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的社火,以其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远近闻名,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很受广大群众喜爱。灵武社火的节目有舞龙灯、霸王鞭、腰鼓、花船、旱船、榔头车子、大头和尚戏、秦腔折子戏、麻老婆子丢丑、傻小子扑蝶、舞狮子、蚌壳耍鲤鱼、媳妇骑驴回娘家、高跷队、大头娃娃等。在解放前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春节期间灵武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耍社火、看社火。社火经费历来都是官方拿一点,社会贤达资助一点,图个开心热闹。上世纪20年代中、末期,每年都由地方绅士徐奎武、李鸣鹭和木匠陈永宽、陈万富等喜爱社火的人士到处筹集经费,动员各乡村喜爱社火的人士在春节前排练社火。由于这些群众积极性高、劲头足,在春节前几天,县城一些空场地上“咚咚”、“锵锵”的鼓锣声就早早地响起来了。排练社火节目的人非常热心和认真。那时条件很差,没有固定的房屋,没有什么御寒的设备,所以在排练中这些人十分辛苦。但是玩社火也有不顺心的问题,一是经费不足,导致了服装、花船等设备破烂陈旧;二是社会背景及生活条件不好,人们缺衣少穿,玩的兴趣不是非常高,加之各地的社火队缺乏交流,节目花样不多,创新很少。30年代每年春节玩社火时,十几副高跷、一条花船、一个十三节龙灯、几副榔头车子,在东西大街走几个队形,唱几出秦腔折子戏就不了了之。同时,壮小伙子也不敢太抛头露面,特别是弟兄们多的年轻人,更不敢在耍社火中出风头,怕被“抓丁”。因此社火在春节期间搞了一阵便草草结束。有几年,由于政事稍稳定一些,春节期间民间社火就很兴盛,官方也时不时地凑一下热闹。1935年,宁夏的土皇帝马鸿逵为粉饰太平,命令灵武的国民党驻军暂九师和吴忠驻军各组织一个社火队排练社火节目,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在宁夏各县轮流演出。这些社火队的节目的确不少,但真正苦了那些当兵的。过大年,别人都可以与家人团聚,但他们不行。在表演社火时如演不好,还要挨上司的训斥和体罚。表演社火时,他们脸上虽然装出笑容,但心里是苦的。1948年驻扎在灵武卢忠良的暂九师,又搞了一次所谓的“与民同乐”的活动,耍了一次社火,节目是《火焰山》,表现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情景,并专门请了灵武武师钱振帮演出。他扮的是牛魔王,儿子钱玉林扮红孩儿,铁扇公主、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暂九师士兵扮演的。演员们虽尽力耍了几场,但总没有民间社火热闹、影响大。
1949年灵武解放了,老百姓心里高兴,那一年的社火是空前热闹的,至今一些老年人谈起来仍津津乐道,眉飞色舞。特别是有几个社火玩家,艺高胆大,玩出了花样,留给人的印象极深。他们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欢迎,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努力促使灵武的社火大大推进了一步。早在1948年春节期间,为了进行民间艺术交流,吴忠社火队早早地来到灵武,12对高跷(24人)、12副旱船(24人)在灵武街上耍了一次社火,声称“震灵武”。那天,社火队员表演得十分精彩,高跷踩得好,骑驴回娘家、跑驴等节目新颖,秧歌队的姑娘、媳妇扮相漂亮、舞姿好,队形整齐,十字步、跳跃步非常利落,傻小子、麻老婆子丢丑也耍得很绝。每只旱船戏路新颖,耍出了新花样。船的4只拐角挂着4个灯笼,旋转圈数非常多。吴忠社火队的表演给灵武的社火队员以极大的震动。灵武的社火班子不服气,暗暗下了决心,来年要玩出新花样,拿出新水平,要去“踏吴忠”。他们的意思是这一年比输了,第二年的表演要上档次、有难度,要以高超的技艺和精彩的节目把吴忠的社火队比下去。1949年12月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冬天,人们心情舒畅,组成了新的社火队。大家劲头十分足,和吴忠队比输赢是一种心态,更重要的是解放后的新生活调动了他们学艺、练艺的积极性。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精干的大小伙子、漂亮的姑娘、媳妇和耍丑角子的社火队员早早地在西操场开始排练了。吴忠是24个高跷队员,灵武队这一年组织了60副高跷。60名高跷队员非常棒,而且每副高跷比吴忠高许多。社火队员铁匠李天明早早地把120只高跷拿到铁匠炉进行装修。为防止木头裂开,他用铁圈子把高跷腿底下圈好,将高跷腿底下用钢锉锉上锯齿子,打上枣核子铁钉,防止队员表演时滑倒。以玩社火出名的农民赵生富及李天明等兴致特别高,天天精心排练“高跷上山”(用八仙桌叠起的高台叫“山”),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农民曹帮兰和周成仁、卖小吃的张耀庭、卖驴肉的杨生茂,在这次社火中大显身手。曹帮兰装的丑八怪、周成仁扮的麻老婆子、张耀庭提的榔头车子、杨占魁和杨生茂舞的狮子,都极有特色。杨占魁、杨生茂曾师从灵武玩狮子高手“大小没耳子”,狮子耍得威猛,其舞姿和南方不同,具有典型的西北粗犷风格。南方玩狮子耍的是技巧,而杨家耍狮子耍的是力气,要求动作大、力度强且动作干脆利落。小伙子3碗米饭下肚,一场狮子耍下来,肚子也觉得饿得慌。耍狮子讲究翻、扑、滚、跃、立,甩头摆尾要头轻尾重,头尾一条线,配合默契、协调,动作讲究利索、勇猛、大方好看。寒冬腊月,小伙子们练完后,衬衣上都能拧下水来。除耍狮子的不停地练习外,唱折子戏的、踩高跷的、划旱船的、秧歌队的都下了工夫,精心地排练了节目。正月初一,社火队伍浩浩荡荡向吴忠开去,将与吴忠社火队一决雌雄。由于这次活动声势大,在路过崇兴大寨子时被乡邻挡住。那时表演社火有一个规矩,在一些人口居住集中的地方,路上摆一个八仙桌,上面放着烟酒、食品,遇到这种情况社火队伍就得停下来给乡邻演出。社火队停下来开始演出,演员演得认真,群众看得高兴。年过半百、又瘦又高的周成仁扮的麻老婆子表演得很绝。他身着镶花边的大襟衣服,一双大脚穿着粉红的绣花鞋,手抓破笤帚,画着满脸大麻子,水蛇腰扭来晃去,专往女人堆里乱窜,故意抛出色迷迷的媚眼,惹得姑娘、媳妇们笑骂:“这么个老不死的。”曹帮兰个子矮小,长着两撮焦黄胡须,一对小眼睛炯炯有神不停地乱眨。本来他其貌不扬,人称“曹小鬼”,再扑上白粉,扮成小丑不停地做出怪样子,惹得人们笑声不断。张耀庭矮胖身材,一双红红的眼睛眯着,脸圆嘟嘟的,舞起来人如冬瓜似的滚过来、转过去,看起来很笨,但脚步非常轻盈,表演非常滑稽。榔头车子在他的手里如同灯草一般,随心所欲,玩得得心应手,耍得叮当乱转,花样百出,人们不停地拍手叫好。演到中间时,人们听说还有高跷队上山的节目,乡邻们马上从各个馆子、大户人家找来了12张八仙桌子,摆放在街道上。社火队的赵生富说:“人家这么热情,今天豁出去了,跌死也值了。”4个小伙子扶住两张桌子,用长条椅围在底下,用打场的叉、梯子在旁边将10个桌子全部叠了起来。叠起来足有七八米高的桌子,摇摇晃晃。赵生富一个接一个往上爬,一直爬到最高处,劈了两个叉,反复做了金鸡独立、拿大顶几个高难动作,然后将桌子一个个扔下来。其技艺精湛、动作惊险,令观众大饱眼福。崇兴街上的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街道上、房顶上、树杈上到处是人,掌声、叫好声震耳欲聋。老年人都说,那天社火队的人全部玩疯了,死活都不顾了。那时没有保险绳,没有什么特殊的设备,全凭的是胆量和技巧,赵生富的这一招在当时的社火表演中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社火耍完后,崇兴街上的乡邻又拿出锅盔、热茶、糖果、香烟和点心,美美地招待了社火队员,才放他们向吴忠赶去。到了新华桥的新龙滩,又被几个大户人家挡住,社火队又开始表演节目。等表演完已下午了,社火队人困马乏,就在新龙滩住了下来。当天晚上,猪肉块子炖粉条、山芋片子熬白菜、白面蒸馍馍让这些玩社火的人饱饱吃了一顿。第二天早上准备起程时,又被闻讯赶来的群众挡住,河忠、梧桐树、城关、枣冈子的人又赶去看,又耽误了一天。第三天,几家大户专门请厨师做了几桌席,中午在新龙滩招待了社火队,并给社火队每人两盒方墩子的炮台烟、一条白羊肚子手巾,给社火队6块现大洋、4盒驴油点心,以表酬谢之意。这时社火队有人建议:“俺们的社火今年搞得这么好,家乡的人又这么热情,有的从几十里外赶来看,干脆我们回灵武演出,让灵武人好好看两天。”这个提议大家都赞成,因此社火队又赶回灵武演出,“踏吴忠”就没有搞成。吴忠的社火队听说灵武社火队排出了惊险高超的绝技,有些人还偷偷地跑来观看,他们感到自愧不如,几年间再不来“震”灵武了。
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了。春节耍社火是为了丰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当然耍的花样和气氛与过去不同。人们脸上的笑容和内心的喜悦出自于对新社会的热爱。自这次赴崇兴、新龙滩表演之后,灵武的“狮子上山”在宁夏出了名,同时也引起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各乡镇都购置了玩社火的道具和乐器,每年春节社火节目也不断更新。秦腔折子戏《断桥》、《西厢记》、《游龟山》、《打渔杀家》等传统节目经过精心排练,出现在灵武街头上。“打狮子”、“榔头车子”、“大头和尚戏柳翠”、“蚌壳耍鲤鱼”等难度大的节目经过社火队的精心改编也穿插于其中。花船、骑驴也时不时地穿插在高跷队里。腰鼓队整整齐齐,鼓点声清清脆脆,霸王鞭劈里啪啦,姑娘媳妇漂亮大方,青年小伙神采飞扬。
社火中惹人捧腹大笑的那自然要数“傻小子扑蝶”和“麻老婆子丢丑”的节目了。社火节目老的沿袭,新的增加,每年春节都为百姓过节增加喜庆的气氛,真正成了春节期间灵武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大餐。
改革开放后,灵武的社火节目越演越好,无论是组织安排还是排练演出,都达到了高质量、高水平。各单位也为了展示本系统、本单位的风采,装饰了彩车,丰富了社火节目。2003年正月初十,在灵州广场限定每个单位演出20分钟,各队演完后,时间竟达4个小时,如不限时间演出,恐怕一天都演不完。近几年,灵武每年还要挑选社火代表队到首府银川参加演出,展示了灵武社火队的风采,极大地促进了灵武民间艺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