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13633800000030

第30章 父母怎样带,孩子才聪明(4)

作为父母,永远不要固执地按照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去评价孩子的想像,因为孩子的想像确实是无边无际的,更不能对孩子独特的想像与创造的萌芽熟视无睹,要保护孩子天生的灵性!

孩子在想像中,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可能其中表现出来的人文思维会令你发笑,但这正是孩子的灵性,需要引起你的高度重视,而不是一笑了之。

一位教育家甚至说:“童年时代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太过理性的成年人从来就没有太多的灵性。而孩子正因为对一些“理性”知识还不甚了解,他们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由于孩子的这种想像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看世界与成人大不一样,孩子眼中的世界充满了诗意。作为父母应看到孩子的这种灵性,发掘孩子的艺术天分。

“天为什么这么蓝?”在火车上的一个孩子望着湛蓝的天空又发出了新的疑问。在一旁的妈妈觉得这事关科学不宜乱答,只好应付说:“因为……这个事情我也说不好,还是让爸爸说吧。”正闭着眼睛养神的爸爸猛地睁开眼睛,正儿八经地说:“这需要运用物理学知识来解答。知道吗?物理!”接着,爸爸整理了一下思路,当他正准备开始他的科普讲座时,孩子发话了:“爸爸你在说什么呀,我没问你‘屋里’还是‘屋外’,我是问‘天为什么这么蓝’?”孩子抗议了。“你懂什么,好好听着。”爸爸也有点忍不住了。这时妈妈已经明白他的儿子不需要这样的答案,知道孩子的心如同一个小诗人的心,喜欢幻想,更乐意接受童话式的回答。于是聪明的妈妈就说:“因为天空的妈妈特别喜欢蓝颜色,所以总是让他穿蓝色衣服。”于是,孩子笑着说,“这样会把白云朵打扮得更漂亮。”这样的答案正是处于小诗人情怀状态的孩子所需要的。

充分挖掘孩子的想像力不表示放弃对其进行知识传授,但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当孩子正处于想像的最佳时期时,应努力引导它。想像力是思维力和记忆力强有力的补充,有了强大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做基础,父母不用太担心孩子往后的知识学习效率。当孩子在想像中表现出文学艺术的萌芽时,不要急着用理性知识去压制它,这些萌芽可能表明了你的孩子以后成为优秀作家、优秀诗人的灵性。

此外,绘画在所有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最能体现孩子的灵性。其实绘画就是孩子想像再现的过程,父母应注意孩子是否对绘画活动有强烈的兴趣爱好,例如很小时就有兴趣地涂涂抹抹等。

想像力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每个孩子都有想像的本能,因此,对于孩子在绘画等等领域表现出来的灵性,父母都应予以鼓励支持。孩子的灵性的发挥,会表现出较好的图形、形象的理解能力,对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色调、形态等有着较强的记忆力。特别是在绘画中能培养孩子对绘画对象的结构、比例、位置、亮度、色调等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别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的智力的组成因素,因此,挖掘孩子的想像力就是培育孩子灵性的一条捷径。

有的孩子还会用绘画表达他心中所想,这种表达常常不是直白的,而是带着让人吃惊的寓意,充分地展示着孩子想像中的灵性。

比如有一个孩子被父亲逼着弹钢琴,经过苦练,总算小有成绩,但这个孩子的心里是很痛苦的。正当父亲为他对儿子的教育而沾沾自喜时,发现儿子的钢琴旁的一幅画:一只小羊流着眼泪坐在钢琴椅上,旁边站着一头龇牙咧嘴、挥舞着狼牙棒的大灰狼。父亲一看自然明白了,这幅画虽是孩子说明自己的痛苦,客观上也是在用外在的绘画表达着自己内在的想像。的确,孩子绘制的那一幅幅充满想像力的图画,说出的一串串充满着想像力的话语,写出的一篇篇充满童话味道的文章……孩子的想像力真的是让人惊叹。父母若能鼓励孩子,积极引导他们的想像力,没有什么理由不使孩子变成一个富有灵性的天才。

父母如果想要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呵护孩子天生的灵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带孩子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想像力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特别是幼小孩子的观察力,带孩子去观察日落、晚霞等自然景观,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视觉想像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辨别力。

2.注重开发孩子的左脑与右脑

科学表明右脑掌管孩子的形象思维和想像力,而右脑支配左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不排斥“左撇子”,可以锻炼孩子左手与右手的结合训练,比如在美术绘画中可以教孩子双手并用。在吃饭时,当孩子一手拿匙勺、一手拿筷子时,父母不必反对。

3.让孩子在音乐中尽情遐想

鼓励孩子的音乐联想,音乐会带给人无穷的遐想,让人心情放松。父母可以给孩子放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曲子,孩子很喜欢,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与这些小动物快乐游戏的想像。大一点的孩子喜欢流行音乐,父母不应排斥。

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培养最聪明的孩子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么珍贵的能力,父母应充分照顾孩子的想像本能,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想像是人的本能,孩子天性就爱想像,他们的思维活动的主体就是想象,想象越丰富,思维越活跃,创造力越突出。这种宝贵的思维方式能否延续和发展,其实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想像力的引导态度,这最终决定了孩子是成为平庸无奇的人,还是成为具有创造性头脑的智慧之人。

孩子与成人的一个大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想像力不同,最终决定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认知结构,这也使得他们的思维也是独特的,很多看法也颇具创造性。

对于孩子独特的想像力与思维力,父母需要重视,而不能以自己成人的思维去否定它。有位父亲在看到孩子的独特的视角和创造性思维时,彻底改变了自己顽固不化的看法。

4岁的洋洋一回到家,就向他的爸爸报告他在幼儿园里的新鲜事,说他又学会了新的东西,想让爸爸看一看。于是洋洋跑到厨房,拿出一把他那个年龄不该拿的水果刀,又从茶几上拿下一个苹果,对他爸爸说:“爸爸,我要让你看看苹果里头到底藏着什么东西。”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父亲不以为然地回答。

“可是,我要切给你看看。”洋洋一边说,一边把苹果切成了两半。

我们都知道一般人切苹果的方法都是从苹果柄向底部竖切。而这个小家伙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拿到父亲面前,说:“爸爸,看呀,里面有颗星星。”父亲一眼瞧去,真的,横切面上的苹果核果然是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的形状。我们不知道吃了多少苹果,从来没有留心苹果里的图案,包括这位父亲。从那天开始,这位父亲再也没忽视过孩子的想像力,从此父亲彻底改变了对孩子的思维力的看法。

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他们每天都在幻想着种种新奇美妙的事情会发生,而且不同的孩子会展示不同的特点,虽然其中有不少在大人看来十分怪诞。在许多大人的头脑中,想像是发明家的专利,大多数人生活得过于现实,自由地遐想和想像已经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想像空间的话,那么就允许孩子自由、大胆地想像吧,尊重孩子的独特的思维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孩子中隐藏着爱迪生和莱特兄弟。

另外,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由想像力引导的创造性思维更偏重于发散性思维,这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考方式。虽然其中往往有想像和幻想成分的参与,但这种发散性的思维使孩子的视野更加开阔,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非常多,因为随着想像力培养而来的发散思维,促使孩子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在我们周围经常能发现一些孩子在解决数学难题时非常轻松,常常能独辟蹊径。为什么呢?这除了他们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能充分想像的大脑,从小到大,他们的想像的本能从来没有受到过打压,使得他们在想像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从多方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虎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小时候特别调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突发奇想,虽然经常不按常规“出牌”,弄得父母很尴尬,但是家长一直都没压制过孩子的独特想像力。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孩子讲老鼠是一种有害的动物,小朋友都表示赞同,但是虎子却站起来回答说,老鼠是好动物。老师问他为什么呢?虎子回答说,电视里的米老鼠不就是好动物吗?他这样一说,孩子们也开始认为老鼠不是坏动物了,因为他们都喜欢米老鼠。但是老师觉得他在抬杠,解释说米老鼠是虚构的,真实的老鼠具有危害性。虎子想了想又说:那为什么在电视中看科学家总爱用小白鼠做实验呢?结果把老师的整个教学计划打乱了,虎子被老师告到父母那里。虽然如此,虎子的父母并没有责怪孩子的“捣乱”,还表扬了孩子能从多方面想问题。

虎子的父母一贯坚持保护孩子的想像力,不仅使孩子的想像本能得到非常好的保护和发挥,还使他的发散性思维力发展得非常好。父母保护、引导虎子的想像力最终带来非常好的结果。虎子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鬼点子”,后来考上一所大学。在大学里,虎子的这种发散思维力使他考试非常轻松。当他毕业找工作时,他应聘到一个较有名气的计算机软件公司,通过层层筛选,虎子最终与另外九个具有面试资格的人一起去面试,他发现,另外九个人都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学历,而他是惟一的本科生。公司的老总召集这十个人,给了他们三组数字:1、3、7、8和2、4、6以及5、9。要他们说出这些数组的关系,说对了就马上聘用。结果过了一刻钟,当其他几个具有高学历的还没得出答案,虎子就站起来说:这三组数字是以发音为标准分组的,第一组发第一声,第二组发第四声,而第三组发第三声。公司老总听完后立即决定录用他,这使得那几个还在运用数学逻辑运算的高学历者面有愧色。

是的,当别人还在用常规思维时,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虎子已经走到了他们的前面。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么珍贵的能力,父母应充分照顾孩子的想象本能,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具有发散思维的特征,尊重孩子的想像本能,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其次,父母要为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创造情境或者条件,比如讲童话故事,玩数字游戏,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少儿活动等等。当然,父母也不要对孩子的思维力抱有太高的希望,加重孩子的负担,这反而违背了想像本能的规律。想像力与发散性思维必须是自主的,而不是被迫的。对于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只能引导,不可强迫。此外,父母要着力培养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兴趣,鼓励他们更加具有广泛的兴趣,并且做进一步的探究,使其想像力与发散思维获得更高的发展平台。

培养一个有特长的孩子

培养最聪明的孩子

有特长的孩子,往往能更早更快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