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崖寺始建于北魏。在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能工巧匠在云崖寺的悬崖峭壁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修筑了无数精巧玲珑的悬阁危楼,雕刻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洞龛佛像。在云崖寺周围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以云崖寺为中心,红崖寺、朱林寺、大寺、西寺、乔阳寺、金瓦寺、佛沟门寺等组成的石窟群。这些寺窟形态各异,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犹如一串串明珠,在莽莽林海人迹罕见的深谷奇峰中闪耀发光,辉映成趣。云崖寺便是这串明珠中最明亮、最惹人注目的一颗。它开凿在一座类似麦积山的独峰中,其峰三叠,垂直高度150多米,险峻如削,高峰兀起,远望像一座巍巍高耸的宝塔。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云崖寺这颗明珠就镶嵌在主峰长约300米、高约80米的西崖峭壁之上。‘洞台三列。层层相叠,星罗棋布的大小窟龛在松柏桧杉、翠竹名花的映衬下显得神奇莫测,又富有灵气,极具诱惑力。
云崖寺历经沧桑风雨,现存洞龛三层。第一层距地约10米处,原有3座庙宇,上为佛殿,两侧各为菩萨殿和禅房,砖木建筑,红柱青瓦,画栋雕梁,飞檐翘角,玲珑绚丽。殿内塑像造型优美,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季游人不断,香火缭绕。可惜后来庙宇被毁,现仅存的是一片约500多平方米的平台。第二层又高出10米。是一条长达200多米的石庵,凿有8个窟龛,现存造像17尊,大都是北魏、北周时期的作品。其中尤以2号、4号窟内的塑像最精美。2号龛为内呈凹形高基方形平顶窟,内有石雕3佛,各有2菩萨协侍。佛像造型古朴,面部表情温和,面阔额宽,唇厚肩窄,衣服宽松,衣纹流畅,显得自然逼真。两侧菩萨面部慈祥,朴实淳厚,眉目清晰,体形饱满,比例匀称,显得老成持重,为北周作品。4号窟为1佛2菩萨。佛像高约3米,是结跏趺、施无畏的释迦牟尼。只见佛居四方花坛,面阔耳大。浓眉长眼,唇厚嘴圆,表情祥和,面带微笑,肩窄衣松,纹理清晰,右臂高起,五指并立,掌心朝前,左手紧握,置于腰间,静坐说法。整身造像塑工精细,线条饱满,神态自然,呈现睿智、聪慧、慈善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堪称文物艺术珍品。两旁侍候的菩萨,肃然直立,都是一手下垂,另一手屈置胸前,形体修长,头戴金冠饰缨络,面部丰润,肉髻低平,神态威穆,毕恭毕敬,尤富动态感,不失为北魏佳作。二层最大的一个平顶方洞,进深8.6米,宽6.7米,高5.6米。洞中留有明万历十二年所立石碑2块,1块为《主山云崖寺成碑记》,1块为《云崖刊石馔书》,字迹苍劲有力,笔锋雄健隽永,文字简洁明了,主要记载当时修复云崖寺及主持僧人的来历和教区情况,对研究当时这一带佛教活动极有参考价值。第三层距地面高约40米,与第二层间隔11米,仅有悬梯相接。上有两洞,大洞为五方佛洞,造于明末,内塑5佛10菩萨和16个小菩萨。5佛结跏趺。坐莲台,个个形神俱佳,姿态有异,其构思之新颖,雕塑之精巧,堪称珍品。16菩萨戴金冠,挂缨珞,有的双手置膝,有的袖手端坐,有的弹指若思,其面目各具形态。沉思者、含笑者、若有所悟者、蕴而不露者,均逼真传神。小洞内塑有1佛2菩萨2弟子和18罗汉、12神将,为清末雕塑,古朴风貌,华美不俗,神情自然,各具形态:有的倾身俯视,深思默想;有的挺然直立,庄严肃穆;有的潇洒开朗,嫣然含笑;有的面目狞怪,微露皓齿;有的蹙眉怒目,两眼圆睁;有的握拳挥掌,勇猛刚健。个个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造像阵容庞大,彩饰刻画工艺精巧,在省内其他地方都极为少见,被中外游人、文物专家视为艺术杰作。
在三层洞窟左上方还有一直径2米的白云洞,距地约高60米左右,相传为嵩山僧法印所辟,据《主山白云洞记》所述,洞为“山僧法印所辟才者也,其洞朝夕多云,而云多白,洞中云出,洞上云盘,洞前云驻,洞下云擎,历四时焉”。这一奇观,在天降雨水或云雾缭绕时即可见到。石峰南端还有一些中小型窟龛,龛内均为泥塑造像,属秀骨清像风格,似为北魏到西魏时期之作,窟外崖壁上有一方明维修窟龛题证及一藻井。
云崖寺外,石窟群中的红崖寺以洞大佛多而著称。其中千佛洞和文王百子洞规模宏大,塑佛数目较多,排列较密,各具千秋:有的高髻如云,彩带绕体;有的袈裟斜披,袒胸束腰;有的拢足,有的舒臂;既有凌空欲降的,也有合掌曲躬的,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寺和佛沟寺的北魏石造像风格与云崖寺相似。三教洞的造像与浮雕是宋元以来三教合流局面在这一地区的集中体现。朱林寺因栈道毁坏,幸存5窟,又近在泾甘公路之侧,有更多的游人观赏。
云崖寺四周奇峰高突,密林遍布,小溪清澈,风景秀丽。因林茂草盛,生物资源丰富,1992年12月被国家林业部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崖寺窟群似一个人工形成的艺术宝库,又似一座天然造就的植物园,既有历史遗迹可供观瞻,又有灵山胜景令人欣赏。云崖寺景区以奇峰秀岭和森林景象为特色,以叶岩、砾岩、石灰岩等混合形成复杂多变的“丹霞地貌”,显现出奇峰高突、险峻奇崛的自然形态。这里苍松古柏青翠夺目,赤壁丹崖绝顶悬空,灵山秀岭举目可见。麦垛山、笔架山、试斧山,山山倚峙环抱,山腰薄雾弥漫;行军峰、姊妹峰,峰峰重峦叠蟑;狮子岭、棋盘岭,岭岭相映点缀,岭脊绿波荡漾,构成了一幅风景迷人、色彩纷呈的旅游胜景。景区内植物丛生,动物出设,使石窟群充满生机。在宽约20万亩的云崖寺森林中,包罗了东北、华北、华中、中亚热带以及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林木成分,白枫、青、松柏、山柳、白杨等种类繁多的乔、灌木广有分布,还有党参、猪岭、大黄、丹皮等名贵药材生长在林草间,细心的游人还会发现麝獐、锦鸡、金钱豹、梅花鹿等珍稀动物出没。每到春夏之季,繁花似锦,草木葱茏;秋冬之际,层林尽染,色耀香溢。冬暖夏凉的气候,使此地成为避暑的理想地区。充沛的水量。深藏于潭沟等处的瀑布深潭,亦为景区之一大奇观。
游人欲览云崖胜景,当临云崖绝顶。云崖顶峰又称玉皇绝顶。状如巨钟覆地,巍峨峻险。登顶环顾,群山如八百罗汉列坐诵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云崖峰状如经书开卷,又如归鹤展翅。山后金牛峰、雪山峰、雷声峰兀立;北负神仙桌、卧驼峰、金瓦寺山;东有观音山高耸云间,赤壁千仞,邻近雪峰壁名八仙崖,上有观音洞、湘子洞等寺窟,摩崖造像隐约可见;西峙罗汉崖,其崖鹰洞累累,怪石嶙峋。崖后有秋千架,传为西王母荡秋千处,二石柱突兀而起,状如石笋,犹若两俊俏“姊妹”亭亭玉立,游人望之,暇想良多。
云崖寺地处泾甘(泾川一甘谷)公路2公里处,西距庄浪县第四大镇——韩店镇仅5公里,东距宝中铁路80公里,曾为丝绸之路的古驿道。距森林公园入口处朱林寺8公里的盐场子,是明清时代的商品集散地,成吉思汗自六盘山南征清水时曾露宿于此。近年来,随着当地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云崖寺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优势已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青睐。当地政府已在此设立了“云崖寺管理所”,加强对人文景观的有序开发和保护;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多次勘测规划,在重点地区、尤其是河谷地带营造“三松”林和可供观赏的风景树。云崖寺石窟群,这座深藏于奇峰秀岭间的艺术宝库,以其更具神奇魅力的风采,吸引着八方游人。
汉代三大颂碑中的珍品——成县《西狭颂》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别称《惠安西表》、《李翕碑》,俗称《黄龙碑》。镌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汉代三大颂碑(《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摩崖碑刻,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与峡中另一东汉摩崖碑刻《耿勋碑》同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又将《西狭颂》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颂》镌刻在成县城西13公里抛沙镇东营庄子村丰泉峡青龙头崖壁上。今丰泉峡古称西峡,又称鱼窍峡,是古代南通陕南、川北,北达陇右的必经之地。峡长约2.5公里,两岸峭壁如削,转折对峙,峡中响水河激流奔涌,拍岸击石,崖栈曲迪,行走艰难。峡东今广化村即为武都郡治所在地(1985年秋,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重走长征路,经过成县时视察过广化)。李翕任武都郡太守期间,组织民力,大规模整修,使峡中道路“坚固广大,可以夜涉”。《西狭颂》碑文主要记载颂扬李翕的生平、政绩,以及其率领当地百姓修复西峡道路,为民谋利益的功德之事。摩崖所在的青龙头石壁在西峡中段,海拔1125米,它背倚苍崖峭壁,俯临激流碧潭。碑高220厘米,宽340厘米。碑额上为“惠安西表”四字篆刻;正文阴刻12行,385字,碑刻字为正宗汉隶,每字9至10厘米见方,结构方正,高古雄奇;笔画劲健简洁,笔意丰满,神采飘逸,并有迭宕之势,且镂刻秀美,独具风格,实为翰墨瑰宝。阳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与正文书法同样风格,皆系当时成县书法家仇靖所撰刻。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而飞的吉祥物黄龙,有似幽鸣空谷美丽温和的白鹿,有滋润万物的甘露,有葳蕤的木连理,在木连理及甘露之间雕刻着富有蓬勃生机的嘉禾,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的栩栩如生之情态。统称为“五瑞图”。落款题:“君昔在黾池修崤山嵌之道,德治精通。”“五瑞图”各具其形,神韵隽永,线条流畅飞舞,形象古朴生动,图案精美细腻,象征李翕主政期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刻石四周,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和清代光绪及民国年间一些名人的仿古题刻。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所题“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9字刻在崖碑右侧。
《西狭颂》书法笔划舒展平稳,笔锋遒劲有力,有极高的书法鉴赏研究价值,是我国保存不多的汉代书法艺术瑰宝之一,也是研究汉代历史的文物珍品,为古今无数书法家和历史学者所器重,摹临研习经久不衰,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汉代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宋代以来,先后著录者约40余家。如康有为《厂艺舟双辑》赞为“疏宕则有《西狭颂》”。杨守敬《评碑记》盛誉《西狭颂》为“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徐树钧《保鸭斋题跋》叹其“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袟飘飘云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梁启超《碑帖跋》评其为“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甘肃通志稿》称其为“海内视为珍秘也”。上海古籍出版社《西狭颂简介》说:“此碑书法方劲瑰丽,气势雄伟,为汉隶上品。”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书法选》说明称其“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西狭颂》在海外也享有盛誉,特别是在日本掀起研究热潮。近年有不少日本友人多次专程前往考察观赏,并撰文介绍此碑的书艺价值和研究成果。
另外,在《西狭颂》东约1公里北侧峭壁上有“耿勋摩崖碑”。刻于东汉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刻石高230厘米,宽206厘米,阴刻12行,456字,书法风格与《西狭颂》同样。主要记述武都郡守耿勋主政期间赈济灾民“劝勉趋时,百姓乐业”及修治峡道的政绩。虽然字迹大半剥蚀不清,但仍有很高的文物价值。1980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加盖了遮檐等保护设施。
《西狭颂》景区风光秀丽,引人入胜。《西狭颂》所在的鱼窍峡。石崖如墨泼青染,崖上绿树重纬,如屏似蟑。峡谷一泓清流终年奔涌,回转飞扬,迭宕多姿,水势随乱石变幻无穷。为瀑、为湍、为池、为潭。崖碑西侧有一圆形石潭,相传有黄龙潜伏潭中,当年在镌刻《西狭颂》时,为李翕政绩感动,久潜黄龙从潭内飞出,故称“黄龙碑”。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日黄龙,故名黄龙潭。”潭水澄碧幽深,峡内天光云影、青山曲绿树、古栈遗迹等尽映其内。当皓月凌空。月光水色交相辉映,著名景观“龙潭映月”由此而来。清邑令黄泳赞日:“光怪陆离气欲春,波平流静一轮存。镜连五色龙成影,瑞映千鳞月映痕。”20世纪90年代杨世俊烈士为抢救落水的新闻工作者而壮烈牺牲的光荣事迹就发生在黄龙潭。为纪念烈士英灵,在黄龙潭上建有“怀英桥”,为西峡平添了绚丽而感人的时代色彩。
为了改善和提高景区旅游环境质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先后筹资修建了仿汉石栈道、便桥、景亭、廊坊、石阙门、石碑坊、展览馆等综合基础服务设施,既丰富了人文景观内容,又方便了游人观赏。尤其是西峡第一期工程的竣工,使观光旅游者再不走原来东营庄至《西狭颂》的旧路了,现只要乘车经省道丰泉村桥头新修的西峡碑坊处后,再顺着新开辟的景区公路西行1公里左右,可直达管理所门前的停车场。游人若沿着景区小路,可尽情欣赏山口新建的水泥小桥处“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睛雪飞滩”的瀑布;沿途奇岩巨石兀立,富有“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的洞穴,草木葱茏、绿色锁幽的坡岭,“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的深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景随步移,把西峡点缀得像一首首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构思精巧、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和动态感的诗画,然而它比诗比画更美、更富有魅力。西峡中珍贵的文物古迹与险峻秀美的山水奇妙地结合,相互增辉,中外游人浏览其间,或玩景或考证、或凭古或吊今,赏心乐事,各得其所,其乐无穷。
《西狭颂》是国家旅游线麦积山到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它与成县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挺碑”,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及历史悠久的杜甫草堂,妩媚秀丽的“苍龙岭”,天生清凉世界的“香水洞”,集奇峰怪石、古洞幽泉和美丽传说为一体的“五仙洞”等风景区和古迹胜景浑然一体。游人到此,定会不虚此行。“开山筑路郡守贤,白鹿嘉禾颂丰年。声名远播海内外,雄碑留字万古传。”碑因人而称著,峡因碑而扬名。如果说李翕、耿勋等古时先贤为民造福而被后人树立了有字之碑的话,那么青年英雄杨世俊之光辉业绩,则为万世后代树立了一座不朽之无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