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全国有回族近720多万人。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甘肃、青海、河南、河北、云南、新疆等省区居住人口较多。回族信奉伊斯兰教,生活习俗深受宗教的影响。回族婚姻习俗最重要的特点是宗教证婚。按照传统习惯,只有经过阿訇证婚的婚姻,才算合法婚姻。回族的分布,就地域上讲是大分散、小聚居。在许多地区回族与汉族杂居。由于居住地域不同,婚礼习俗除保持固有的宗教特征外,还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婚俗的影响。
提 亲 有句俗语讲:“一家有女百家求。”当回族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就到了出阁的年龄。男方的家长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和自己平时的观察,确定到某一个姑娘时,就会找上一个人,代表男方去向女方提亲。求婚阶段有两种人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媒人,一是男女双方的舅舅。按照回族的习俗,做媒人是成人之美,义不容辞。男女青年的婚事,首先要征求舅舅的同意。媒人到女方家后,向女方父母道明来意,讲清男方的住址、姓名、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教派情况,同时详细介绍男方的体貌、文化程度、特长等。
看 家 媒人提亲后,女方家还要进一步落实,以便验证媒人的话是否真实,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到男方家查看。在约好的某一天,女方父母请上自己最直系的亲属和关系最好的朋友、邻居一同到男方家。姑娘出嫁后日子过得好与坏,与今天看家有着很大的关系。女方家买上一些礼物,出发时带上。男方家这一天是十分谨慎的,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坑上的被子放得整整齐齐,炕上的铺铺盖盖都是压箱底最新的,所备的饭菜是最好的。女方家亲戚到达男方家后,大家分开,四处查看房屋、经济情况,如果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落座入席。在吃饭的过程中,小伙子会出来主动和大家见面。席间女方亲戚会说一些怪话,考验小伙子的反应能力,证实一下小伙子是否灵巧。在合适的情况下,小伙子和姑娘会单独相处一会儿,各自考察对方。然后,男方家会给姑娘见面礼,如果姑娘收下东西,就说明姑娘和小伙子之间都没有什么问题,双方都比较满意。
这个时候,媒人就会站起来说话,无非就是小伙、姑娘多么般配。双方家长寒暄一阵后,男方家将女方家热情送走,媒人跟着到女方家,倾听女方家今天看家的意见。如果女方家感到满意,就会提出条件,例如,彩礼是多少,首饰要什么,室内摆设、家电是什么,买多少夏装、多少冬装,趴羊(宰的羊)几只,站羊(活羊)几只,将来结婚女方家陪什么,第二天回门拿什么,等等。接下来的事情全部都落在了媒人的身上,媒人要不停地在两家之间游说,尽力促成这桩婚事。这些事情说好后,女方会选择一个时间,邀请男方到女方家做客。
订 婚 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一些礼品,如衣服、鞋袜、首饰、化妆品等,还要带上茶叶和一些钱。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如果没有意外情况,送完订婚礼后,即商定聘礼数目,互道“色俩目”后,就不能再反悔。女方也给男方回赠一些礼物,如衣服、帽子等。此后,男方要按约如数送齐彩礼和嫁妆。每逢“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日子,或女方家有重大事情,男方要主动到女方家看望或帮忙,表示对女方的尊重。订婚这一天,男方家会找上亲戚、好友、邻居,带上约定好的礼品,到女方家门口。女方家请上阿訇,在姑娘的爷爷、叔叔、舅舅等人的陪同下出门迎客。男方家请的阿訇先致词,说明此事是真主安拉的安排,自己是受真主的派遣,前来致词。女方家请的阿訇也讲一些话。礼毕,互道“色俩目”。婚宴开始后,女方家会用精心准备的美食招待这些客人,媒人会陪同女方家人清点礼品,媒人会将彩礼如数捧上。事后,来时所带婚嫁礼品该留下的留下,该拿走的拿走。小伙子如果没有被女方家的亲戚看清楚,女方家会主动提出来让小伙子单独多留一阵。媒人会在男方家的授意下,提出结婚的日子。这些事情处理后,双方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小伙子带上姑娘在双方姑、嫂的陪同下,到商场购买衣物、照结婚照、领结婚证。
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这一天的早晨,男女双方家都要请阿訇过“乜贴”,以便在真主跟前祈求平安、喜庆。结婚这天,男方家派出迎亲车和接亲人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给新娘“开脸”(拔汗毛)、“洗离娘水”(大净)。梳妆打扮停当以后,新娘在送亲人的陪同下,由众乡亲簇拥上车。有的地方大热天新娘还要穿红棉袄,取“丰衣”之意。送亲和迎亲的人一般分别为两人,选择上有双亲、下有儿女、品貌端庄的人来担当此任,预示新郎新娘白头偕老、儿女双全。
从上午10点左右,男女双方家都开始待客,相比而言,男方家要比女方家热闹。到中午1点多钟,男方家会招集一些车辆,拉上接亲的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女方家迎亲。女儿即将离去,作为父母亲,这个时候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悲也好,喜也好,只能埋在心底。出嫁的姑娘在上车的那一刻,一般都是会哭的,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姑娘对这个家的眷恋。车队行走的路线一般都是两家人事先商量好的,以便让四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谁在娶媳妇子、谁在嫁丫头。接亲车到男方家大门口时,邻里乡亲故意把躲躲藏藏的男方父母拉到车前,用一根绳子系在车头上,大家像赶牛一样,大声吆喝,让他们向前拉车,这叫往家里拉扯新媳妇。新郎则围着接亲车跑步转圈,以示热烈欢迎。贺喜的亲友自动排成两行,夹道欢迎。有条件的,要铺上红毡毯,有的则由新娘的哥哥或舅舅把新娘抱进新房,新娘鞋不能沾土,显其尊贵。待送亲人全部下车后,双方亲属邻里互相高声道“色俩目”。主人一面接待客人,一面按照回族习俗请阿訇念“尼卡哈”。仪式开始,先由阿訇念一段《古兰经》,分别向新郎新娘询问是否同意与对方结婚,待双方应答后,阿訇宣布他们俩人正式结为夫妻。继而,再按照一定的内容嘱咐一番,“尼卡哈”仪式结束。接着,阿訇从摆在面前的盘子里抓一把糖果随手一撒,在座的人都拾取,这是吉利的意思,也是婚礼的高潮。在有的地方回族婚礼上有耍公婆的习俗。人们拉来小毛驴,将到处躲藏的新媳妇的公爹硬拽扶上毛驴。脸上涂满锅烟子的公爹头戴草帽,手敲脸盆,让新媳妇的婆母牵着毛驴在院子里转悠。婆母的打扮是满脸涂黑,两个耳朵上挂着红辣椒,手摇扇子。老两口这副打扮尽管不雅,但被嬉闹的人们簇拥着、欢呼着,心里美滋滋的。
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与新娘互相交换礼物,新郎还要将喜糖、核桃、枣子撒向前来贺喜的人,这叫“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3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门”(新婚夫妇到女方家拜见长辈和亲友),有的当日“回门”。
闹洞房 这是婚礼的高潮。好事的年轻人会想尽一切方法,来难为这一对新人。大约在晚间11点,闹洞房结束,所有闹洞房的年轻人就会被好言劝走,新郎和新娘开始了甜蜜的洞房花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