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后,膨大的子宫即开始缩复。逐渐变小,在子宫缩复过程中,一般产妇可无明显的感觉,但有些产妇特别是经产妇或产程过短(分娩从发动到结束不超过3小时)的急产妇,则在产后的二三天内可有小腹疼痛,甚至有的腹痛颇为剧烈,称之为“产后腹痛”或称为“儿枕痛”、“宫缩痛”。
在产褥期,引起小腹疼痛的原因有多种,惟以胞宫缩复所致者始可诊断为“产后腹痛”。导致产后宫缩痛的原因,西医学认为可能因多次妊娠,使子宫肌内所含弹性纤维的平滑肌减少,而弹性差的结缔组织增多,以致子宫肌收缩力不正常,引起阵阵腹痛。急产妇则可能与子宫收缩过强有关。初产妇若因产后宫腔内存有血块,或残留有胎盘时,也可致子宫频繁收缩而引起宫缩痛。中医学则认为,产后腹痛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归纳为血虚、血瘀两个方面。
血虚:可因产时出血过多所致,也可因产前为血虚体质,加之产时耗血所致。血虚则胞脉失养,形成所谓“不荣则痛”。血虚又可因气的生化不足而致血虚;气虚不能温行血脉则血液运行不畅,以致迟滞而痛。
血瘀:可以由情志过极,肝气郁结,经气不利,而致气滞血瘀也可因产后胞脉空虚,血室立开,起居不慎,感寒饮冷。以致寒凝血瘀。血瘀阻滞经脉,从而形成“不通则痛”的病理。
就产后腹痛的证候类型而言,一般血虚所致者为虚证,血瘀所致者多为实证。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说:“产后腹痛,最当辨察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因此,产后腹痛的辨证,关键在于辨别虚实。而虚实的辨别,又要以腹痛的性质为重点,同时结合恶露的色、质与全身的症状及舌脉的变化。
(一)辨证论治
1.血虚型
证候:新产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虚细。
治法:补血气止痛。
方药:肠宁汤。当归75克,山药15克,续断15克,熟地15克,阿胶9克,人参6~9克,麦冬9~15克,肉桂3克,甘草3~6克。
方义:当归、熟地、阿胶、麦冬、滋阴养血润燥,人参补气生血;山药健脾益肾,续断补肾养肝少佐肉桂温通血脉;甘草和中缓急,奏益气养血止痛之功效,气血得补,经脉得养,其痛痊愈。
2.血瘀型
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稍减,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暗有块,或胸胁胀痛,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质黯。苔白滑,脉浮紧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方药:加减桃红四物汤。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白芍各10克,小茴香、肉桂各3克,木香、红花、枳实各6克,炮姜5克。
方义:方中当归尾、白芍养血和血;川芎、桃仁、赤芍、红花活血化瘀;小茴香、肉桂、炮姜,温经散寒止痛;木香、枳实理气行滞。诸药共奏养血活血散寒止痛之功。
(二)针灸疗法
(1)血虚型:取关元、气海、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补法,可加灸。
(2)血瘀型:取关元、中极、归来、地机、膈俞、太冲。针刺泻法。
(三)梅花针疗法
部位:腰、骶部的压痛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腹股沟、气海、三阴交。
操作:叩刺中至重度刺激。
(四)推拿疗法
1.血虚型
(1)推、揉胸、背、腰骶部各数分钟,继从长强穴,捏脊至大椎穴处5~7次,捏脊过程中在大肠俞、肾俞、脾俞、肝俞、膈俞、肺俞穴处重提数次。
(2)顺任脉路线摩擦胸部3分钟,按揉膻中、中脘、关元、肓俞、大横穴各1分钟。
(3)揉捏下肢部1分钟,继以拇指揉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公孙穴各1分钟,压冲门穴。
2.血瘀型
(1)自上而下揉,摩腹部3分钟,随其呼吸按揉中脘、建里、神厥、中极、章门、天枢、腹结、子宫穴各半分钟。
(2)揉腰背部1分钟,揉搓腰骶部以温热感透入腹部为度,揉按肝俞、三焦俞、次髎穴各1分钟。
(3)掌推揉,捏拿下肢,按揉委中、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穴各1分钟。
(五)敷贴疗法
1.血虚型
组成:党参、当归、川芎各10克,甘草6克,黄酒适量。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10克,黄酒调成糊状敷脐。
2.血瘀型
组成:艾绒适量。
用法:将艾绒铺脐部,以纱布覆盖,上放热水袋。
(六)民间验方
方一:芥菜子10克,白萝卜子6克,五灵脂10克,红糖30克。水煎服。
方二:茄子叶15克,当归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
(七)药膳
【大补中当归酒】(验方)
原料:当归、续断、肉桂、川芎、干姜、麦冬各40克,芍药60克,吴茱萸、干地黄各100克,甘草、白芷各30克,黄芪40克,大枣20个,酒2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共碎细末,布包,用酒浸于净器中,经1宿,加水1000毫升煮取150毫升,备用。每饭前温饮15~20毫升,每日3次。
功效:气血双补,适用于治疗产后虚损,小腹疼痛。
【野鸡肉馄饨】(食医心鉴)
原料:野鸡1只,面粉适量。
制法:野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取其肉,剁茸作馅,调味;面粉和面作皮包馄饨,煮熟,空腹食。
功效:益气血,补肝肾,适用于产后体虚、下痢、腹痛、腰膝疼痛等症。
【山药粥】(饮膳正要)
原料:精羊肉100克,生山药5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羊肉与生山药分别煮至极烂,剁如泥状,下于羊肉汤内相和,并下米煮粥,空腹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产后虚冷、寒疝腹痛等。
【蜜饯红娘】(滋补保健药膳食谱)
原料:山楂糕300克,淀粉、精白面粉各50克,白糖150克,蜂蜜3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50克)。
制法:淀粉、面粉加水调成糊;山楂糕切成手指粗条放入糊中抓匀。将其逐个下入烧至六七成热的植物油中(不能粘连),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另锅内加少许水,入白糖、蜂蜜,文火熬至水尽将成丝时,与山楂条倒入,翻炒匀,待冷装瓶。每日服2~3次。
功效:消食化积,活血散瘀,适用于产后枕痛,瘀血腹痛。
【红兰花酒】(金匮要略)
原料:红兰花30克,酒200毫升。
制法:将药人酒内,煎至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一切风邪。如妇女产后,风邪易于侵入腹内,扰乱腹内气血,使气滞血瘀,发生腹中刺痛。
【兰花粥】(粥谱)
原料:泽兰3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煎泽兰,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空腹食。
功效:活血,行水,解瘀,适用于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小便不利。
【生牛膝酒】(备急千金要方)
原料:生牛膝200克,酒3000毫升。
制法:用酒煮取生牛膝1200毫升,去渣。若用干牛膝根,酒渍1宿后煮。随个人酒量分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产后腹中苦痛。
【当归牛肉胶】(疾病的食疗与验方)
原料:当归250克,牛肉2000克。
制法:将当归洗净,牛肉洗净切块,同放人大砂锅中,加清水浸没,武火烧开,加黄酒4匙,文火炖5小时至肉烂,捞出当归不用,牛肉捣碎散于汤中,文火煨1小时,至肉汁变浓成胶。冷却装瓶,每隔3~4日食1次,每日服2~3次,每次1~2匙,饭后冲服,2个月为1疗程。
功效:健脾暖胃,补血活血,温中止痛,适用于妇女产后血虚腹部冷痛等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
原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去骨,剔去筋膜,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1厘米厚的条;砂锅内放清水,下入羊肉,放当归、生姜,武火烧沸,去浮沫,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食肉饮汤,每日2~3次。
功效:补虚温中散寒,适用于产后血虚,证见腹中冷痛,或虚寒痛经。
【红糖酒】(中国药膳学)
原料:黄酒25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酒煮沸后加红糖,再煮2~3分钟,每日顿服,或每日分2次服。
功效:温里散寒,适用于产后单纯性腹泻,或因腹部受寒所致的疼痛与腹泻。
【红糖胡椒茶】(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原料:红糖15克,胡椒1.5克,茶叶3克。
制法:红糖炒焦,胡椒研末,与茶叶共用沸水冲泡,随意饮。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产后下痢腹痛。
【炮猪肝方】(食医心鉴)
原料:猪肝200克,芜荑末20克,面粉适量。
制法:猪肝洗净后,顺其肝叶切成薄片,掺芜荑末于肝叶中,将面粉加水和后,裹于肝之表面,其外再裹以湿纸,置于塘灰中炮熟;去纸及面,空腹服。
功效:补血温中,杀虫止痢。适用于产后赤白痢,腰及脐腹绞痛,不食等症。
【桂皮红糖汤】(食疗本草学)
原料:桂皮6~9克,红糖适量。
制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活血;温养脾胃,适用于妇女产后血瘀腹痛,胃寒少食症。
【归地烧羊肉】(中国药膳学)
原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制法:羊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并入洗净之药及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红烧至肉烂。
功效:益气摄血,温中补虚.适用于产后虚冷腹痛。
(八)拔罐疗法
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产后瘀阻型加阿是穴(压痛点)。
操作:一般用灸罐法,先拔罐,留罐20分钟起罐后,加艾炷灸3~5壮,如为产后瘀阻型,中脘、足三里、阿是穴用刺络拔罐法,即先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再拔罐(神厥穴不针)。
(九)护理
1.注意饮食清淡,不宜过早吃温补之品。
2.注意饮水,增加利尿排毒功效。
3.无论产妇腹痛轻重,均应卧床休息。
4.注意室内卫生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