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②之而不见所畏③焉。卒然④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⑤能一之⑥?’对曰:‘不嗜⑦杀人者能一之。’‘熟能与⑧之⑨?’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⑩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熟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②就:接近、走近。
③畏:害怕、畏惧。
④卒然:即“猝然”,突然。卒,通“猝”。
⑤孰:谁。
⑥之:指天下。
⑦嗜:爱好、喜欢。
⑧与:归附、跟随。
⑨ 之:代指统一天下的君王。
⑩夫:助词。
七八月:这里用的是周历(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农历五六月。
槁:枯干。
油然作云:形容乌云密布。油然,兴盛的样子。作,兴起。
沛然:水势很大的样子,这里形容雨量充足。
浡(bó)然兴之:禾苗茂盛的样子。浡,同“勃”,奋发、振作。兴,起、挺起。
其:助词。
御:阻止。
领:脖子。
由:通“犹”。
就:趋向。
译文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绝妙佳句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原文
所谓故国者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①者,非谓有乔木②之谓也,有世臣③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④,今日不知其亡⑤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注释
①故国:指历史悠久的国家。
②乔木:高大的树木。
③世臣: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
④进:进用。
⑤亡:去位,去职。
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对他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悠久的国家,不是指那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它有累代的功勋之臣。你眼下没有亲近的臣子了。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今已被罢免而不知去向。”
宣王问:“我怎样才能辨识不称职之臣而不用他呢?”
孟子说:“国君选拔贤臣,如果迫不得已(而选用新臣)将会使卑贱者超过尊贵者,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贤能,还不成;大夫们也都说贤能,还不成;全国的人都说贤能,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贤能,然后再任用他。(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不行,不必听信;大夫们也都说不行,不必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不行,然后才罢免他。(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该杀,不必理睬;大夫们都说该杀,也不必理睬;全国的人都说该杀,然后去考察他,证明他的确该杀,然后才处死他。所以说,这是全国人判他死刑。做到这些,才称得起是百姓的父母。”
绝妙佳句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原文
庄暴见孟子①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③,暴未有以对④也。”曰⑤:“好乐何如⑥?”孟子曰:“王之好乐甚⑦,则齐国其庶几乎⑧。”
他日⑨,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⑩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
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庄暴,齐王的大臣。
②见于王:被王接见。于,介词。王,指齐宣王。
③王语(欲)暴以好(hào)乐(yuè):大王告诉我(他)喜欢音乐。语,告诉。
④未有以对:不知怎么回答。
⑤曰:这里还是庄暴说。
⑥何如:怎么样?
⑦好乐甚:非常喜欢音乐。
⑧其庶几(激)乎:(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庶几,差不多。下文“庶几无疾病”的“庶几”意思相同。
⑨他日:另一天。
⑩庄子:指庄暴。
有诸:有之乎?有这回事吗?诸,等于“之乎”。
变乎色:变了脸色。乎,介词,于。
先王之乐:上古君王创作的音乐。
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喜欢时下流行的音乐罢了。直……耳,只是……罢了。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当代的音乐犹如古代的音乐。
可得闻与:(这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与,通“欤”。
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lè):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孰,哪一个、哪一种。
不若与人: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少:少数人。
臣请为(wèi)王言乐(lè):(孟子说:)请让我给您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吧。臣,孟子自称。请,表示客气。
鼓乐:奏乐。鼓,弹奏,敲击。
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钟、鼓、管的声音。管,箫笙类。
举疾首蹙(cù)頞(è):全都头痛,皱眉头。蹙,收紧。頞,鼻梁。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我们的君王爱好奏乐,怎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呀!意思是说,国君既然有兴趣奏乐,那总该国家太平,百姓安乐了,我们怎么落到这样骨肉分离的地步呀!夫,用在句首的助词。
田猎:打猎。田,通“畋”,打猎。
羽旄(毛):古时常用鸟羽和牦牛尾作为旗子的装饰,所以也代指旌旗。羽,指鸟羽。旄,指牦牛尾。
无他:没有别的(原因)。
译文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欢乐啊。假使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钟、鼓、箫、笛的声音,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美,都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啊!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
绝妙佳句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原文
孟子对梁惠王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②乎?”
曰:“无以异也。”
曰:“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⑤,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梃:棍棒。
②异:区别,差别。
③庖:厨房。
④厩:马棚。
⑤莩:尸体。
译文
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王较量呢?有道是:‘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绝妙佳句
仁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