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69

第69章 全球对全球化的反扑

——“占领华尔街”的来龙去脉

2011年9月17日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一个月来,迅速蔓延,到了10月15日,更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数百个城市获得响应,很明显,已有成为“全球化”的趋势。

各地的诉求虽然五花八门,但主要集中在民生困难、贫富差距、以及反对霸权等等议题之上。最受瞩目的抗议标语“我们都是99%”,一语道破,说明了一切。

怎么看这一股风起云涌“占领华尔街”的全球大风潮?来龙为何?去脉又为何?

先谈来龙。当前出现在许多国家程度不一的分配问题,以及在全球范围之内的发展差距扩大问题,说到底,都与全球化有关,是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也即是市场经济从个别国家向外扩大延伸,覆盖到更大的区域,最终覆盖到整个地球的意思。

上个世纪,三件事件与形势,驱动并促成了全球化大潮流:(1)1944年建立的布列敦森林体制,在二战之后,通过WTO、IMF等机构的运作,及美元为核心(锚)的金本位的固定汇率机制,为全球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但此一效果,在相当一段期间内只及于地球上的部分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一直到(2)1979年中国邓小平开始启动改革开放,将原本的计划经济与高纯度的公有体制向市场经济及民营体制转轨,并因此带动了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追随跟进,至此,市场经济堪称已“一统全球”。最后,再加上(3)1990年代开始的网络时代,不但将时间与空间都压缩到“零”,而且将全球的几乎每一个人、每一企业、每一组织,全都一网串连。这即是20世纪的全球化。

全球化即是市场经济由一国范围向全球范围的延伸与覆盖,因此,也自然具有所有市场经济的特质与逻辑:

(1)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都得以进行优化配置,这当然有利于全球资源效率的提升与经济增长,是好事;

(2)优势互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彼此优势互补,进行并购或策略联盟,也是一种优化配置,是好事,但同时也会导致垄断、独占与不公平竞争;

(3)优胜劣汰。是竞争的不二法则,好处也是优化配置,但同时也会产生分配差距扩大甚至不正义的剥削行为。

撇开好处不谈,一些原本属于市场经济的毛病,长久以来,在个别国家之内,早已积累了足够经验,通过体制改革,政府功能的强化,进行了矫正。但现在的问题是,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套这样的体制与政府。于是,半个多世纪的全球化,虽多见其利,少见其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全球化的问题持续积累,开始凸显,进入新世纪之后,终于逐个引爆开来,有2001年911的文明的冲突,有2011年占领华尔街的利益的矛盾,还有更多的是各种思想观念的凿枘捍格……

全球面对全球化产生的问题的蜂拥而至,显得措手不及,甚至焦虑不安,因而出现了各种正确或不正确的“反应”,诸如如临大敌的铺天盖地的反恐行动,一连串汇率战、贸易战、资源战、货币战的开打,主权债务危机下普遍的财政紧缩政策,及野火燎原、方兴未艾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有这一切,均可视为是全球对“全球化”的巨大反扑,是“逆全球化”现象。以上是所谓的来龙。

去脉又如何?可以这么看,借辩证法的哲学,即所谓“正、反、合”来观察。首先,20世纪的全球化如果是“正”;当前即21世纪初呈现的“逆全球化”现象,就是“反”;下一阶段,则应该是全球对“全球化”及“逆全球化”的再反省与再修正了,是“合”,合也意谓着全球新秩序的重建。什么时候?不知道。但必要条件很清楚,必须是全球大范围的观念的沟通,利益的调和,与价值与信仰的包容。这是全球全人类的共业与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