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淳朴厚道。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廉:锐利。
[8]刿,用刀尖刺伤。
[9]肆:直率而不放肆。
[10]耀:光亮而不刺眼。
【译文】
朝政越显得沉闷,就意味着民众越淳厚;朝政越显得精明能干,就表明民众不安分守纪。灾祸呵,幸福就倚傍在它旁边。幸福呵,灾难就藏伏在它之下。谁知道它们的究竟?并没有一个定准!正忽而转变为邪,善忽而转变为恶。人类对这种现象迷惑不解由来已久。因此,圣人虽然公正,但不会生硬的处理事情,虽然清廉刚硬,但也不伤害别人,虽然办事执着率真,但也不会肆意妄为,虽然渴求辉煌,但又不想处处放射异彩。
【解读】
“闷闷”的概念接近于“无言”,是最高层次的无为之治。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为之治,但是往往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相对闭塞、“落后”的地区还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在那里的人们待人接物非常热情好客而且不懂得欺诈等等,保持着善良淳朴的天性。而相对发达的地区人性就都远远地偏离的淳朴,相互之间即使没有害人的念头也会有提防的心理。
为什么呢?区别就在于“其政闷闷”和“其政察察”。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菜根潭》上说:“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等等。
老子认为,祸和福这对矛盾,像一切对立的事物一样,是辩证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互相转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人生常常就是这样。福也好,祸也罢,尤其是祸,有时就发生在瞬间,至于幸福,自然是人人所渴望,所追求的。而且幸福有时也会不期而至,当幸福到来的时候,那种震惊也绝不亚于灾祸的到来。
一个贫困的青年突然有一天接到国外的姑姑来信,让他前去继承一份丰厚的遗产。这种幸福就在旦夕之间,不期而至,仿佛白日做梦。但是,世上的幸福一般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日积月累,逐渐创造,辛苦努力才能到来。
在福与祸这对矛盾关系中,要做到顺其自然,就得想得开,看得透。有时候想开点,看透些,就是福;想不开,看不透,就是祸。福也好,祸也罢,仅仅就是一念之差,一时冲动,自己毁了自家的幸福。
我们说,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况且,有时候,恩和怨,喜和悲,功名利禄和一介草民的转换,也许就在那么一瞬间,甚至一念之间。面对恩恩怨怨,喜喜悲悲,潮起潮落,我们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我们还分清拿是福,哪是祸吗?
所以,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幸与不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悟透了其中的道理,便会豁然开朗。
但至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原因,老子也没说,而且他说这个迷惑由来已久,他自己也不清楚。就像他知道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但为什么从东边而不是从西边出来,他也不知道。
其实,能够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和沉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要怎样就怎样,无拘无束无节制,而是要懂得掌握一个“度”。凡事都要有个限度和分寸,过了那个限度和分寸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追求自由人性和放纵自我之间只是一步之隔,一念之差。忧忿过度会导致对现实不满,进而伤害他人,损害社会公德;乐极生悲,无限制地“享受生活”,就会堕落;就算不会堕落,也不利于养生,过优过喜都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
忧也好,喜也罢,有时在客观环境不变,或变化比较小的情况下,就得靠主观调节,努力减少忧虑,多寻找一点快乐。把目光放远些,不要为眼前的境遇所困扰所压倒;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所腐蚀,做一股“浅浅水”,让它“长长流,来无尽,去无休”。
“方”与“割”,“廉”与“刿”,“直”与“肆”,“光”与“耀”本来是因果关系,“方”必“割”,“廉”必“刿”,“直”必“肆”,“光”必“耀”。但最后老子却说要“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为什么?
(1)“方而不割”。圣人有“规矩”,圣人的“规矩”却是大规大矩,而不是世人所用的“规”、“矩”。圣人有“方”,圣人的“方”却是“大方无隅”的“大方”,“大方”就是“大圆”,所以不伤人。
(2)“廉而不刿”。“廉”:即棱角,比喻坚守正道。“刿”:《说文》:“刿,利伤也。”即刺伤。“不刿”就是不因为自己“廉”而伤害很多人(那些稍犯错误的人),而是以德感化他。
(3)“直而不肆”。“不肆”就是不以“直”矫“枉”而使之“直”。也就是说不要因为自己刚正不阿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强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伤害到别人。
(4)“光而不耀”。“不耀”就是不刺眼,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搞什么个人崇拜。
老子在他章中所说的“大制不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明道若昧”等,都与“方而不割”等四句赞颂圣人之言是互为注脚的同义语。
【生活之道】
吉祥
列子《说符第八》里有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三代专做好事的人,一向很平安。家里的黑牛忽然生出了白牛犊来,就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
不到一年,他的眼睛无故的瞎了。这时那黑牛又生了白牛犊,他就叫儿子去问孔子,孔子还说是吉祥。
又过了一年,儿子的眼也无故瞎了。不久楚国来攻打宋国,所有的男人都要去服役作战,大半都战死了。只有这家父子都是瞎子,因而免役。等到战争结束之后,他们父子的眼睛都又医好复明了。
人若有了这种认识,在得意的时候就不会太张狂,就不会使失意迅速到来。失意的时候也不必太忧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坚持努力,否极自然泰来。不管怎么样,都在鼓励人们积极的、乐观的、好好的面对人生。同时教导我们:“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乐,必顾其所败。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