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风漫卷
13736100000106

第106章 将士征战饮酒泉

酒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新旧历史文化的交融,让这座西部小城更加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酒泉,这个富有诗意、充满了神奇传说的美丽名字,是在西汉设立河西四郡时才有的。西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在酒泉大败匈奴后,兵营就驻扎在现在城东的泉湖公园一带。这里当时有一眼旺盛的泉水——金泉。其水甘甜清冽,可供全军人马饮用。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战功,派人给霍去病送来御赐美酒数坛。霍将军认为出生入死立下大功的乃全军将士,便将御酒全部倒入泉水中,与众将士共饮清冽甘甜的酒泉水。从此,金泉被改为“酒泉”,并在此建置郡治,酒泉郡由此而得名。光绪五年(1879年),清末名臣左宗棠率部收复伊犁时坐镇酒泉,利用军闲之余,动用200两军饷和自己的俸禄在此修建亭台楼阁,命名酒泉公园,当年5月20日向公众开放。从此以后,它成为中国人自建的最早的公园,也是中国向民众开放时间最早的公园。1876年,清朝大臣郭嵩出使英国公使时,由英国海德公园的建设理念、风格和作用联想到国内的一些园林,为中国没有一处可供百姓集会、休闲娱乐的场所而感到遗憾,为此曾写信给陕甘总督左宗棠阐述观点。受此影响,左宗棠进疆途中驻守肃州时,发动军中将士修建了酒泉公园。1943年,国民党42军军长杨德亮驻军酒泉,派兵整修荒废已久的泉、池、湖和亭台楼阁,1946年始具规模,命名为泉湖公园。

走进泉湖公园,迎面是两行参天的古树,正对着的是用水泥砖石围成圆形的一眼清泉,这就是传说中的古金泉。传说古代有人欲饮泉中水,发现水中有金光,于是取泉中一碗水,循着金光方向走去,在祁连山中发现了金矿,故名金泉。金泉原本有3个泉眼,20世纪中叶,2个泉眼干涸,只留下1口。置身清泉旁,细细打量,泉眼里咕咕冒出的泉水,清澈晶莹,宛若一串串闪亮的珍珠,给人吉祥和力量,让人倍感亲切。伫立泉边凝望这一眼泉水,脑海里不时浮现出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与众将士在这里开怀共饮的场景,不由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让人情不自禁体验到了“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惬意。

金泉前有一石碑,为清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三月所立,上面刻着“西汉酒泉胜迹”6个大字,这是清代肃州兵备道廷栋所立的碑文。2005年,当地政府根据碑文中“西汉胜迹”之说,又改泉湖公园为“西汉酒泉胜迹”。而不远处便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湖面上的一座九曲石拱桥将湖面一分为二,湖面周围建有假山、亭台楼阁,还有汉代风格建筑群,栽植有古树,可谓泉湖相映,古树依依。拂面的轻风中,一切都如诗如画,仿佛从天而降的江南风光,又似天穹倾下的一池翡翠,与大漠长天、茫茫沙海,构成一幅大写意画。湖边步道是远足者的最爱,我们在清澈如镜的湖边漫步,踏在青青草皮铺展的绒毯上,倾听虫鸣鸟呓的轻音乐,真是一种大自然的享受。在这里,可以一任目光纵横驰骋,湖边粗壮的杨树傲然屹立,那一束束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而那婀娜的垂柳摇曳着,就像是悬于半空中的绿色瀑布,十分神奇壮观,将泉湖映衬得熠熠生辉,有一种“接天绿叶无穷碧”的景象,更让然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来。同游的爱人告诉我,这些树冠巨大的柳树,正是有名的“左公柳”。

清光绪年间,左宗棠在平定新疆分裂势力后曾在酒泉驻军。此间,他不但修建了酒泉公园,修筑了几千里的甘新大道,还在沿途遍栽杨柳。湖边浓荫如盖、蓬蓬勃勃的“左公柳”,正是他当年亲手所栽。据传,当年左宗棠率领的部下大多来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湖南,当他们满怀激情地来到寸草不生的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了无生机而又水土不服,难免有些失落、几分悲凉、几分思乡。左宗棠为了让将士们安心驻守边疆,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与巩固道基、防风固沙,限戎马之足,利行人遮凉。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定保护措施,严加执行。在左公的倡导督促下,这种象征着繁荣昌盛,蕴涵着奉献精神的古老树种,将甘肃到新疆绵延逶迤几千里的通道,连接成了生机盎然的绿色长龙。这是一种何等壮观的景象,是人世间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公元1879至1882年,左宗棠的同乡部下杨昌竣途径甘新大道时,看到湘军一路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遂触景生情,写下了那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出风度玉关”的著名咏“左公柳”的诗句。

世事沧桑,曾一度繁盛的左公柳,由于人为的砍伐,加之战乱、自然的损毁,那条涌动着青春气息的绿色长龙现已荡然无存,只有在这里还能看到那段难忘的历史,让人感到曾经的艰苦岁月。

参观泉湖公园,了解西汉文化、边塞文化、河西走廊的丝路文化,欣赏沧桑古柳,仿佛在聆听一堂历史的大课。

(原载2012年8月18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