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坛经》的人生智慧
13728600000035

第35章 做好自己的品牌(1)

有的人辛辛苦苦得到的果实被别人拿走,有的人获得了丰收没有消化丰收的能力,把收获都浪费了。只有会奋斗又会妥善处理自己果实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大事者,把成就推向运用,让它持久地散发魅力。

第九品护法

【原文】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曰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纳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

【译文】

第九品护法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五日,则天太后和中宗皇帝下诏书说:“朕曾迎请惠安和神秀两位大师到宫中来供养,在治理纷繁的政务余暇,经常参究一佛乘的教理。但是两位大师都很谦逊地推让说:‘南方有慧能禅师,曾受五祖弘忍大师密传衣法,是传佛心印的人,可以迎请他来参问。’现在派遣宫中内侍官薛简,带着诏书速往迎请。希望大师慈悲,迅速来京。”

六祖接到诏书之后,上表称病谢辞,表示愿意在山林终其一生。

薛简便说:“京城里的禅师们都说:‘想要体会佛道,必须要坐禅,修习禅定功夫;如果不透过坐禅习定而能得到解脱,那是不可能的事。’不知道大师的看法如何?”

六祖说:“道要从自心去悟,怎么是在坐呢?经上说:‘如果有人想从坐卧相见到如来,这就是行邪道。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是无所来,也无所去。’无生无灭就是如来的清净禅,诸法空寂就是如来的清净坐。究竟的真理本来无有一法可证,哪里还有什么坐或不坐呢?”

薛简说:“弟子回京城以后,皇上必定要问我,希望大师慈悲,指示佛法心要,让我能奏闻皇太后与皇上两宫,并且告诉京城中所有学道的人。这就好比点亮了一盏灯,辗转燃点百千盏灯,使幽暗的地方全被照亮,光明将永无穷尽。”

六祖说:“道没有明、暗的分别,明、暗是新旧更替的意义。说光明永无穷尽,也是有尽,因为明暗是互相对待所建立的名称。《维摩经》说:‘佛法是无可比拟的,因为没有对待的原故。’”

薛简说:“明譬如智能,暗譬如烦恼。修学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能的光去照破无明烦恼,如何能出离无始无终的生死呢?”

六祖说:“烦恼就是菩提,并不是两个东西,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要用智能的光来照破无明烦恼,这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的见解,也就是以羊车、鹿车譬喻的根机。有上智大乘根性的人都不会作这样的见解。”

薛简问:“如何才是大乘的见解呢?”

六祖说:“明和无明,在凡夫看来是不同的两种东西,有智能的人了达它的性体没有两样,这无二的性体,就是真如实性。所谓实性,在凡愚身上并不曾减少,在圣贤身上也不会增加,住于烦恼之中不会散乱,处于禅定之中也不滞空寂,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没有来也没有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不灭,性相一如,永不改变,称之为道。”

薛简又问:“大师所说的不生不灭,和外道所说的有什么不同呢?”

六祖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以灭来终止生,以生来显现灭,如此灭还是不灭,生也只是说不生。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本来就是无生,现在也无所谓灭,所以和外道不同,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要旨,只须对一切善恶诸法都不去思量,自然就能悟入清净心体,澄明常寂,妙用无穷。”

薛简得到指示教诲,忽然大悟,于是礼谢辞别大师,回到京师,将六祖的话表奏皇帝。同年的九月三日,又有诏书奖谕六祖说:“大师以年老多病辞召,愿意终身在山林中为朕而修道,真是国家的福田!大师犹如维摩诘居士,托疾居住毗离耶城,弘扬大乘佛法,传授诸佛心印,讲说不二法门。薛简回宫表奏大师所指授的如来知见,是朕积善而有余庆,宿世种下的善根,所以才能幸逢大师出世教化,得到顿悟上乘的妙理,承蒙大师法恩,当顶戴感激不尽!”同时并奉送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令韶州刺史重修寺院,赐名六祖的新州故居为国恩寺。

守护果实

要推广真理,就要斗争。真理往往很孤立。就像当时,坐禅的形式主义很流行,人们都只在追求形式,而不注重真理的内心和本质。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为了破除坐禅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慧能作了很多努力和斗争。

慧能的思想,就是自己的本质;慧能的观点,就是自己的果实。坚持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正确的思想。在《坛经》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其实就只要解决几个关键的问题。慧能的思想可贵在于他强调:回去,回到心的本质深处,就像收获要记得种子的泉眼。

在乡村,屋前屋后有果树的人家,在丰收前的一段时间,就会开始看守果实,防止被人偷。有的人家为人讨厌,就更遭人偷。偷者更大的意义在于快感,快感在于报复或泄露一种感受。那些装模作样的看守反而被偷得要少。那种刻意看守被偷得多。有人刻意看守,恶狗凶猛,就也会果实安全,但那些果实很寂寞,大抵没有趣味。还有另外的情形,有的人家屋前屋后的果树并不是一户人家的收入和养家糊口的依靠,果实的看守也没有那么重要,孩子们去偷果实,也提心吊胆,但主人家也并没有十分去责怪偷果实的孩子。也就是说,有果时的人家让孩子们以偷的方式分享自己家的果实。那种偷的害怕和偷来的喜悦,美好了他们。在过去,村庄里的果实有人偷,到后来,大人小孩都对偷果实没有兴趣,因为自己都随时可以吃到水果,用不着偷。果实没有人去偷,就少了一份精彩,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说说人生的果实,很多人的果实被人偷,很多人的汗水被人理所当然拿走。很多打工的命运和遇到的人生遭遇就如此。一生有很多果实不属于自己,身不由己。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成果被人卷走,还不敢说出来,被人打压。看那些风光的人,他们的成果,他们的作品多出自别人之手,别人还不敢说出来,一旦说出,就会被打击,以后人生的道路更加艰难。人性的邪恶由此可见。无力改变的东西太多,顺从和屈服是多少人的写照。

就连慧能这样伟大的人物,汉文明系统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另外两个是老子和孔子),也是一生多灾多难,幸亏露出水面,终成正果。他一生遭遇那么多人的打击、追杀,无非是想灭掉他而获得自己的地位。历史上多少拥有话语权的人,把别人的果实据为己有,到今天也无法改变。

花朵最美丽,也要护花使者。成就再高,也要捍卫,护法的意义在此。成了气候,就动摇不了,就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守住自己的本分,捍卫自己的尊严。说出来只有一句话,做起来就很难。生活在底层的人,弱者,他们被动在生存中,是被动人生,要做到这一步,难上加难。

创业难,守业更难。栽下果树,让果树开花结果,好不容易做好了前面的一切,到最后自己的果实被人摘走了,辛苦得到两手空空。要栽果树,就要有看好自己果实的能力,栽果树的时候,就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

把自己做成品牌

慧能把顿教做成了佛教的品牌,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建设。观点,就是品牌的支撑,慧能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被反对者攻击,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地方,有一技之长,有某一个专业领域里的优势,做人做得好,有好的口碑,那么一个人就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把自己做出品牌,得到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成功。

专业很重要,全能者毕竟太少,全而不精,全而不专,反而对自己不利。开始的时候,选择自己的专业,选择得好,对自己终生有益,当然,选择与个人的爱好有极大的关系,还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选择错了,就会耽误一生,就说一些专业,过一二十年,就会消失,那么选择就要有长远的眼光。有的技能,学得再好,也没有用武之地,就像屠龙之技,世上本无龙,学习屠龙之技有什么用呢!

个人品牌包括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世,光有专业技能还不够,还必须有做人的品位,二者融合,才会得到社会的接受。

做成个人品牌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对人的认可沉淀一个人的分量。

但人们说起一个人,就知道他在某某方面很有独到之处,那么口碑和印象以及名气,都成为了一个人的资本。

个人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形成生产力,形成影响力,形成自己的人生风景,就会成气候。个人品牌,显示自我的重要性,用自己的价值赢得了个体生命的尊严。

不要让自己的影子带路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这里说明了:智慧像阳光,烦恼像影子。在阳光下活着,不要让影子带路。

一般自己都带着自己的影子走路,影子只是跟随,但是很多人让自己的影子带领自己走路,因而人生误入歧途或走错了路或迷路而进入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