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风漫卷
13736100000102

第102章 天马行空踏飞燕

雷台为古代祭祀雷神、祈雨的地方,是我国古代很有特点的一种建筑形式,一般以高大的夯土台为基础,再在夯土台上建屋,以显示雄伟气势。在武威市北门外1公里处,有一处保护完整的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又名雷台,为河西道教的胜地。

由于历代帝王多祀奉老子,随后这类宫观建筑也逐渐多了起来。由尊崇老子而发展为道教,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历史。此后,就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道教遗踪遍布国内。而武威的雷台,原本为十六国时期前凉张将军的灵钧台,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演变为普通民众祈求福佐的民间神祠。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岁月后,只因古台之下一次不经意的发现,才揭开了一个隐藏于地下的秘密。

雷台汉墓的出土,还要归功于那个“深挖洞,广积粮”的红色年代。

1969年9月,新鲜公社群众在雷台之下东南角挖掘战备地道时,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年至220年)的大型砖室墓葬。据专家考证,原来这里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妻子的合葬墓。经清理,发现珍贵文物不胜其数,有金、银、铜、玉骨、漆器等231件,古钱币3万枚。在出土的文物中,最完美的是铸造精美的99件铜制的仪仗俑。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足踏飞燕的铜奔马,重7.5公斤,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马头顶花缨微扬,昂首扬尾,尾打飘结,三足腾空,飞燕展翅,惊愕回首。它神态生动,造型矫健轻盈、别致、优美,显示了奔马如飞、神速超群的意境,是一件极为罕见的历史文物。铜奔马的出土震惊了世界,武威雷台瞬间举世闻名,熠熠生辉。

1000多年,经历了十几个世纪的岁月,可以把许多历史的遗迹消磨得一干二净,尤其是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人为洗劫,也经历了盗贼的窥视,许多文物、遗迹,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雷台汉墓却依然如故,能完美地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71年9月,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了这只“天马行空”中的铜奔马,并称其为“马踏飞燕”。

来到雷台公园,大门为雄伟庄重的汉代建筑风格,两侧为展现丝绸之路风雨历史的巨型浮雕墙。园内,“马踏飞燕”雕塑高高耸立在高台之上,显示着“天马行空”的骄傲。园内的每一处景点,都流溢着浓郁的汉文化韵味。在台下旷地坑池里,展示着被整体放大了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这些用青铜铸成的勇士们,个个威武剽悍,再现了汉代的辉煌。我的目光,也随之穿越遥远的历史隧道,陷入沉思之中。这些在阴冷黑暗中沉睡了千年的勇士们,他们是用怎样的一种意念来守护这一方城池的安宁?今天他们终于重见光明、英姿潇洒地站在这历史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着大汉雄风。武威,这块曾因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汉武帝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的地方,今日更是因此而锦上添花。

沿着台阶登上古台之顶,雷台观就建在平整宽敞的古台之上。走进观内,在西北角立有乾隆年间镌刻的《雷台观碑记》,历经岁月的磨砺,已变得残破不堪。因是冬日季节,这儿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几棵高大古树上的枯叶在冷风中瑟瑟作响,像在怒吼,又像在歌唱。也许,这些古树,这些随风摆动的枝丫,它们正是那些在地下酣睡了1000多年的勇士的英灵,他们再也不甘寂寞,硬是怒吼着从地下冲了出来,身上的盔甲在奋力向上的冲击中如落叶掉落下来。他们的灵魂化作了天马,腾云直上……

观内的雷祖殿、三星斗姆殿,墙壁上的彩绘已有些黯淡,那刻满了岁月沧桑的一砖一瓦,仿佛失落已久的故园。站在这里,让我想起了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它们的经历和命运竟然是如此雷同。如果不是一次无意的发现,它们至今仍会长埋地下,无人知晓。其实,生活中经历的有些人和事,有时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作为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畜牧业十分发达,自古就是匈奴等游牧民族策马放歌的地方,也是汉代军事活动比较频繁的重镇。而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马祖神的崇拜以至神化就显得习以为常。凶悍勇猛的汗血马、乌孙马、太乙马等西域优良马种传入河西,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时至今日,武威附近的大马营、松山滩还是产马的重要基地。因此,大量骏马的形象出现在汉朝雕塑和工艺品中,在古凉州的这片土地上发现深埋地下的葬品铜奔马,绝非偶然。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信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匈奴时期,单于庭下就设有二十四个“万骑长”,“万骑长”下又设“千骑长”“百骑长”。“百骑长”组织严密,一遇战事就变成了军队。而强大的骑兵曾经是汉朝抗击匈奴入侵,保护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所以,汉代人对马的钟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视为民族的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

“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高度艺术和技术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我走进雷台东面夯土壁上的一处小门,这里就是张将军夫妇的墓穴,正是天马出土的地方。我们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进入古墓,墓葬是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的,微微倾斜的墓道约有10米长,前室由左右耳室组成,相互对称,中室里陪葬着青铜器用品,而左耳室则为陶器物品。据导游讲,那些排列整齐的铜车马武士和铜奔马,就陈放在墓葬前室的右耳室。后室非常窄小,是主人下葬的地方。室内寒冷浸骨,十分阴森。这座墓室由汉代青砖砌成,虽然有两处显眼的盗洞,但出土遗存尚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

武威雷台因张某墓葬的发掘而出名,墓主人也因此而为天下知。这位张将军生前就大有作为,威震河西走廊。史载,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公元335年(东晋咸康元年)时的前凉民富国强、国力鼎盛,辖境22郡,占有凉、河、沙三州。他曾派军宣伐龟兹、鄯善等国,并取得大胜,于是西域诸国都到此朝圣,献汗血马、孔雀、大象等珍禽异兽以及宝物。也许,那匹从这里走出的驰名世界的铜奔马,正是张将军生前最钟爱的汗血马。

(原载2012年2月25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