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洋与南洋航路
中国初期海外交通大致主要面向东方。
《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说商王朝的政治影响已经及于海上。然而直到战国时期,见于文字记载的海上航行仍只限于近海,一般往往沿海岸航行,以借助观测岸上的物标、山形、地貌等测定船位、确定航向。
尽管如此,当时人们通过辗转曲折的途径,已经对于远在东洋的海上方国有了初步的认识。
《山海经·海内北经》已经有关于“倭”的记述:
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
《海外东经》、《大荒北经》还说到所谓“毛民之国”。有人认为“毛民之国”地在今日本北海道。《宋书·夷蛮列传·倭国》:“顺帝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国偏远,作藩于外,自昔祖祢,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旧唐书·东夷列传·日本国》:“东界、北界有大山为限,山外即毛人之国。”《新唐书·东夷列传·日本》:“东、北限大山,其外即毛人云。”又《新唐书·东夷列传·流鬼》:“流鬼去京师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皆阻海”,“南与莫曳靺鞨邻,东南航海十五日行,乃至。”或以为“莫曳”即“毛人”。据白鸟库吉考证,“流鬼”即库页岛之古称,如此则“莫曳”即“毛人之国”的位置,大致在北海道地区。参见陈抗:《中国与日本北海道关系史话》,见《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辑,26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4月。《山海经·海外东经》郭璞注:“今去临海郡东南二千里,有毛人在海洲岛上,为人短小,而体尽有毛,如猪熊,穴居,无衣服。晋永嘉四年,吴郡司盐都尉戴逢在海边得一船,上有男女四人,状皆如此。言语不通,送诣丞相府,未至,道死,唯有一人在。上赐之妇,生子,出入市井,渐晓人语,自说其所在是毛民也。《大荒北经》云‘毛民食黍’者是矣。”原本“言语不通”,故“自说其所在是毛民也”,当然是接受了中国人的观念。又《太平御览》卷三七三引《临海异物志》:“毛人洲,在张屿,毛长短如熊。周绰得毛人,送诣秣陵。”卷七九〇引《土物志》:“毛人之洲,乃在涨屿,身无衣服,凿地穴处,虽云象人,不知言语,齐长五尺,毛如熊豕,众辈相随,是捕鸟鼠。”是南海“毛人”与北海“毛人”异义。
秦汉时期东洋航道的开通,可以以徐福东渡传说作为标志之一。
最早记载徐福事迹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同书又记载“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事。而《淮南衡山列传》则谓徐福留止海外不还: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
事又见《汉书·伍被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黄龙二年(230)“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事,也说到:
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
《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则已将徐福所止王不来处与日本相联系,其事系于“倭”条下: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
《太平御览》卷七八二“纻屿人”条引《外国记》说,有人航海遇难,流落到多产纻的海岛,岛上居民有三千余家,自称“是徐福童男之后”。《太平御览》卷九七三引《金楼子》说徐福故事,也与东瀛“扶桑”传说相联系:“秦皇遣徐福求桑椹于碧海之中,有扶桑树长数千丈,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名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体作金光飞腾玄宫也。”大约宋代以后,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在中日两国间流布开来。宋代诗人有以“日本刀歌”为题的诗作,如:“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用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嗟予乘桴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叹坐流涕。”这首诗见于司马光《传家集》卷五,又见于欧阳修《文忠集》卷五四,虽然著作权的归属尚不能明确,却表明当时文化人普遍相信徐福将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日本。日本一些学者也确信徐福到达了日本列岛,甚至有具体登陆地点的考证,以及所谓徐福墓和徐福祠的出现。许多地方纪念徐福的组织有常年持续的活动。有的学者认为,日本文化史进程中相应时段发生的显著进步,与徐福东渡有关。徐福东渡传说得以在日本流传的背景,是日本文化在绳文时代末期至弥生时代初期这一历史阶段,发生了空前的飞跃。而这种突变的直接原因,一般认为与大量外来移民相继由中国大陆直接渡海或经由朝鲜半岛来到日本,带来了中国的先进文明有关。应当说,徐福,已经成为象征文化交往的一个符号。《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的说法大致可以代表一些史学家对徐福航海集团去向的普遍认识:“徐一去不复返,传说他们在日本定居了下来。”[美]卜德著、杨品泉等译:《秦国和秦帝国》,见《剑桥中国秦汉史》,9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