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川村的图们江边有一块1886年竖立的“土字碑”,这块碑是中俄两国陆地边境的起点。图们江自此往下就由中朝两国的界河变为俄朝两国的界河,并在15公里以外汇入日本海。我们登上哨所的瞭望平台,眼望三国,看着逶迤东去的图们江水和不远处的日本海,只能“望海兴叹”。
提起朝鲜,人们的印象是就是一个字:穷。美国人说朝鲜是流氓国家,韩国人说它是无赖,中国为这个社会主义邻居也是伤透脑筋,一会儿进行经济援助,一会儿组织六方会谈。去过朝鲜的人回来说,那里像中国的上世纪60年代,是我们父辈最好的怀旧地。
一个延边地方官员给我讲,原先朝鲜政府对跑到中国的人实施严厉的处罚,一旦逮捕就要用铁丝穿过锁骨,拉去枪决,现在好像不这么残酷了。但老百姓的人身自由还是受到很大限制,而且生活用品和粮食都很缺乏。
不管所言是真是假,但我相信朝鲜从经济上整体落后确是事实。但是,经济落后不等于精神落后。体育比赛是我们能见到朝鲜人身影不多的机会。能够代表亚洲出战世界杯,就可以证明朝鲜人意志的坚韧和精神的顽强,因为每场足球比赛都是一场战斗。至少在这一点上,朝鲜球员远强于我们悲哀共愤的国足。在南非世界杯的赛场上,当从小在日本长大的朝鲜籍球员郑大世面对朝鲜国旗潸然落泪的那一刻,很多球迷也流下眼泪,只因被他的爱国心所感动。
国际政治专业让我学会用国际化的视角看问题,旅游专业让我懂得了看待事物要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一味地评论朝鲜的穷富没有太大意思,通过看朝鲜、了解朝鲜,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曾经的影子。怀着对祖国的一种感恩之情,珍惜现在的生活,不管她是贫穷是富裕,都像爱母亲一样爱她。
旅游者也许都有普世情怀,希望江对岸的朝鲜人民也能富裕起来,有一天我们也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去看一看朝鲜美丽的土地。
寻找煎饼果子的味道
游完长白山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坐上了从白河发往沈阳的火车,整整在车上晃荡了一天,晚上快九点钟才到沈阳北站。平时极少坐朝发夕至的火车,不仅费时间,还费体力,可是从二道白河来沈阳,我们没的选。
出站后我们买好去丹东的车票,然后前往沈阳帅府国际青年旅社,那里是我们提前预订好的住处。从沈阳北站到那儿距离并不远,但我们还是心照不宣的背着大包走向公车站。在沈阳这样交通方便的大城市,坐公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选择,更是一种不应错过的体验。虽然远没有出租车舒适,时间也要多花一些,但它能让你更亲近的去感受一座城市,拉近你和这座城市的距离。
从帅府国际青年旅社的窗户向外望,就能看到沈阳故宫,而且大帅府、中街、刘老根大舞台都离此不远,可谓地点绝佳。
第二天早早地我们便从故宫出来前往大帅府,走过的街道和楼群让我有一种亲切感。骑自行车的人从身边经过,老房子的阳台上挂着还没晾干的衣服,老人提着装满全家一天伙食的菜篮子,还有随处可见的早点摊。和我的家乡一样,沈阳也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
正寻思着吃什么早点,路边一个摊煎饼果子的三轮车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更准确地说,是勾引了我的胃。我和吉美都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我们对煎饼果子的感情可是非同一般,当然对它的味道也颇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毫不夸张地说,走过全国这么多地方,我们已经尝到过N种版本的煎饼果子,有很多还打着“天津风味”的招牌。可是论味道,还真没哪个地方的能跟天津的比。
北京的煎饼尤其不好吃,它和天津的煎饼果子从长像看倒有几分像,但完全不是一个东西。掺了白面摊出的煎饼皮儿,不香也不筋道,把本来就不脆的薄脆包裹在里面,一口咬下去就像吃了一嘴浆糊。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会经常买来充当个便餐,全当忆苦思甜了。
天津的煎饼果子出身市井,在饭店酒楼里是吃不到的。而且天津人把煎饼果子只当作早点吃,一般过了早上九、十点钟,摊煎饼果子的小摊贩就都回家了。不过现在主要商业街区,其它时间也能买到煎饼果子,那是专为旅游者准备的,天津本地人一般不吃,因为只有街边小摊摊出来的才是那个味儿。
天蒙蒙亮,摊煎饼果子的就出摊了,他们通常把小推车或三轮车停在楼角、路口或行人多的街边。车中间支起一个生着煤火的炉子,上面架一个大平铁铛。铛下压放着与铛几乎等大的圆形薄铁片若干层,可随时取下或加上调节火势。
天津的煎饼果子是由煎饼和果子两部分组成,果子就是外地人说的油条,但比平日见到的软趴趴的油条要香脆很多。现在有很多天津人喜欢用果篦儿代替果子,这样口感更酥脆。果篦儿你可以简单地想象成北京人说的薄脆或是油饼,但绝对不是一码事。煎饼的用料很讲究,绿豆面和小米面的比例是3∶1,然后掺水和匀成糊状。绝对不能加白面,否则发粘发酸。
摊煎饼果子开始时先要用干净的棉布蘸油在铛上擦两圈,再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到饼铛上。然后用丁字形小木头刮子快速摊出圆形薄饼,在上面磕两个鸡蛋,打散、摊开,撒上香菜沫、葱花、芝麻和孜然,稍等片刻用紫铜铁片沿薄饼圆周铲起,翻面,中间放上果子,左右包好。然后抹上甜面酱、酱豆腐、咸菜渣、自制炸辣椒,再对折。一套让人闻了就流口水的煎饼果子才算摊好。
我们在沈阳吃的也算是煎饼果子,因为毕竟裹的是油条而不是薄脆。跟摊煎饼的阿姨聊天,她得知我们是从天津来的,拉着我们问了好多关于煎饼果子的事情,问我们她做的和我们天津正宗的像不像,我们跟她说各有各的特色,您做的也好吃。她听我们说好吃很开心,还说要是有机会能去天津一定要好好学学。
平心而论,在吃过的众多煎饼果子里,沈阳的是最接近天津煎饼果子的,只不过果子太袖珍了些。我们捧着煎饼果子边走边吃,就好像走在了家乡的街巷里,因为眼前弥漫着熟悉的味道。
不喜欢日本
东北和江南串烧式的旅程注定了那种情结在内心深处激烈地涌动。
在哈尔滨郊外731遗址,在沈阳9·18残历碑前,在旅顺军港出海口,在南京江东门纪念馆,我们一次次地被拉进那段不堪回首,但却必须记住的历史中。雕塑、图片、文字、物证,在我们头脑中刻画着历史的往事,重重地描绘出苦难中国的沉痛喘息。
人们都说历史能抚平伤痕。但我认为也要分受伤的程度,如果老子被儿子打了,换成谁伤痕能抚平?每次提起肯定又是一道新的伤疤。我从没有奢望过,日本会做个永远忏悔的磕头虫,因为岛国本性和岛民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在那由四块小小的岛屿串起的国家。
我不想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唯物史观做哲学上的区分,因为在分析日本国家行为和民族意识时,根本不用上升到理论层面,那样倒会把事情搞复杂。只要记住“日本是个岛”,所有的问题和心中的疑惑便随之而明,成为日本问题专家就这么简单。
比如问题一:日本为什么要侵华?回答:它是个岛。生存空间狭小的日本,自然资源禀赋不足,战略纵深极其有限。这样一个国家要发展必定采取外拓性战略,日本很勇敢,所以它想趁老虎打盹儿的时候来摸摸老虎的屁股。但它不懂得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老虎屁股摸不得。”
再如问题二:日本为什么是世界经济老二?回答:它是个岛。随时可能被大海吞没的弹丸之地又不能外扩,只好靠科技和贸易维生。日本人很聪明,他们走对了路。二战后靠科技和贸易吃饭的国家无论大小全成了暴发户。但他们不懂得中国还有句俗语说得好:“兔子尾巴长不了。”
又如问题三:日本的国旗为什么是“日之丸”?回答:它是个岛。官方含义是:白色象征神圣、纯洁、正义,红色象征真诚、热忱、博爱。这可能是良好的愿望。不管你信不信,日本很有自知之明,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这个旗子上画的就是一个岛。
岛国上的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尤其是日本,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国为邻,时常有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天生的危机感加重了日本的忧患意识,生怕有一天中国会像那个雄鸡啜虫子的动画一样把日本吃掉。我定睛看这个动画,原来是两国的版图,不知是哪个有才的高人所做。
日本的担心源于罪孽深重。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1894年甲午海战后,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持续四天三夜,残害中国同胞两万多人。1925年“五卅惨案”,1926年“三一八惨案”,1928年“济南惨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还有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鬼子犯下了滔天的罪行,300000龙的传人啊!中国人民不需要日本的谢罪,只需要自强。
狭小的土地空间会局限一个民族的视野,也会收缩一个民族的气量,让这个民族看不到长远的希望,只顾收敛瞬间的美好。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樱花的原因。短暂的花期无比绚烂,迅速的凋谢无比凄凉。日本终究哀伤,哀伤于焦虑和自卑。这不怪它,因为没有长江长城,没有黄山黄河,没有呼伦贝尔,没有青藏高原,日本无法理解气度二字真正的涵义,博大对它来说也只是一个似曾听说的符号。所以,中国没有想过让它偿还血债,我们只爱和平,但日本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有人说,中国离不开日本。如果没有日本,就没有了索尼、尼康、佳能这些精良的摄录器材,就没有了结实省油的汽车,就没有了宫崎骏的动画和黑泽明的电影,就没有了久石让和喜多郎的旋律,就没有了机器猫和蜡笔小新,就没有了“80后”的电子游戏童年。面对这些,我不得不说,日本有很多是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我不喜欢日本,但承认那个民族所拥有的一些优点———坚忍、实干、纪律、冷陌的淡定和格式化的礼貌。
抵制日货是爱国的,但也是短视的。一个人可以这么做,我佩服他。但一个国家不可以这么做,因为几千年文明香火传承靠的不是盲目排斥,而是兼收并蓄。只是我们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一定要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