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12897500000078

第78章 开国论的萌芽

天保13年冬至嘉永6年8月,长达11年之久的囚禁生涯终于结束了。上一年10月中旬,重获自由的高岛秋帆于三个月后上书幕府。在奏书中,秋帆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今日本并不具备向欧美列强宣战的实力,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论述。

可以说,秋帆已经看透了当时武力万能的世界本质。

这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讨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否符合人类之道义。摆在人们眼前的,是弱肉强食、鲜血淋淋的无奈现实。

为了让国民了解严峻的形势,秋帆还旁征博引地记述了日本人熟知的实例。

……天保年间,我曾在长崎与荷兰贸易事务官尼曼有过一次对话。尼曼这样说道:

“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征服中国。不过,中国幅员辽阔,”

占领中国国土虽易如反掌,但维持长久统治则困难重重。即使荷兰将本国所有的军队搬到中国,也无法治理好中国。所以,欧洲的三四个国家暗中商量,准备将中国分而治之。于是,各国达成一致,只与中国开展贸易从中渔利,而不过多地干涉中国的政权。

后来,中国成了英国的手下败将。中国一向以中原大国自居,视外国人为不足挂齿的蛮夷禽兽。然而,一仗打下来,竟然败给了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对手,当然丢尽了颜面。中国的失败缘于枪炮落后,我国的军备和中国并无二致。坐井观天、自高自大、疏于防务,最后总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再说雄才大略的英雄丰臣秀吉,他前后花费了7年时间,都未能踏入中国国土一步。但是,英国仅用了3年,便迫使中国俯首称臣。这完全是因为他们船坚炮利。丰臣秀吉的远大宏图是吞并中国,而尼曼则认为“占领国土易,维持长久统治难”与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相比,尼曼不过是一个平庸的生意人,然而他的见识却胜出丰臣氏一筹。也许正是因为,他了解中国,精通国外事务。

……

庆长14年(1609年)五月,发生了有马氏(修理太夫晴信)挟怨焚毁黑船的事件,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如果因此而简单地认为可以将黑船一烧了之,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的黑船是由澳门制造的商船,而今天日本面对的则是更加先进的军舰,载有大炮、武器无数。况且,军舰数量大大增加。即使我们的渔船将其团团包围,军舰掀起的巨浪就足以使渔船翻沉。我国武士向来鄙视外国人,如同瞧不起走卒、农夫和生意人一样。即便是村夫野民,如果众志成城、有坚固的城堡作掩护,有充足的兵粮弹药供应,也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宽永14年(1637年)的岛原农民起义便是一例。不过,外国人驾驶的黑船固若金汤,俨然像一座海上城堡,不仅进退自如,行动敏捷,而且还有足够的枪炮武器。日本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

古代官职名称。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国也需有勇有谋。中国的下级官员为取悦上司而谄媚逢迎,各级官吏贪婪松懈,导致战局节节败退。为了一己之仕途而曲意奉承,此乃太平年代的流弊。遇到事关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本应秉实相报。如果自欺欺人,刻意隐瞒外国之强大,只能使国民疏于防范。匹夫之勇和骄傲自负均为大忌。幕府应如实告知百姓外国之强大,以此激发国民战胜列强之坚定决心。

……

我国乃是海上一座孤岛,为防止外敌入侵,必须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方能高枕无忧。我国历来有尚武之风,武士也以舍生取义为荣,一旦遇有大事,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就连妇女儿童,危急关头也不惜以死相争。牺牲生命并不难,但是千百人前赴后继充当敌人枪口的炮灰,未必就能够赢得战争。牺牲生命的最终目的乃是以此换取祖国的生存。我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防务,只有拥有强大的武力,方能谈得上以无畏之精神决一死战。与外国开战,武力为第一要务。武艺可强身健体,原本并非无用之技。但是,能否适用于对外作战,还另当别论了。欧洲人不同于东洋人,我们又缺少与欧洲人作战的经验,即使来年侥幸战胜来犯我国的美国船,从此也未必能够高枕无忧。不但他们的欧洲朋友会前来助阵,而且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必定会再次大举进犯。而我国弹药储备有限,战事久拖不决,必将不利于我。

……

或许有人认为不战而降乃是奇耻大辱。不过,用兵之道,在于求胜,以拖延作为权宜之计,再谋划取胜之道也不失为良策。同意与洋人开展贸易,亦可视形势随时中止。因此,近期内日本应尽力避免战争,以四五年时间扩充军备,然后再决定是战是和。

秋帆表面上大胆地提出开国论,但是其实质是对空虚的国防而发出的悲叹。

因此,阿部伊势守简要介绍了秋帆关于日本与欧美各国在军备和兵力方面悬殊对比的论述,接着便将问题的焦点引向了开国论。

阿部认为,先公开秋帆的见解,继而再谈及开国之事,能够更容易说服众人。

秋帆的开国论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秋帆认为,洋人态度异常强硬,主要目的在于逼迫日本与其通商贸易,其原因在于日本的锁国政策。闭关锁国使得外国对日本物产缺乏了解,越是陌生的事物,越能够引发好奇心,此乃人之本性。因此,索性打开国门,反倒能打消其觊觎之心……

这番论述准确地反映了秋帆的远见卓识。欧洲人将侵略之手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根本原因是征服的欲望和寻宝的心理。

关于第二点,秋帆认为,世人以为“一旦同意与某个国家开展贸易,就不得不同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易。如此一来,日本膏脂便会被外国榨取殆尽”为了打消这些顾虑,秋帆提出应该同时允许与多国开展贸易,而非由一国垄断。他认为,欧洲人的目的无非就是获取“利润”因此,各国必定会将许多物品销往日本。然而日本的购买力十分有限,他们并不能从中渔利,自然就会知难而退。

关于这一点,高岛秋帆一方面虽忽略了欧美列强强烈的征服欲,另一方面却敏锐地捕捉到他们追求利润的一面。

关于第三点,秋帆详细陈述了开展贸易的心得,也许这正是当时最能引起全体日本人共鸣的内容。

通商贸易可以购买我国急需之物,反之,将我国无用之物出售给洋人。

“……如此一来,既可加速国内流通,增加我国国益,又可将国内生产的物品销往外国,从而增加百姓就业,改善生计。”

关于这一点,如果对方对日本领土不抱有野心,或许秋帆所言是正确的。秋帆告诫世人,决不可凭小聪明欺骗他人,否则将有违外交精神。

秋帆不愧是多年来为长崎管理贸易的町年寄高岛家族的一家之主,唯有他才能如此高瞻远瞩。

第四点,秋帆列举了公开交易之利与黑市交易之不利。

“……几年前,国内常有传闻,称奸商暗地里私自购买外国稻米。公开交易和黑市交易都是买卖,如果对方需要,只须堂堂正正出售给他们即可。如此一来,我国也可采办两三艘蒸汽船,可在灾年向中国等国购买稻米以度过饥年。”

无论哪个时代,都免不了黑市交易。秋帆的此番论述也是切中长崎要害的说法。

“……据闻,洋人急需煤炭。为此我国可在获得蒸汽船之前,适量输出煤炭,以换取我国目前最为紧缺的物品。”

最后,秋帆得出结论,应该充分汲取基督教思想传入日本时的教训,积极吸收西方各国之长处方为上策,才能使国家受益。

“……与荷兰通商之后,我国兰学兴起,医学及其他技艺均有所长进。军备亦有所进步。国人往往羞于向外国学习,然向外国学习,则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航海之益、交易之利富国强兵。我国亦应获取交易之利,进口武器,使国家富有,使军队强大,这才是万全之策。如尚存疑虑,可试行两三年对外交易。关于允许对外通商事宜,可不必拘泥于国家法令。否则,冒然开战却不能取胜,必将使国家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这正是老夫多年担忧之事。谨以拳拳报国之心,舍身斗胆直言。”

众人一片寂静。也许,每个人心中都在担心,“攘夷”已经不再可行。

“以上就是四郎太夫的意见。或许,我们过去都过分拘泥于祖宗的章法了。”

阿部伊势守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干脆将会见地点放在神奈川附近,暂且看看佩里的态度,如何?”

“我赞成。如果高岛四郎太夫没有相当的勇气,是写不出这样的意见的。”

老中松平忠固立即附和道。因为他十分体谅阿部伊势守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