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13633800000012

第12章 父母怎样教,孩子才肯学(2)

孩子认识到他好好学习并得到好成绩能换取爸妈心情的安慰和赏识,他自己的内心也将受到鼓舞,更愿意用努力的方式给自己、给父母亲带来欢乐,当然父母不必故意宣示对孩子学习的喜爱,应当以自然的态度为准,否则就会使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所以,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管他多微小,父母都应自然地为之表现出自豪、欣慰的情绪,使孩子感到他的努力是值得的,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

另外,父母评价孩子的成绩时要纵向比较,比如孩子上次考得不好,但这次相对来说考好了,那么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努力的重要性。而不是横向比较,比如一些心急的家长一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总是拿隔壁邻居家的小孩或者班上其他优秀者对比,甚至猛烈批评他们,孩子受到打击,毫无努力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严重时还会使孩子产生没有出路的想法,于是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因此,要注意孩子本身的进步,不要拿别人的成绩来对比孩子的进步。

父母要发现、引导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压抑,上述办法都是顺应孩子天性的方法,试一试,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最了不起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好奇心被你无情地扼杀之后,那么他将变得没有任何问题,也不会整天围着你问这问那,这证明你是最不称职的父母。你要知道,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问问题!

拥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学习本能之一,特别在儿童阶段,有些事孩子往往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甚至使大人们因回答不出来而显得非常窘迫。这恰巧是儿童们拥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求知欲的体现,如果父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帮助孩子增长知识的一种良机。

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但是对于孩子的求知欲,很多父母在无意中将之毁灭。对孩子很多的提问,有些家长很恼火,置之不理;有的不做声,一走了之;有的哄哄孩子,就此敷衍将之打发了;甚至被惹急的父母干脆往孩子屁股上打两巴掌。这些做法明显极为不科学,它歪曲了孩子的本能,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家长的呵护。孩子常常问一些怪问题,例如中东是不是属于中国的;蒋介石是不是比花岗岩坚硬;把新闻联播的“据悉”误听成“巨蜥”后,问父母每次看新闻怎么就不见蜥蜴呢,等等。虽然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非常可笑,但这一切都是孩子的好奇心和人类本能的学习欲望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父母或者成人以嘲笑应对,孩子将变得不敢问问题,对自己的问题存在戒心,慢慢地求知欲就会淡下去。

求知欲是孩子在以后的正常学习中继续主动探索的根本动力,所以,为孩子的长远着想,父母需要珍惜孩子的这一本能。每个孩子都具备求知本能,发生刨根问底的追问父母的情形,几乎在所有的家庭里都发生过。那么我们怎么去保护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本能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爱心和耐心。

父母不仅要理解、尊重孩子的“追问”,而且还要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以此驱动孩子的求知欲,比如,在晚上的月光下带着孩子散步,你指着天上的月亮问孩子:“你知道天上的月亮为什么跟着我们走吗?”如果孩子开始不知道,当他注意到这个现象时,他一定会惊奇。此时,再引导孩子去搜索答案或者告诉孩子一些原理,那么孩子的知识就能记得很牢固了。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问一些幼稚的问题时,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千万不可用讥笑或者无所谓的态度打压孩子的本能,使他们把问题都“烂在肚子里”,这对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是不利的。

不要认为“好问”是教育中的小事,这些小事可以决定孩子学习的优劣,决定孩子是否善于独立思考。因为好奇心能促使孩子学会质疑,学习需要怀疑的精神。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才不会在一刻钟内实现,知识要一步一步积累和体会,要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脱颖而出,离不开父母的耐心解释和引导,满足孩子的求知本能,使他们日有所知,每天都在进步。

如果孩子对某样事物产生了好奇心,此刻正是教育孩子,将孩子引入到学习中去的最佳时刻。好奇心中隐藏着孩子的兴趣,兴趣才是成功的老师。家长应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其求知欲望,并将之转化到正式的学习当中去,这不仅使教育变得更简单,还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威廉6岁的时候因为感冒住进了医院,这天当威廉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妈妈带着威廉的叔叔来看他。威廉的叔叔喜欢探险,曾经到过非洲、印度等地方。威廉叔叔为了给威廉一个惊喜,给威廉带来一个小礼物,说话间叔叔就从包里掏出一个圆形的、像钟一样的东西。小威廉非常惊奇地说:“呀,这个钟怎么只有一根针呢?”叔叔说:“这可不是钟,是罗盘,又叫指南针。”“哦,原来这就是罗盘,我听妈妈说过,哎呀,太奇妙了。怎么这针只指一个方向啊?”叔叔于是给他讲了地球的磁场与地理方向的知识。于是,“我们屋子里也有磁力吗?”“磁力是怎么产生的?”“空间又是什么?”等等一些问题把威廉叔叔问得额头直冒汗,当叔叔不能回答他时,威廉很失望,只好继续摆弄那个罗盘。而站在一旁的妈妈却看到了这正是培养威廉想像力、让他获取物理知识的好时机。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妈妈趁着威廉叔叔在此度假的时间,给威廉准备了很多物理学方面的书籍,并一点一滴教会了威廉所问的那些问题。没多久,威廉竟然完全掌握了罗盘的原理,并掌握了相对他年龄来说还很高深的物理学知识。事实上,威廉在以后的数学与物理学方面的领悟能力总是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这完全是这个妈妈努力保护孩子好奇心的结果。威廉的妈妈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效果的确是明显的。

对孩子好奇心的引导往往并非什么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两点:

1.面对孩子的好奇,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是第一位的,因为这样才使孩子因为得到父母的认同而无忧无虑地好奇下去,为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做好准备,不至于一开始就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

2.努力保留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比如你不能立即帮孩子释惑,那么可以这样说:“哇,你问的这个问题好难哦,你可不可以和我一起来学习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比如你实在忙不开,那么就委婉地跟孩子说明原因,等会儿再与之交流,接着孩子自己就会去寻找问题的根源,等着与你一起来印证和“切磋”。父母千万不要敷衍了事,因为引导孩子的学习本能,帮助孩子成才毕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由好奇心引发的求知学习是孩子身上最天然的、自发的部分,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还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的潜能。当孩子从事的活动确实重要而又确实枯燥无味时,父母先引导孩子对所学习事物间接的好奇心,比如孩子对历史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精美的历史图片可以间接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兴趣。

因此,父母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的好奇,才能使孩子有丰富的爱好和敏感的感知力以及广阔的知识量。

1.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不要用成人的观点和思维来衡量孩子的好奇心,请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怎样教育孩子。

2.增加孩子的优越感

不要让孩子因自己功课落后而感到人生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父母应发现孩子其他的特长与爱好,去发现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以此鼓励孩子。

3.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不要打击孩子对自然与周遭环境的好奇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从书本上去进一步探究,从而使孩子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和发挥。

父母越逼迫,孩子越不学

培养最了不起的孩子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即使孩子的兴趣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前景,也应采取与孩子商量的方式,争取孩子的意愿,留给孩子考虑的余地,尽量使他自愿、自主地听从你的建议。

现在许多家长都想通过各类学习开发孩子智力。这种想法是好的,但要看孩子的意愿与兴趣,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盲目从众,一味施压,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因为在逼的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已经被一点点埋没了,最后只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强扭的瓜不甜”,这句话用于教育也是很合适的,因为孩子的学习本能是以自主为基础的。只有孩子自己喜欢学、愿意学,他们才能学得好;只要喜欢学,在能力范围内,孩子们没什么学不会。孩子不想学,父母不顾孩子本愿和身心发展规律而采取强制态度,孩子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因为强迫会让孩子产生厌恶、抵触学习的情绪。

上幼儿园的娟娟最近一上音乐课就犯难,不是逃跑就是泪眼汪汪,情况很反常。后来老师勉强把孩子劝回到课堂里,并且要娟娟弹钢琴,娟娟弹着弹着竟然呕吐起来,把刚吃的午饭全吐出来了。于是老师把娟娟的母亲叫来一起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检查发现原来妈妈每天强迫她学钢琴,一学就是3~4个小时,孩子对弹钢琴实在太厌烦了,但又不能反抗,长年累月,娟娟产生了严重的焦虑症,一看到钢琴就产生胸闷和烦躁的情绪。这都是强迫学习的恶果!

此外,有的父母不仅不鼓励孩子的兴趣,还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这更无异于拔苗助长。教育学家普罗塔戈曾经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动力、爆发力最强。”

有一位母亲带女儿去教育咨询机构咨询,说女儿不上进,马上就高三了,整天想着玩,不好好学习。后来在咨询中才知道,她的女儿已经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在高二分班时,女儿自己报了文科班,但是父母知道后,认为学理科将来的就业面更广,强迫女儿找老师改了志愿。她自打进了理科班,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她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比较差,没有兴趣,她的兴趣和优势是文科的课程。而在理科班重视的是数、理、化优秀的学生,所以她在理科班找不到自我,情绪日渐低落,自信度不断下降,最后连原来最喜欢的英语和语文成绩也受到影响。

孩子的兴趣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也就是说孩子的兴趣存在着个体差异。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也就是在摧毁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恐怕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养的,为什么要尊重呢?可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附属于任何人。父母养育子女的终极目标是充分激发孩子的潜力,使孩子以后能更快乐幸福,如果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在客观上毁灭孩子的前程,孩子又何来幸福与快乐?况且在孩子没有兴趣的领域,父母难道就能保证孩子就一定有所作为?剥夺孩子的兴趣反而使他们学习起来压力重重,最后失去学习兴趣,结果在父母希望的领域也一事无成,这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因此,对孩子正当的学习兴趣不如顺其自然的好。

盲目超前也是一种强迫。兴趣可以培养,孩子暂时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可以想尽办法使之感兴趣,因为孩子天生就有学习的冲动。但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孩子做不到的呢?如果明知孩子做不到而要求孩子盲目超前,那么,这就变成了一种地地道道的强迫式教育,违背了自然规律。

何谓盲目超前学习?就是将超前于孩子发展过程的知识技能,强加于还没有完全做好能力上准备的孩子身上,它不仅仅会使父母和孩子备感挫折,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的个性成长和身体发育。

盲目超前学习与智力开发不是一回事,智力开发是顺着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潜在能力,而超前学习就是强迫孩子去学他们能力达不到的知识技能,好比一个普通的4岁小孩是无论如何也负不起几百斤的重物的。很多家长在孩子两三岁时就以孩子会背多少唐诗、成语、儿歌等来评判孩子的智商。但是孩子在两三岁就能背唐诗,这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背唐诗有很大的区别吗?知识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取,知识不代表智慧,而潜能的挖掘才是根本的。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参加了所谓的“早期艺术教育班”,进行了“专业定向培养”。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违背了幼儿正常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更是对幼儿采取的强制式的、生吞活剥的、单一的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灌输。盲目超前教育打乱了孩子身心成长的秩序,结果可能是孩子被压垮,对学习和生活失去热情。

教育孩子,传授孩子科学知识,要考虑孩子的理解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要考虑孩子的本能发展状况。比如,孩子喜欢科学,但因为理解力不够的缘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他们更喜欢从最浅显的道理开始理解,此时宜经常给孩子讲一些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讲讲伟人们从小是怎样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使孩子开始接受并真正喜欢科学知识。

此外,望子成龙的迫切感使教学一般以“填鸭式”方式进行。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会吸收到相应的知识,如果打乱了顺序,可想而知会出现何种情况。比如,一个才六岁的小孩,他连社会的概念是什么都不理解,你就给他讲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连基本的物理常识尚且不明白,你给他讲三大定律,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也消化不了的,因为这根本就违背了孩子学习本能的基础:在强迫学习下只有死记硬背,而知识却没有真正掌握。孩子在幼小时应实行的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等基本教育也错失了,一到高年级,孩子在生活上变得什么也不会,这时重新实行基本生活教育时,孩子们早已不屑一顾了,结果孩子知识没学牢,又不知道怎样做人。

人才的成长是长跑,不是短跑,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早熟的果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以下是我们给现代家长的建议:

1.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需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解决心态问题。望子成龙没什么不好,但太注重结果可能会弄得你和孩子都不开心,无论你的孩子是神童还是普通孩子,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

2.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

不要只用经验教育孩子,经验虽有价值,但是任何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别总是看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了,于是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怎样,因为你的孩子有自身的特点,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普遍性特征,还要照顾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3.给孩子一个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