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东靠陕西、内蒙,南接吴忠、同心,北连银川,地势平缓,交通便利,自古以来一直是天南海北的商人喜欢经商做生意的地方。灵武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经商条件得天独厚。
唐、宋时,各种商行相继出现,在灵武城就有协调交易品的“邸店”和“牙人”。由于人口居住集中,交易所拓展到各街巷,并出现了夜市、早市和做仓储用的“廊屋”。
到了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位于内蒙古边界的横城地区由于依靠渡口的便利,加强了和银川、陶乐一带的物资交流,使这一带繁华起来,建起了横城堡。
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8年),为了培养商贸人才,在灵州城内设立商业学校。境内所辖36堡,有9个堡设置集市,间隔3日逢集。到了康熙年间,由于政通人和,横城堡地区贸易发展非常快,成为宁夏乃至陕西、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法、德等国商人从天津等地出发,陆续进入宁夏,曾在横城开办四处“洋行”,大量收解放前的灵武商铺及当铺购羊毛、甘草和古董,从横城渡运经包头,最后抵达天津。自此,宁夏地方特产源源不断运往京、津一带。
进入民国年间后,宁夏省主席吉鸿昌、马鸿逵先后都采取了很多举措来发展商贸。1933年,在灵武境内就设有“官式”和“商式”等垄断机构的分支网点。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商人弃店回乡避难,一些店主将商铺盘资折成现款远走高飞,使灵武城内不少商铺倒闭破产。特别是繁荣数百年的横城贸易市场及贸易口岸,由于战乱,衰落萧条,从此一蹶不振。
抗日战争结束后,宁夏局势日见平稳,这时,一些商人陆续回到灵武。
经过几年的经营,县城的商贸又逐渐恢复了繁荣。到1949年,全县坐商达到100余户,有绸布、杂货、五金、医药、米粮、盐油、糖烟、典当、纸扎、饭铺、旅店、理发、照相等20多个行业。
过去灵武地区商业行业分坐商、行商、摊贩三种,统称商贾。商是坐商、行商,贾为摊贩。在城中有门面店铺的,起一吉利名字,人们习惯以字号来称,这就是坐商。将货物从外地贩来,加利润后卖出,叫行商。字号的创立往往是个人的行为,资金一般是独股,不和别人掺和。只有极个别的人经营本金不足,多人集股形成字号。山西、陕西等地来灵武经营的人,大多从零开始创业,经营十分艰辛不易。他们深知一分一厘来之不易,所以不愿和别人合伙经营,一般都自己挂牌操作,小心谨慎,属于独股。当时也有一些合股的,这些人经过多年的经营,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经验,但是资金不足,就得几个人合股筹集较多的资金做生意。如灵武人何义江与山西商人王金堂、本地商人马兆生,在灵武崇兴寨子街上合股开着义顺生杂货字号。他本人属于股东,股金3000银元。店掌柜聘请王金堂担任,聘用店员董福奎、谢善卿等人。义顺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生意非常好,极为兴隆。由于几个人合起来做生意,资金殷实,他们又在包头、兰州、天津等地开设店铺,后来又将义顺生改为聚源恒。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何义江成为大掌柜,每年奔赴各地商业网点指导检查,每逢年底各地店铺准时把红利送来。何义江善于管理,经营有方,成为灵武、吴忠一带有名的商家。当时山西的朱生瑞在灵武开了一个叫正兴长的店铺,聘请赵文秀为坐堂掌柜。由于赵文秀善于经营,精打细算,人缘好,店内生意景气,效益显著。福(生生)协是陕西大荔县人周昆新弟兄几人合股在灵武开办的。周昆新为坐堂掌柜,每年年底结账,他派人回原籍将红利交送给合股的其他弟兄。由于周昆新是陕西人,他所经营的货物中以陕西一带的特产最多,核桃、柿饼、红糖、茶叶、百货等比较齐全,很有特色,所以生意极为红火。周昆新不停地从陕西进货,同时也打开了宁夏、陕西商品交流的渠道。直到解放后进入20世纪60年代,陕西一些从事柿饼、红枣、核桃等干鲜果贩运的商贩们还记得当年灵武人进货的情景。
解放前宁夏一带老百姓看病皆由当地中医诊治,所以陕西、甘肃、内蒙古一带的中草药源源不断地运到宁夏,而宁夏的甘草、苦豆、枸杞一类优质中草药也不断地由商贩运到陕西、甘肃等地。如苏芳开设的发盛永、张自善开设的天德堂等,都是这样经营的。
灵武商铺的经济构成分为独资、集资两种,人事结构为股东、掌柜、东家。店铺中一般有一个或两个掌柜,是产权的所有者。负责店内的资金筹措及经营的人称“大掌柜”,掌握经济大权。负责店内具体事务运做的人叫“二掌柜”。各店铺设有一名管账的先生,专门管理财务工作。管账先生对于店铺的经营很重要,他们参加股东会议,为掌柜出谋划策。有的管账先生也入股,成为店铺的股东,时间长了,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则独开门户,成为掌柜。店铺中地位最低下的是店小二及干杂活的伙计。他们每日的工作是搬运货物、打扫卫生、买卖东西,并服侍掌柜的生活起居。店铺给他们立的规矩很多。如,卖东西时要高声报价;无论什么人上门买东西,都要躬身笑脸相迎;如怠慢客人,客人耍脾气出门,会受到掌柜的体罚。重则到后堂挨鸡毛掸子,轻则也要吃耳光。因此,伙计要挣点钱,有点积蓄,不知要流多少苦涩的泪水和汗水。店铺每天早晨开张,晚饭后结账。结账时,账房先生高声念当天的收入,伙计们全部用算盘计算,噼里啪啦响成一片。账结完后,清点现金,计入账册。掌柜阴沉着脸,坐在太师椅上监视着这一切,水烟枪咕噜咕噜地响着。那时店铺的伙计全部穿没有口袋的衣裤,以避免现金短缺时造成嫌疑。
逢过春节,在年三十黄昏时候便停业了。掌柜开始给伙计开工钱,并在大堂中摆设酒席,掌柜和店铺的伙计在一起吃团圆饭。掌柜转桌给每人敬酒,向大家道谢:“今年生意辛苦,有时照顾不周,请海谅。”掌柜还给每位伙计发红包,鼓励大家来年多出力。大家喝着酒,讲的都是祝店铺财源茂盛、生意兴隆之类的吉利话。初一那天,由伙计将账房先生用红纸写的贺年片分送给城中各店铺和常年购货的大主顾。有的店铺已关门,只好从门缝插进去。那些年,年初一店铺几乎都闭门关窗,只留一伙计看守店铺。有些掌柜在过完年三十后,便回家和家人过年去了。而一些陕西、山西来灵武开铺子的坐堂掌柜因路途遥远,回不了家,就在店铺的后院置办年货过年。
休息几天后,正月初六正式开门营业。在初五下午,掌柜又设酒席,招待全体员工。但初五这顿酒席,好吃难消化。掌柜给谁连敬三杯酒那就麻烦了,意味着喝了酒就要卷铺盖回家了。过年前是不辞人的,按照生意场上的讲究,也要让伙计过个好年。而年过了,在上一年的经营中犯过大的错误和客人不满意的伙计,今年就不再留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炒鱿鱼”。解放前店铺的规矩非常苛刻严厉,号规就挂在商号的后堂门上。号规旁边挂着一根油亮发黑的长戒尺,对平时工作失误和违犯号规的伙计,掌柜经常用戒尺惩罚,绝不留情。过去的商号非常重信誉和品德,对不讲信用和品行不好的伙计惩处是极为严厉的。
行商是过去和现在都能看到的一种经营方式。解放前在灵武有一批人从事着行商生意。丁生奎、何义江、马生峻、金怀、杨文忠、杨保元这些人都是灵武地区有名的生意人。他们不仅有固定的店铺进行经营,并且从事行商生意。行商的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生意好、本钱大的商家,在外地设有货栈和铺面,并委托人负责管理。如何义江在天津有货栈,由杨福元负责,包头货栈由哈德负责,西安货栈由马西材负责,兰州货栈由吴生海负责。
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行情及时进货,再按照市场的行情及时销货,将宁夏的甘草、枸杞、大麻、发菜、皮毛运往包头和南方,再将天津、北京的棉花、瓷器、布匹、糖茶、蜡烛、火柴等货物运回。除满足本地区的需用外,再批发给外地和当地的摊贩,资金周转很快,效益比较显著。第二种行商是资本小、运输工具少的商家,他们不像何义江、丁生奎等人有实力、有资金。他们凭着敏锐的市场观察力,专门搜集各地商业信息。遇上什么紧俏的货物,货好进,销得快,他们就贩运什么货物。行商人一般能吃苦,风餐露宿,时机如把握得好,有时也能狠狠赚上一些钱。他们购货、运货、销货的方式非常灵活,往往这里才装车,销售的地点已联系好,因此积压货物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三种行商的经营方式是贩运,从事贩运的商人们在平时的经营里,非常注重和客户的合作,他们以良好的信誉取信客商。这样做使他们有固定的货物销售地点,他们找货源、销售货物不费多少事,只是运输吃点苦。这些行商资金少,靠毛驴等牲口驮货,利润不是很大。
摊贩一般没有固定的门面,随意性很大,流动性很广,做生意的方式是沿街设点、走乡串户、肩挑手提、小驴车拉运。他们经营的货物品种繁杂,分为妇女用的胭脂、花粉、针头线脑、厨房调料,小孩的小玩具、泥人、豆豆糖及干鲜果品、蔬菜小吃,等等。他们逢集日赶场摆摊,破集时走乡串户,买卖方式非常灵活。水果、蔬菜上市,赶着季节卖。农副产品、废铜烂铁、头发、鸡蛋等都可以兑换小商品。这种经商方式深得当地百姓喜欢,连小孩也能拿着破铜烂铁换几块洋糖吃。
解放前,在灵武的商业贸易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场所———当铺。当铺这个行当在清代时灵武就有了。当铺在旧社会的商品交流中有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一个家庭出现急事,如找大夫看病、家中办红白事急用钱、生意上着急筹钱,可将一些物品抵押在当铺,先换一笔钱应急,待转过手有了钱,再去赎回所当物品。除归还所当物品时的本金,还必须给当铺利息及保管费。当东西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季度,最长为半年,物品分为活当和死当。物品初当时,由掌柜喊号,账房先生记账,物品挂上号牌进入内库保管,由当铺按照物品的估价付给一定的银两或销票,这叫活当。典当实际就是一种放高利贷的形式,赎当时认票不认人。票遗失则为死当,到时不赎也为死当。当铺则可以寄卖原当物品,两不相扰。
解放前,灵武开设的典当行有5家。光绪年间,山西人徐相开办了顺时当(今市区土产公司处)。这个当铺的掌柜是从外地来的,经验足、生意旺,他开的当铺是灵武当铺中年代最久远的。福协当是同治年间陕西人周昆新开的(今市二轻局处)。这个当铺的特点是所当品种多,管理较细,在当地百姓中口碑较好。山西人赵尔升民国年间开办了怀义当(今市劳动就业局处)。这个当铺我小的时候进去过,当铺的老板个头不高,人很瘦,他是随父亲千里迢迢来到宁夏的。他见识广,脑子好使,算盘打得极精,生意一直不错。宁夏人王元林在民国九年开设福生当(今灵武商贸大厦处);万顺当(今市区生资公司南侧)是宣统年间开的,掌柜叫杨官,是宁夏人。这两个当铺年代都不长,掌柜的有一定的文化,经过在包头、银川一带的闯荡,掌握了当铺经营的一些规律,但规模、货物品种尤其是对珠宝瓷器的鉴定比起陕西、山西人开的当铺就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