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12679800000130

第130章 秦汉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十)

江南地区,即司马迁所谓“南楚”之地,更以“多竹木”著称。《史记·货殖列传》:“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合肥以其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成为江南木材北运的集散中心。

匈奴有地凸入汉张掖郡境,其地“生奇材木,箭竿就羽”。汉使夏侯藩向匈奴求此地,因“匈奴西边诸侯作穹庐及车,皆仰此山材木”而遭到拒绝(《汉书·匈奴传下》)。“匈奴西边诸侯”,其地域可远至额尔齐斯河流域新疆乌伦古湖、哈萨克斯坦斋桑泊一带,以及俄罗斯联邦鄂毕河上游、蒙古哈腊乌斯湖地区,于数千里外而“仰此山材木”,运程之辽远可以想见。居延汉简有“卖材”、“材贾三百”(14228A),“木钱”(EPT50:65B)等内容,反映河西地区木材贸易之活跃。边防工事建筑与维修用材数量较大如简文“作十人山柃柱率”(EPT 40:132),“与此柃柱百五十枚”(EPT40:159)等,都反映因防务需要耗用木材的情形,居延汉简关于戍卒劳作分工的简文可见“二人伐茭,二人木工”(EPT49:61),“木工,庸工”(EPT 56:395),“□六寸治土,□木工”(3068),也说明木作是边塞主要劳务内容之一。,战争形势可能也影响木材转运,以致从有些资料看,当地木材似价格偏高。例如;

出钱二百买木一长八尺五寸大四韦以治罢卒籍令史护买(EPT52:277)

简文又可见所谓“当豫缮治车毋材木”(EPT58:43),材木的匮乏影响了运输车辆的修治,甚至出现“户关破坏治车辐”(EPF25:34)的情形。又如:

破七两完请破一两以缮十六两唯□(EPT53:35)

看来,有时不得不采取拆用旧车部件以维修其他车辆的方法,来解决制车材料缺乏的困难。

我们还可以看到,居延汉简中还有关于车用竹材的简文,如:

大竹一车荐竹长者六枚反苛亖枚车荐短竹亖十枚(EPT40:16)

“大竹”或许非河西本地出产或当远输自于内地。

《盐铁论·通有》说:“今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南吴越之地以及随国、唐国所在的桐柏山麓林区竹木丰饶,而曹、卫、梁、宋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则只能以劣质的棌木作棺,甚至弃尸不葬。林业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只能通过发展林产品运输来解决。

《淮南子·人间》说,解扁任晋国地方官,“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于是“上计而入三倍”,然而受到“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的批评。沿江河浮运材木,是秦汉时期广为应用的便捷经济的运输方式。《华阳国志·蜀志》:“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四川广汉出土表现川江行筏的画像砖,画面可见江涛中二人立筏上撑篙行进。参见刘志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生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余枚,皆在水次”,“冰解漕下”。可见当时西北边地,也采用了木材流送技术。行筏与军运联系的史例,还有《北堂书钞》卷一三八引《东观汉记》所谓“吴汉平成都,乘筏从江下巴郡”事。又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哀牢夷》:“建武二十三年,其王贤栗遣兵乘箄船南下江汉。”李贤注:“缚竹木为箄,以为船也。”《后汉书·邓训传》也记载,邓训军与羌胡战,曾“缝革为船,置于箄上以度河”。李贤注:“箄,木筏也。”以木筏运兵成功的史例,似可说明当地人久有江上行筏输送木材的传统。竹木之筏又称作“泭”。《尔雅·释水》:“庶人乘泭。”郭璞注:“并木以渡。”《国语·齐语》:“西征攘白狄之地,至于西河,方舟设泭,乘桴济河。”韦昭注:“编木曰泭,小泭曰桴。”《方言》卷七:“泭,谓之箄。箄,谓之筏。筏,秦晋之通语也。”

大型木材运输往往“会众然后能动担,牛列然后能致水”(《潜夫论·浮侈》)。《淮南子·道应》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种“会众然后能动担”,前呼而后应的集体作业方式,或许通行于大规模木材转输过程中。

据《汉书·地理志上》,蜀郡严道“有木官”。王先谦《汉书补注》:“王念孙曰:‘木官当作橘官,《蜀都赋》注可证,下文巴郡朐忍、鱼复二县并云有橘官。’周寿昌曰:‘宋洪迈《容斋随笔》续集于汉郡国官条内引此作木官,而别引朐忍、鱼复之橘官,足证宋本此处本作木,非橘字脱写,刘注或因朐忍、鱼复之橘官误引耳。”“木官”是专门的林业管理机构,当然也负责林产品转输。又南郡编县、江夏郡西陵县各“有云梦官”,职能也应包括对竹木生产运输的管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子虚赋》说到云梦林产:“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桂椒木兰,蘖离朱杨,樝梸梬栗,橘柚芬芳。”巴郡朐忍、鱼复各“有橘官”。橘官则是以特用经济林——橘林的生产作为管理对象的。《水经注·江水一》:“常璩曰:‘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山有大、小石城势,灵寿木及橘圃也。’故《地理志》曰:‘县有橘官,有民市。’”王先谦《汉书补注》:“《江水注》引《志》‘橘官’下有‘有民市’三字,不合《志》例,乃郦注文或以补《志》,非也。”《盐铁论·未通》说,“孝武皇帝平百越以为囿圃”,“而民间厌橘柚”,说明西汉时对运输条件要求甚高的“橘柚”一类果品的转运,已经可以满足远地消费的需要。传说尉佗曾向刘邦进献荔枝。《西京杂记》卷三:“尉佗献高祖鲛鱼、荔枝。”南海郡“有圃羞官”,交趾郡羸“有羞官”(《汉书·地理志下》),可能都曾作为亚热带地区特产果品北运的供应基地。汉代远路岁贡荔枝,“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三辅黄图》卷三)。《后汉书·和帝纪》: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