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财经
12604300000098

第98章 治丝益棼的全球经济麻烦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罗比尼(Nouriel Roubini)前曾预言,“2013年,全球完美风暴”,现在看来,还真有这样的感觉了。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市场如惊弓之鸟,面对着烽火处处,每况愈下,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各国政府茫无头绪,很难不让人人心惶惶。

从2008年9月世纪金融海啸爆发迄今,全球经济的表现,既不是V、U,也不是W与L,而是L与V与W的综合:之所以是V或W,是因为各国政府都大印钞票,流动性泛滥,导致股市、商品、粮食等大涨,却又同时因美国一再量化宽松,使汇市巨幅波动,往往又导致股市、商品、粮食价格大跌。但另一方面,不管各国采取什么政策,实体经济却始终疲弱,一无起色,所以是个L。

更糟的是,三年下来,多数国家的政府乱了套,很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非常规的政策,都是病急乱投医,反而制造出了不少新问题。

何以致此?恐怕跟理论的缺乏有关。眼前情况有点类似80年前的世界经济大萧条。1929年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也是急转直下,一直到1932年,状况虽略告稳定,但也未见起色。这段期间,呈现了经济理论的空白。传统古典经济理论既提不出有效的对策,也提不出何以出现长期全面性失业的合理解释,要不是凯恩斯(John M.Keynes)在1936年出版《一般理论》,提出针对大失业、大萧条的革命性理论,经济学早已失去了人们对它的信任。现在的情况,庶乎近之。

三年前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人们还能听到一些有关经济结构出现巨大失衡的说法,例如中国储蓄太多、消费太少;美国消费太多、储蓄太少。尽管这已是经济理论的层次,但毕竟是比较浅显的层次。其实金融海啸所暴露出来的结构失衡何止于此,至少还有全球货币体制的结构失衡;资源配置在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结构性失衡;资本主义分配机制在要素所得(尤其是资本与劳动)间的结构性失衡等等,除非这些深层次的理论课题经由深入研究得到解答,否则改革将没有方向,也没有路线图。

遗憾的是,这三年来,人们听到的、看到的,更多的是投资分析师、基本经理人乃至于一般媒体经济专家的观点,比较深入的、严肃的、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分析,至为罕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的政府经济专家与官员的政策操作当然很难期待有令人满意的表现;等而下之的,一些荒腔走板,以鸩止渴、以邻为壑乃至治丝益棼的政策作为,自然也就无足为奇了。

当然,政治形势也是问题之一。国际间,现在是群龙无首。G7、G8不管用,IMF与G20似乎也是形式更多于实质,有专家于是以G Zero为喻,看来也并不过分;主要大国,如美国、德国等,则各自受困于内部的政治矛盾。

理论缺乏、体制失能,主要大国又各有难念的经,罗比尼教授预见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四大火车头将一起失去动力,出现完美风暴,逻辑上并非全无可能,甚至不排除出现四大经济体之间经济危机相互冲击的完美风暴升级版。美国现在不是就很焦虑地要求欧洲赶快建构防火墙吗?

很显然,全球迫切需要召开一个类似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会议(凯恩斯是英国代表团的首席经济学家),集合全球第一流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学者专家,共同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危机把脉、诊断,探求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之道。

时机是很吊诡的。改革,最好是在可能的完美风暴发生之前,但往往是,没发生完美风暴,就下不了彻底改革的决心。是哪一种,只能由时间给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