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故乡旧事
13842100000036

第36章 民国年间驻扎在灵武的暂九师师长卢忠良(1)

自上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灵武县驻扎着一支国民党部队,番号是第15路军暂编第9旅。不久,暂编九旅改为暂编九师。后经扩充,部队番号又改为第128军。因为旅、军的建制时间短,而师的建制番号延续时间很长,故灵武的百姓们对这支部队都叫“暂九师”。暂九师的师长是卢忠良,参谋长是何晓霆、副师长是万永和。

暂九师师部设在县城西北拐角(原政府大院处)。师管辖3个团,一团驻扎在县城,团长李识,副团长王焕然;二团驻守崇兴镇,团长余正朝,副团长任太武;三团驻扎在吴忠,团长马福元,副团长张光佐。除这3个主力团外,师部还下辖警卫连、特务营、通讯连、军法处及“军声剧团”,全师有官兵6000多人。

卢忠良的私宅安在灵武县南门三官庙附近的一个小四合院。院内有4间正房,坐北向南,中间两间是堂屋,也是平时会客的客厅。客厅内有两门分别通向东西两边的房子,东边是卧室,西边是卢忠良的书房。

院内面北的房屋是厨师和警卫、勤务兵住的地方,西面的一个小跨院里是马棚和佣人住的房屋。临解放时卢忠良又将私宅搬到县城东街的一个小院里。

卢忠良是甘肃临夏人,少年流浪,后当兵吃粮,随马鸿逵父子四处征战,从士兵、班长直到旅长、师长、军长,是马家父子的心腹爱将。

鉴于卢忠良的能干,他在1931年就被任命为独立旅旅长。1934年1月27日,卢忠良在孙殿英、马鸿逵、马步芳、马鸿宾、邓宝珊等人指挥的“孙马大战”中,表现极为突出。他和马英才、马全良率领各自部队,在宁夏银川城郊浴血奋战,击溃了孙殿英的主力部队,为马鸿逵立下了汗马功劳,奠定了马鸿逵在宁夏的统治地位,扩大了马鸿逵的势力。在这次战役中,卢忠良部补充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在《宁夏通志》第五章的记载中,也清楚地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在很多战役中,卢忠良骁勇善战,显示了不凡的军事才能,马家军的军官们都很佩服。由于卢忠良在很早的时候就和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在一起共事,加上卢忠良作战指挥得力、治军有方,故马鸿逵非常器重卢忠良。马鸿逵在统治宁夏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军官的起用严格按照“甘、马、回、河”(甘肃、河州、回族、马姓)的条件进行筛选。卢忠良是汉族,按照马鸿逵的用人惯例,本不属重用之列,但卢忠良治军严厉,训练部队方法得当,在马部第15路军中享有较高的威望,所以使马鸿逵一直对他刮目相看。1935年10月下旬,蒋介石来宁夏视察,从飞机场到银川西门,沿线的巡逻、警卫任务都是由卢忠良部队担任的。1937~1949年,灵武东部的三边(定边、安边、靖边)是解放区,而从宁夏到陕北,灵武是重要通道,被人们称作“红白”交界地。卢忠良的暂九师长期设防驻扎灵武,可见马鸿逵是非常器重卢忠良的。

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卢忠良形成了恪尽职守、服从命令的个性。从暂九师的一次公开惩处犯罪军官的行动,可以领略卢忠良治军的严厉。1946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在国民党暂九师二团驻地(灵武崇兴镇)的操场上,响起一阵紧急的军号声,二团官兵全体紧急集合,暂九师连以上长官全部站在前边,3个排长赤着上身被士兵按在长条凳子上。随着值班营长一声命令,师部军法处6个彪形大汉轮流手挥柳条抽打3个排长。3个排长在抽打中喊爹叫娘地惨叫着,他们脊背上血肉横飞,被揭了“被花”。紧接着,暂九师二团一连连长孔德胜脖子上插着亡命牌,被五花大绑推出。随着一声“行刑”的命令,当场被军法处行刑队枪决。这是因为一连的官兵在设卡堵抓烟贩的行动中,士兵接受贿赂,私自放走烟贩。连长孔德胜知道后,不仅未处理上报,反而接收士兵的贿赂,和三位排长私下将钱瓜分。这件事被师部知道后,副师长万永和亲自带领军法处人员调查核实,师部为从严治军而作出以上惩处决定。操场南边的高台子上站着暂九师的军官,身材高大魁梧、戴着墨镜的师长卢忠良神态严肃,冷峻地看着台下的行刑。行刑结束后,暂九师的参谋长何晓霆开始了训话。话讲到一半时,卢忠良走下了讲台,勤务兵拉过了一匹枣红马,卢忠良翻身上马,走到了孔德胜的尸体旁看了一阵,他嘴里发出沙哑的声音:“阿扎,不成器的尕娃。”说完,转身打马急速离开了操场。下午,二团正副团长汗流浃背地肃立在师部,被卢忠良狠狠地训斥了两个时辰。

这件事对暂九师上下震动很大,从此以后,一些官兵的不轨行为有了很大的收敛。

1946年,国民党30万大军向解放区进攻,盘踞在宁夏的马鸿逵部也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向陕西的定边、靖边、安边进攻。卢忠良时任马鸿逵部第十八师第九师师长,奉命率领其部及驻扎在盐池惠安堡的骑兵第十旅第二十八团进攻解放区。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力兵力是:师部直属警备连和师部直属骑兵连,下属部队为余正朝的一团、马福元的二团、田凤翔的三团、周福财的保安二团,还有马得英的骑兵十九团,全部兵力为15700人。这些部队在卢忠良的指挥下,于3月24日分左右两翼进攻盐池县。面对强大的攻势,解放军力量薄弱,就向东撤退。不久,卢忠良部占领盐池城。4月2日,卢忠良又率部继续向东进攻,在定边城外与解放军激战3小时之久。担任掩护任务的解放军警备八团团长王正川等同志,在兵力少、弹药尽的情况下被俘,卢忠良部占领了定边县。4月4日,卢忠良命令骑兵十九团向安边进攻,不久,占领安边。马鸿逵亲自到盐池、定边视察,并嘉奖了卢忠良。

1947年5月,解放军展开了运动战,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在陕北展开了“蟠龙、羊马河、青化砭”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重创了胡宗南部队。马鸿逵惊慌失措,电令卢忠良部急速撤退返回灵武。6月底,解放军收复定边县和盐池县。

卢忠良作为马鸿逵的爱将,多年来对其忠心耿耿,做了不少违背民意民心的事。但在灵武驻扎期间,卢忠良做的几件事使一些曾在暂九师当过兵的老年人记忆犹新。

一是帮助百姓修建高庙。卢忠良在灵武驻扎时期,很注意处好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对于下属及士兵管束很严,明令士兵不许坑害百姓,违者严惩不贷。他和地方官员及一些有影响的人关系处得很融洽,时任县长的赵旭东、商会会长赵文秀和卢忠良的私交都不错。闲暇时,卢忠良还请这些人到南门私宅饮酒、吃饭、聊天,也时常应邀出席地方举办的一些集会。1941年,灵武有不少百姓呼吁要求重建高庙。由于资金缺乏和工程量大,特别是高庙基台土方需求量非常大,使准备筹建高庙的群众束手无策。这些人在一起聚会商量时,在百姓中有一定影响的郭创业建议县长赵旭东和赵文秀请暂九师帮忙。商议之后,赵旭东等人去暂九师师部。那天也正巧,卢忠良师长、何晓霆参谋长、万永和副师长都在师部。赵旭东等人将来意说明后,卢忠良与何晓霆、万永和商议,认为这是善举,是灵武城的一项公益事业,军队可以帮忙。随即他命令驻守在灵武县城内的一团官兵每日轮流换班运土堆筑高庙基台。

命令下达后,这一团官兵用背斗背、用柳条筐抬,非常辛苦,终将12900立方米的基台土方工程完成,为建设高庙打好了基础。

至今灵武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卢哑子”(卢忠良1949年9月,解放军第19兵团首长和卢忠良(左三)举行谈判的嗓子嘶哑,被老百姓背后称为“卢哑子”)为灵武百姓办了一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