考价值的。对国务院的机构改革的渐进特点和难点,也需要讨论的更明确些,才能够加深对改革节奏的理解。

其一、改革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条件,把握统筹兼顾并突出重点,在比较重要的领域迈出了较大步伐。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探索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现职能转变并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看得出,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出发,非常关注国家战略管理、倾情民生改善,注意部门统筹协调,着力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改革步伐。从方案里,能够看出本届政府领导人的改革决心和推进重点,也能够看出本届政府领导人的理想和情怀。此前社会上也有一种担心,大部门制涉及利益太多,怕根本推不动。看到改革方案,不少网民议论,大部门制已经破题,有了开步走,就有希望,也增加了民众的信心。而且从最紧迫、最可能的部门人手,非常实际,很得民心。

其二、改革不搞暴风骤雨,保持了国务院机构相对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为今后的改革预留了继续推进的空间。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循序渐进,不毕其功于一役。强调有的可适当过渡,有的可在集中改革后根据情况的变化再适时调整,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这些思想对于理解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渐进特点和难点,非常有帮助,需要认真体会。改革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适当的预留空间也是策略之举,有助于试验和纠错。国家和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国外也注意到,有稳健的、有序的政府组织推进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我们需要爱惜、保持和发挥好这个政治优势。虽然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比较薄弱,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依然存在,有些方面权力集中还很严重,且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存在,对这些问题需常怀破解之志,但靠一揽子解决很不现实,操之过急也可能好心办错事。我们需要把推进改革的热情和耐心结合起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形成改革的大氛围大气候,在改革层层突破中不断获取收益。

其三、改革强调和突出重点,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我理解,大政府和小政府并无优劣可分,关键是要合适。部门的大与小也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管用。所以,有两条最能考验改革的成效,一是要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二是要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两条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理论来看,机构职能的合理配置是行政体制的基础,科学的机构设置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保证。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职能的科学配置,又要考虑机构的科学设置。因此,不论是新组建和调整较大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大部制没计的一个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但是部门再大,也有个边界。美国政府被视为大部制的典范,但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现象依然存在。解决由此带来的矛盾和扯皮,传统智慧致力于“职权界定明确化”,就是详尽各个部门的管辖范围和事项,通过明确划定边界达到“井水不犯河水”。一个美国学者有过生动描述:“如果在公寓大楼里发现只老鼠,那是住房检查员的责任;如果老鼠跑到一家饭店,那就是卫生部门管辖;如果它跑了出来,死在一个小巷里,那就需要公共工程部门管理。”看来,在经济发达、市场经济法律完备、社会管理高度复杂化,职权界定明确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英国政府1999年发布的《政府现代化白皮书》有个新理念就是“协同政府”,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不同部门之间在决策过程中的制度化沟通和协商机制,克服公共决策的部门化,确保不同政策之间在政策上的高度一致性和整合性”。美国的“跨部门合作机制”有别于英国政府,他更侧重于政策执行中的管理。这些经验,我们要借鉴。

本着统筹协调和积极稳妥的精神,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还对改革原则和配套改革等做出了规定,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开拓了改革的未来空间。

其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里有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要真正做到精简、统一、效能。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偏重精简人员和机构,而在统一和效能上下功夫不够,因此效果不理想。这次改革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能,一件事情一个部门管,规定其责任,实现权责统一,加强了职能的同时也就强化了责任,明确了职能的归属也就明确了问责的主体。第二,要遵循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于以往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中,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以及部门利益间扯皮导致执行不力等问题,需要通过相关职能及其机构的整合,合理配置和运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来解决。这里既强调行政权力三分的制约,又强调行政三权的协调配合。第三,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西方国家实行大部门制有各自的特点,在我国实行大部门体制需要有逐步探索的过程,既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大部门体制的积极作用,又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制约因素。既要积极探索,不闭门造车,又要稳妥渐进,不邯郸学步。这两个方面,需要统筹把握。

其二、要在解放思想的境界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配套改革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完善作用,继续巩固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有三个重点领域:一是要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该撤销的坚决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的,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二是要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各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除中央有原则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限制。根据这个精神,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继续探索省直管县的改革,逐步减少行政层级。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加快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三是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事业单位改革分为三类: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尽快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要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同时,配套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