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驿骑通信形式在内地也逐步普及。汉明帝永平元年(58),“(刘)强病,显宗遣中常侍钩盾令将太医乘驿视疾”(《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东海恭王刘强》)。刘苍“疾病,帝驰遣名医,小黄门侍疾,使者冠盖不绝于道,又置驿马千里,传问起居”(《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东平宪王刘苍》)。“阳嘉元年,(张衡)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后汉书·张衡传》)可见当时以驿骑传递信息已成定制。汉顺帝汉安元年(142),“诏遣八使巡行风俗”,“分行天下,其刺史、二千石有臧罪显明者,驿马上之”(《后汉书·周举传》)。
秦名将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自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刘邦将兵而东平定黥布之乱,“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史记·留侯世家》)。淮南王刘长废处蜀郡严道邛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都是因“邮”的设置而形成地名。所谓“因邮上封事”(《汉书·京房传》)、“因邮亭书”(《汉书·平帝纪》)、“因邮奏”(《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等,说明“邮”也是较为可靠的通信系统。《说文·邑部》:“邮,竟上行书舍。”这种通信形式可能也因军事需要而较早于边地得到发展。居延汉简多见“以邮行”简文,例如:
甲渠鄣候以邮行
●一事(165A)
张掖都尉章
肩水候以邮行
九月庚午府卒孙意以来(744)
张掖居城司马
甲渠鄣候以邮行
九月戊戌卒同以来●二事(EPT 43:29)
又多见所谓“邮书”如“甲渠候官河平二年三月邮书□”(22714)。、“邮檄”如“宗廪卒家属居延请封檄告宗便逐居令得私留不到请邮檄问状”(22013A)。、“邮书刺”如“临木建始二年二月邮书刺”(EPT51:391)。、“邮书课”如“□□部新始建国地皇上戊三年二月邮书课”(11019)。、“移邮书”如“酉临木长忠敢言之谨移邮书”(12729)。等。陈梦家以为边地“邮”的机构可暂以“邮站”为称,他指出:“邮为传递文书的专门机构,它与亭、传、置、驿并为大道上有关交通的设置,且往往重叠一处互相通用”,居延地区“邮站”,“显然与塞隧相联系,因此所谓邮站多数为隧,少数为亭、驿、关”陈梦家:《汉简考述》第二篇《邮程表与候官所在》,见《汉简缀述》,28页。。其中也有专设的“邮”,简文可见“邮卒”称谓,如:
正月辛巳鸡后鸣九分不侵邮卒建受吞远邮
……
卒福壬午禺中当曲卒光付收降卒马卬(EPT51:6)
邮书传递有严格规定的效率定额“程”。简文多有反映送付邮书“中程”或“留迟”的记录,例如:
界中八十里书定行十时留迟二时解何(2312)
□夜昏时临木卒□受诚北卒通武贤
以夜食七分时付诚北卒寿□十七里中程(1731)
“邮书失期”,“邮书留迟不中程”,责任者要受到追究,如:
邮书失期前檄召候长敞诣官对状(12355)
十一月邮书留迟不中程各如牒晏等知邮书数留迟为府职不身拘校而委(5511、1376、2243)
敦煌汉简可见有以“邮车”转递的情形:
入粟小石二百五十石多券八十三枚者一石十二月庚戌使敦煌亭长邮车六两(1227)
“邮车”可能是邮亭公车,一般情况下邮书均为步行传递,如:
东书苻验一编□尉府九月戊子奉邮书走卒过受临街卒颠之(1242)
“奉邮书走卒”很可能与居延简常见之“行者走”有关,都体现步递形式。
汉简所见文书传递形式除多见“以邮行”外,又有“传行”、“以次传行”、“次行”如“□甲渠官次行”(EPT65:326)。、“以亭行”、“以亭次行”、“亭次急行”等,并有“以邮亭行”,如:
居延县以邮亭行(EPT53:7lB)
史籍中多见“邮亭”连称,如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南夷始置邮亭”(《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汉平帝元始五年(5)诏:“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请以闻”(《汉书·平帝纪》)颜师古注:“邮,行书舍也,言为书以付邮亭,令送至宗伯也。”,又有“舍邮亭”(《汉书·循吏传·黄霸》)、“止邮亭”(《后汉书·赵孝传》)事,而“桥梁邮亭不修”,则被看做地方行政长官“不能”的标志(《汉书·薛宣传》)。
项羽至乌江,“乌江亭长船待”(《史记·项羽本纪》),李广夜行,“还至霸陵亭”为“呵止”(《史记·李将军列传》),都说明“亭”与交通有关。史籍还可见“止亭舍”(《后汉书·第五伦传》)、“息亭舍”(《后汉书·循吏列传·刘宠》)事以及“每行县止息亭传”(《后汉书·刘宽传》)、“观政于亭传”(《后汉书·左雄传》)的记载。《后汉书·张纲传》:“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循行风俗”,张纲得列其中,“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此语起初恰出于汉成帝时京兆尹督察邮驿并负责监察各县官员、管制地方奸猾的东部督邮侯文之口。《汉书·孙宝传》:“(孙宝为京兆尹)以立秋日署(侯)文东部督邮。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卬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穉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埋车轮于都亭以示拒绝“循行”之命的决心,因为都亭作为邮路上的暂驻之站成为交通通信系统在都市中的标志。司马相如往临邛,“舍都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严延年母到雒阳,“止都亭,不肯入府”(《汉书·酷吏传·严延年》)。都亭可能又因其交通作用被看做公众活动中心。何并斩王林卿奴头,“县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汉书·何并传》)。会稽太守尹兴“使(陆)续于都亭赋民粥”(《后汉书·独行列传·陆续》)。酒泉赵娥刺杀仇人于都亭(《后汉书·列女传·庞 淯母》)。窦武“召会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事败,“自杀,枭首洛阳都亭”(《后汉书·窦武传》)。王乔为叶令,“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焉”(《后汉书·方术列传·王乔》)。
秦始皇定北边,“筑亭障以逐戎人”(《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蒙恬列传》:“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北出萧关,从数万骑,猎新秦中,以勒边兵而归,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史记·平准书》)。元封三年(前108),虏楼兰王,遂破姑师,“于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史记·大宛列传》)。后击大宛,使西域者亦多有成功,“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汉书·西域传上》)。《史记·大宛列传》:“西至盐水,往往有亭。”太初三年(前102),“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鄣列亭至庐朐”(《史记·匈奴列传》)。传递军情军报的“亭”,在边境军事体系中与各种防御工事等军事设施具有相同的地位。对于全国总体防御结构来说,以“亭”结成的军事通信系统在所谓“亭鄣”、“亭徼”这种“卫边之备”中,可能又具有受到优先重视的作用。
在情势极其紧急的特殊情况下,军政长官还可以采用“因骑置以闻”(《汉书·李陵传》、《汉书·西域传下》)、“乘疾置以闻”(《汉书·刘屈氂传》)的通信方式。边防军备建设,重视“列邮置于要害之路”(《后汉书·西域传》)。居延汉简有关于“置驰”通信的简文:
置驰吞远候长党(EPT51:213B)
又多见“置佐”职名,如2467、2691、26910A、3008、30010、5865等。简2691:“阳朔三年正月丁卯朔乙亥置佐博敢言之谨移糒粟麹”,简26910A:“肩水候甲戌置左博敢言之谨移稍入”。“置佐博”与“置左博”当为一人,可知“置佐”又写作“置左”。《后汉书·郭太传》李贤注引《风俗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