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进甘肃旅游胜地
14372500000044

第44章 陇上名山(3)

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莲花山花儿会,是一个历史悠久、闻名陇原,禁不了、赶不散的民间文艺集会。改革开放以来,“花儿会”赶上好时光,一年胜似一年。各民族歌手和游人身着盛装,兴高采烈,在松柏树下、野花丛中,在九眼泉边、神仙洞旁竞相引吭高歌,吸引众多中外游人前来游山采风。

莲花山花儿会形式多样,绕有情趣。分拦路对歌、游山欢歌、篝火夜唱、敬酒告别等程序,方式灵活,互为穿插,在旅游中对歌,在对歌中游览。六月初一、初二在莲花山麓足谷川聚会,即为开始曲;初三、初四游山对歌,即为高潮;初五向30公里外的三家沟门转移,围着通宵篝火夜歌后,黎明向20公里外的紫松山攀登,纵情欢歌,敬酒告别,即为尾声。其中以拦路歌最为别致而风趣。莲花山盛产马莲,当地群众用马莲拧成绳子,拦堵朝山歌友,进行答问对唱,直到拦路者满意才可放行。山会期间几乎每个路口设卡对唱。歌声此起彼伏,堪称一绝。歌来情往,曲短意长,难舍难分:“曲子不好酒不香,敬你一碗青稞酒来尝”;“香香香,实在香,亲手敬来味更长,渗在心上永不忘。”“说上一声去的话,心上好象篦子刮。年年青草发新芽,待到来年六月六,重结骨朵重开花……。”

莲花山花儿内容上有“散花”、“整花”之分。散花形式自由,触景生情,即兴现编就唱。而整花则限定范围,有一定格式,一般要求叙述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已有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等名著编成歌词,从头至尾问答对唱的。在对唱形式中表现出一种智力知识竞赛的意味,彼此可以从中测验有关名人世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以了解对方的文化素养和机敏程度。格律上有“单套”、“双套”之分。一韵到底的为单套,一腔两韵的为双套,一首花儿里出现三韵叫“三转腔”。无论散花、整花都善于叙事,歌词纯真朴实,格律自由独特,曲调高亢奔放,能表达各种感情,具有唱中夹叙的艺术特色。如“莲花山的松柏冬夏常青,我们当娘外家的来长个精神。老的寿上加寿,小的福上加福,大的无灾,小的没难,四世同堂,五谷丰登,房上有瓦,槽前有马,鸡架上有鸡,衣架上有衣,牛羊满圈,骡马成群,好像坐在酵面盆上,光景火焰焰地发起来了”和“烟雾缠山雨来了,亲朋大恭喜来了。亲朋来时空没来,金银财宝带上来”等,表现了山区人民纯朴豁达、豪爽乐观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热爱与向往的情感。

莲花山花儿会以莲花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范围,共有70多场花儿会。自农历正月十五开始,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花儿会一处接一处,一场连一场,到十月初一天寒天冻、百花凋谢方告结束。每场花儿会,少则数千人,多达数万人。倘若把莲花山比作“花蕊”,那么周围的70多处花儿会场,犹如70多片“花瓣”,层叠绽放,千姿百态,形成一朵无形的巨大莲花,根植于万千歌手的心中,久盛不衰,歌声传遍陇原大地,成为陇原文艺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

花儿是时代的脉搏,人民的心声。新中国的成立,使莲花山花儿获得新的生命,赋予新生活气息。过上丰衣足食日子的当地各族人民喜洋洋地唱出心中甜蜜的花儿:“莲花山上九眼泉,新旧社会两重天,过去穷人唱辛酸,如今唱花儿心上甜”;“佛爷好者谁见来,给米来吗给面来?共产党雪里送炭来,好日子全凭实干来;”“牡丹花越开越艳了,富民政策落实兑现了。活像金鸡下金蛋了,金砖铺成廊檐了,屋里变成金殿了。”

花儿是山间流淌的小溪,而今,她已流出山间,流向了大川大河,流入热爱幸福生活的各族人民心田里。

河州名胜——和政松鸣岩

松鸣岩森林公园,位于和政县南端陡石关口,距临夏市50公里,海拔2730米,因方圆数十里山峦被百年古松覆盖,山势峭拔,松柏参天,每当山风劲吹,松涛震荡峡谷,犹如波涛咆哮,故名“松鸣岩”,为河州(临夏州古称)八景之一。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为传统的盛大山会,赶会人数不下数万,民歌情调与莲花山各异,更加突出了临夏花儿的特色。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猎人上山打猎,忽然从松鸣岩顶上传来姑娘清脆悦耳的歌声,猎人便循声飞奔上山,到了山顶,歌声好像又在山下回荡,等下山来寻时,歌声又回到了山上。如此翻来覆去,直到天黑,猎人也没有寻到唱歌姑娘的影踪。猎人回到村寨,便把遇到仙女唱歌的事讲给村民们,还把听到的歌儿唱了起来,从此附近村寨的山民们都会唱这仙曲,这就是现在人们听到的松鸣岩“花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留给人间优美歌曲的仙女,便在松鸣岩上修起了一座雄伟的菩萨大殿,并在猎人遇到仙女唱歌的那一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俗称“四月八”),周围数县的汉、回、东乡等民族群众云集在松鸣岩,模仿仙女的曲调,唱起了热情欢快的“花儿”,这之后松鸣岩便有了一年一度的“花儿”盛会。

游人若四月八时乘车至松鸣岩下,环视四野,“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一条清澈透底的小河挟裹着山花野草和“花儿”的芳香破谷而出。举目四望,只见层峦叠嶂。连肩相接的三座险峰突兀而起,高插云际;苍松翠柏,密布峰间;林荫深处,雀鸣莺舞;山涧两边,丰草争荣;白云深处,庙宇隐现,青烟缭绕,钟声袅袅,游人好像进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仙境。

观赏过松鸣岩下边的景致,游人即可留车拾级登山了。上山道弯弯曲曲,忽缓忽陡,游人冒上一身热汗,爬上天梯,越过险崖,就到了西方顶。这里古庙宇壮观,主峰有玉皇阁、菩萨大殿、二殿、三殿和圣母宫等庙宇,原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经几次修缮,终成规模。每逢四月八,开龙华会,朝拜者累聚万千,香火甚盛。龙华会是佛教的传统节日,寺院要举行用香汤洗佛像的活动,故又叫“浴佛节”。现今这里变成了唱“花儿”的山场。游人从此地透过阔叶细草的缝隙向下俯视,可看到眩目惊魂的千仞绝壁,深邃荫郁的茂林密草,偶尔有一二只苍鹰展翅穿行而过。抬头遥望那南天的太子山高耸入云,琼妆玉裹,有“积雪深千古,斜阳独一峰”的奇景。有“峥嵘峭拔自昆仑,横亘西南势益尊”的气势。“一线天”由南天台和独岗岭并肩构成,绿树遮阳,秀色可餐,恰似连绵的太子山峦中镶嵌的一块翠绿欲摘的翡翠。这时一股柔风掠过,清爽拂面,身边松涛涌动,峡谷中,发出微微的松鸣声,不远处“花儿”对唱声此起彼伏。

游松鸣岩,能感受奇峰的险峻,观赏松柏的苍翠,也能闻听松涛的鸣声,更能一睹那“四月八”在松鸣岩脚下歌手云集、竞歌赛唱的“花儿”会盛况。只见各民族歌手和游人身着彩装,越山跨岭来到松鸣岩脚下搭起的戏台前,神采飞扬,兴致盎然,或单独,或成对,男女老少争先登台,无需伴奏,没有扮饰,自由自在,纵情欢唱。还有一些青年男女情人,或在松柏下,或到野花丛中,用“花儿”互表爱慕之情,歌唱爱情生活的甜蜜。一首首《白牡丹令》,唱艳了姑娘们粉红的脸庞;一曲曲《水红花令》,唱出了小伙子们的情意。悠扬嘹亮的歌声在谷中四处回响:“哎!地下的人儿天上的仙,四月八的山场上浪来;阿哥和尕妹的情意连,心上的‘花儿’哈漫来。”这歌声,激情饱满,奔放飘洒,高亢而又婉转,粗犷却含柔情,让游人停足静听,令百鸟收翅敛声。“哎!太子山怀抱的松鸣岩,西方顶接的是蓝天;锦缎的云彩绕山转,染红了‘一线天’的牡丹。”欢歌笑语,高潮跌起,热闹非凡。松鸣岩,确是“花儿”簇拥的山,诗情聚结的山。画意浓缩的山!

游松鸣岩,观松海,听涛声,那雄浑壮阔的宏伟气势,令游人精神振奋,神采飞扬;游松鸣岩,闻花香,听“花儿”,那山花烂漫、歌涌如潮的景象。令游人乐而忘返,喜不自胜。

清泉滴漏吐玉珠——和政滴珠山

滴珠山是临夏南部山区有“陇上泉城”美誉的和政县城的公园,距县城以东约1公里处,缘县城北山而建。园内流泉飞瀑,亭台楼阁,塔影与翠松共长,曲径与山形相缠,因园内一池碧水中有一巨石,上坐粗凿细雕石壶,渗出点点滴滴玉珠,形成滴珠山的一处绝景——“悬崖滴漏”而驰名河州内外。

和政县古为宁河县,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这块土地的自然景观既有西北的雄浑奇峻,又含江南之灵秀旖旎。据史料记载。和政县早在前秦时期就开始建政,历代设县置郡。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过往商贾络绎不绝,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众多值得称道的人文景观。和政又以多清泉,而获得“陇上泉城”之雅名。滴珠山正是因为清泉滴漏吐玉珠、琼液细润醉春风而得名。明代户部尚书石阶途经和政时,曾欣游滴珠山。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银烛生华坐有春,山高细雨爽神吟。南林秋色清如画,实可喜人亦爱人。”

滴珠山原为天然造就的自然风景。但据考证,从明代开始就筑有雕梁画栋。金顶碧瓦,飞檐翼张,奇拱巧斗的建筑物,成为文人政客吟诗赋词的处所。现为了方便城区居民在闲暇之时游玩歇息,当地政府已将其开辟为人民公园。全园虽占地不足百亩,但园内景色宜人,别具风采,在小巧玲珑中颇显秀色。园中景致多样,有塔、有亭、有碧池、有飞瀑,层次错落,幽径相连,绿树浓郁,花木争春,翠竹修长,群鸟飞鸣,让游人心驰神往。

滴珠山的美,最具特色的是天作地造的自然美。虽然这里的人文景观颇具匠心,溜金溢彩的建筑叫游人目不暇接,喜不自禁,但总超越不了人类想象力的拘束,像那飞檐翘角、精镶细绘的亭阁固然华美壮观,但总脱不开俗套。倒是从山顶危岩中渗出的溪水,晶莹剔透,在长满苍苔的石壁上汇成泉流,悬泻而下,其声若松涧林涛,连绵不绝;其势如银河落地,粒粒水珠满盘皆溅。游人置身飞瀑前,水气似雾,凉意沁人,心肺被浸润得鲜活无比,其妙趣难以言抒。

步入园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水朽石垒成的假山盆景,一道喷泉从中涌出,飞溅数丈,那水珠洒落在盛开的花卉上,莹光闪亮。沿幽径曲道拾级攀登,垂柳倒榆轻拂人面,翠鸟啾啁难解语。上至半山腰处,可闻飞瀑落跌声响,绿荫深处寻声望去,只见碧水倾泻直下,碰撞半壁山崖,飞珠溅玉,掷出无数琼花,这便是闻名当地的“龙泉溪瀑”。相传,远古时期有一条千年修炼的花颜色百米长的巨蟒,相中这块风水宝地,遂盘踞龙泉不去,时常吸食滴珠乳滴,睡卧溪瀑后的水帘洞里,每日靠初升太阳的光辉修炼,欲从光芒中获得成仙的真果。于是住在对面山上的人们经常可看到一道彩虹映进滴珠山水帘洞。久而久之,这里形成祥雾缭绕之奇观。但是,不知何故,有一天晴朗朗的天空中突然爆起一声霹雳,一道闪电自空而下,黑烟腾空而起,岩洞被炸得四分五裂,巨型彩蟒不知去向,只留下半壁山崖,滴滴流水在向游人诉说滴珠山的神奇变幻。

滴珠山的水清味爽是一大特色。据公园管理者说,检测得知这里的水纯净甘冽,绵甜爽口,沁人心脾,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可清心明目。顺山阶蜿蜒而下,只见一泓似碧玉色的池水,水清透底,把险壁陡崖、华亭彩台、树木花草统统映入水中,倒映出如诗似画的水晶世界。池水旁立有一茶壶形的巨石。不知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工雕凿,但巨石酷似茶壶,形如斗大,上有壶嘴、壶把、壶盖。这壶被公园的建设者高高砌放在石柱上,成为园中绝景——悬壶。壶侧面镌刻有4个苍劲道力的大字,用红漆描绘,日“悬壶滴漏”。悬壶前,有一石碑,碑文介绍了“悬壶滴漏”的来历。细阅碑文,方知这四个大字乃明代谪居河州的大学士解缙所书。名不经传,其貌不扬的一块巨石,只因有大学士的笔墨,成了人人争相观赏的宝贝,历经数百年风尘而不灭,又不能不称为奇迹。由奇迹推想解缙,人事茫茫,道理依然。解缙为庙堂之官,并驾齐驱享朝庭俸禄者,非解缙一人。何以遭贬的解缙却长生于西北边地,其余人生前比解缙荣华富贵,受宠无比,数百年后却灰飞烟灭呢?这是因为遭贬的解缙到西北僻地。虽官失位落,但高洁的人格却不为此降低,贫穷潦倒的他仍忧国忧民,勤勉于河州茶马贸易,吟诗作词,壮游河州大地而名冠文坛。这里可信手拈来一首解缙游和政县所作的佳作“宁河城头百丈涌,泻下通明五色虹;若到关头应驻马,下飘一饮醉春风”为佐证。言人及物,我们再回过头观赏这奇妙的“悬壶点漏”吧。这悬壶高居石柱,但并无丝毫水湿,何以谓之壶?怎得点漏?原来在月池西边几米处,一积岩朽石鼓凸悬峙,草木如帘吊掩半面,岩形似一巨大石壶,奇妙地离地悬置,涔涔渗浸,上下湿透。凑近细看,渗出点点滴滴水珠,晶莹透明,闪闪发光,时时融溶,增大点滴跌漏;月池像接水盆,点滴水缓缓渗入月池,溅起若隐若现的波纹,形成神秘的“悬壶点滴”。在悬壶南面的高凸石岩上,建有雕饰精巧的“团结亭”,只见朱红色的亭阁由圆柱支承着檐角翘楚,琉瓦生辉,玲珑秀丽,大有海市蜃楼之风韵。游人涉足登临,顿觉心旷神怡,放眼远望,和政县城区周围的山川原野尽收眼底。

据公园管理者介绍,秀色可餐的滴珠山美丽如画,四季各具景色。春天万物复苏。这里春景艳丽,百花绽开,草木浓郁,是游人浪春踩青的必去之地;夏日骄阳似火,而公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翠鸟鸣叫,飞瀑溅玉,清溪潺潺,凉风习习,拂面而来,惬意爽身,是极好的避暑消闲之佳处。秋季是果子成熟飘香之时,公园的石榴树上熟透的石榴露出红玛瑙般的牙齿,直逗得游人涎水欲滴,连园中那高耸的巨大棕树也不甘寂寞,在秋高气爽的时令中撑起深绿色并成扇形的叶子,向游人招手致意呢!隆冬之际,纷纷扬扬的雪花下在滴珠山上,到处银装素裹,山寒水瘦,万树银花;山鸡羽雉四。处鸣飞,白脖子鸦成群结队。石柱上的悬壶已是冰凌鼓起,晶莹剔透,龙泉溪瀑四周玉柱林立,天然的冰雕,俊美的景色,令游人流连忘返。

岷州“小崆峒”——漳县遮阳山

因“日出而为山所蔽”得名的遮阳山风景区,位于甘肃省漳县大草滩乡境内。从兰州市出发,沿212国道行至殪虎桥208至209公里之间,再西南行13公里即到(距漳县县城29公里)。遮阳山为秦岭西端与岷山交汇地段的岩壑和岩洞构成的奇丽景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它以千峰竞秀、峡谷奇幽、飞瀑流泉、古柏参天的自然风光构成“遮阳胜景”。宋、元、明时,就是驰名陇上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