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12679800000086

第86章 秦汉都市交通(五)

二都市交通建设

秦汉都市建设的规划及其实施,均优先考虑发展交通的需要。

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史记·秦始皇本纪》)道路规划“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司马贞《索隐》:“谓为复道,渡渭属咸阳,象天文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常考《天官书》曰‘天极紫宫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今案:《史记·天官书》作紫宫“后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 ,是天文规定人文的突出的实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的记载之后,接着写道:秦始皇以为“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于是在渭水以南经营新的宫殿区。可见,直道的修筑和咸阳宫殿区的规划建设,也有一定的联系。直通北边的直道,很可能又与所谓“表南山之颠以为阙”有着相对应的关系。

张仪、张若筑成都城,仿照咸阳制度。“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华阳国志·蜀志》)看来,秦时已形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定制。秦始皇陵亦当依战国以来传统,“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吕氏春秋·安死》),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的南部,东、西、南三面都有双重城门,陵墓正处于经过这三个方向双重城门的道路的交会点上。杨宽认为,“看来秦始皇陵园的布局,就是按照国都咸阳设计的,也就是和张仪等人设计的成都城差不多”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19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

西汉长安的主要道路规整而端正。“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班固:《西都赋》)“旁开三门,参途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即设十二城门,东西南北各三门,每座城门各通三条大路。这就是《三辅决录》所谓“三途洞开”。薛综注《西京赋》:“街,大道也,经,历也。一面三门,门三道,故云参途。途容四轨,故方十二轨。轨,车辙也,夷,平也。庭,犹正也。”考古工作者1957年两次对汉长安城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宣平门进行科学发掘,证实了“旁开三门”,“披三条之广路”的记载。汉长安城每一城门均有三个门道,直城门中央门道宽77米,两旁门道宽各81米,其他城门发现的门道均宽8米或稍强。参见王仲殊:《汉长安城考古的初步收获》,载《考古通讯》,1957(5);王仲殊:《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载《考古通讯》,1958(4)。 经过2008年的发掘,“对西汉时期直城门的形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直城门有3个门道,门道之间有宽约4米的夯土隔墙。每个门道复原进深为20米左右,宽约8米,减去门道两侧立柱的空间,各门道的可使用宽度(即两侧木灰槽之间的宽度)为6米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载《考古》,2009(5)。。

《长安志》引《汉旧仪》说,长安城内交错“八街九陌”。考古工作者1961年至1962年的钻探和发掘工作,证实长安城内主要大街正是8条。最长的是安门大街,长5 500米;其次是宣平门大街,长3 800米;洛城门大街最短,长850米。其余的大街长度多为3 000米左右。虽长度不等,但宽度多在45米左右。参见王仲殊:《中国古代都城略说》,载《考古》,1982(5)。以文献记载结合勘察情况推测,安门大街可能是章台街,直城门大街可能是槀街,清明门大街可能是香室街,横门大街可能是华阳街。参见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