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11

第11章 中国改革的新突破口:社会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的讲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正如胡锦涛指出的,当前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因此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无论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缔造了经济增长的最出色纪录,但与此平行的,则是群体性事件的激增。后者,折射凸显的就是社会矛盾,也是中国改革面对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如何面对及解决社会矛盾?作为第一步,先要找出社会矛盾的根源。根源有二:一是不公平,二是不正义,其所涉及者,皆为资源配置中的分配问题。

按所谓资源配置,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市场机制。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侧重点也集中于此,即所谓的经济改革。经济改革一方面让中国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一方面让中国从公有制转为民营体制。这样的改革,无疑促进及确保了全国所有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配置体现在生产力的释放及GDP的增长之上。

但资源配置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面的“有效率”配置而已,如何在配置过程中同时满足“公平”与“正义”,理应受到同样的重视。但必须看到,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正义并不能仅由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内涵的经济改革来加以实现,必须还要有与经济改革相配套的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才成。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的新任务。

那么,如何能在基本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有效率”的同时,也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有公平”和“有正义”呢。

先谈“公平”。公平不等于平均。资源配置要确保有效,就必须服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优者强,劣者弱也,因此遵循此一法则的配置结果,社会中的弱势者势必处于被淘汰的命运,这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必须靠两股力量来补足及矫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一是政府职能,二是社会事业。政府职能可以获得作用,就是在政府可以运用的“公”部门资源中,通过相关政策,让资源的配置更多地向弱势者倾斜(比如保障性住房、社会医疗保险、公共交通系统与社会补贴与救助等),换言之,就是真正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狭义的社会管理应该指的就是这一部分。另外,社会矛盾的纾解,也不能全部放在政府肩上,如何健康地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公益组织、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等)替政府分劳,则是广义的社会管理。狭义的加上广义的,就是社会改革。

次谈“正义”。义者宜也。中国有句话叫“不义之财”,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的都是必须以正当手段来赌钱。马克思当年指出两种不义之财,是资本家垄断资本剥削劳工,地主垄断土地剥削农民。其实,理论上还有第三种垄断,就是权力。权力的集中及缺乏监督所造成的利益分配问题就是不正义,也是社会矛盾在不公平之外的另一深层次根源,这就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来做必要的矫正了。

毛泽东当年说,必须要人民起来监督政府。邓小平也说,中国所有改革,其最终成败,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说,都是看到了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时,有利于生产与效率,却不利于公平与正义的特质。因此,在中国改革开放走了30年的此时,找到针对市场经济改革的新突破口至关重要。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社会改革,以及进一步再延伸到的政治改革,就是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