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一些外国的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进行传教,在全国各地建立教堂,设立教区,使天主教势力、基督教势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1879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传教士桑桂仁(王桑特),从内蒙古来到宁夏,在平罗一带及黄河两岸的五堆子、红崖子等地开始传教,1880年又移居贺兰县立岗堡等地进行传教。1883年,因阿拉善旗、三盛公、鄂托克旗、城川和陕北三边、小桥畔等地信奉天主教的人日益增多,罗马教廷将原内蒙古教区的所辖地区划分为东、中和西南3个教区。宁夏教区成立后,第一位主教是荷兰籍的圣母圣心会的费达德。费达德主持宁夏教区的教务后,先在银川、平罗、中卫、宁安堡(今中宁县)等城镇各安置一位神父,租赁房院作为临时教堂,同时又从甘肃武威、古浪迁来老教徒20余户,分散到黄河灌区一带宣传教经。
1931年费达德因年老多病,就向罗马教廷辞去主教天主教是怎样传入灵武的职务,由比利时籍圣母圣心会教士石杨休继任。为了扩大在宁夏的传教范围,石杨休派一批比利时传教士来到汉族群众聚住比较集中的金积、灵武一带进行传教。由此,灵武的历史上有了天主教的传入。
这些比利时传教士进入灵武后,主要是利用开设诊所和兴办学校的方式进行传教。灵武的教堂设有宿舍、厨房39间(今人民街东侧)。教堂建成后,占地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从外面看,建筑物与其他民宅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仅是在室内墙壁上挂有耶稣、圣母玛丽亚的画像。灵武百姓的房屋窗户在解放前安玻璃的极少,只在窗棂子上贴白纸。民居的屋门是两扇,而教堂门为一扇,上面的构图有着明显的西方风格。房内光线非常好,教堂中设有祭台,摆有很多木制长条凳。
灵武教堂的神父名字叫石浩德,个子非常高,常年穿着一身土黄色的西装,中国话说得非常流利,脸上总是冷冰冰的。那时外国人很少,很多小孩经常去教堂玩,为了笼络人心,外国神父从来不干涉。教堂内有修女两名,一个是李子荣,52岁,陕西定边人;另一个是李淑英,陕西榆林人,38岁。这些传教士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他们从国外带来一些阿司匹林、硫磺软膏、碘酒一类药品,为群众医治一些常见病,得到了一些群众的信任,渐渐地有了一些教民。
到1939年后期,教民发展为40多人。教徒每天早晚跟随神父念经两次。每逢礼拜日,教徒们基本全部到教堂。1940年,这些传教士为扩大其影响,在县城内又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除传授一些生活知识外,主要还是以传教、吸引教徒为主。1944年,是灵武的天主教最为活跃的时期,教民发展到了60多人。1946年,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苛捐杂税多,人民群众生活极为困苦,教民人数因此一天天减少。加上经常性地免费看病,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天主教在灵武的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外国神父一看这个情形,就离开了灵武,回到了银川,只留下两名修女传教。到解放前夕,教民只剩下不多的几人。解放后,因为革命形势的影响和正面教育,许多信教人员自动退出,仅剩下5名教徒。
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受当时大气候的影响,部分教堂被拆毁,部分教堂改为民居,天主教的活动在灵武从此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