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种观点所言极是,撤销“救国团”对台湾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蒋氏父子能撤销“救国团”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救国团”是蒋经国通向台湾权力之巅的桥梁。1972年,蒋经国出掌“行政院长”职位后,主任一职由李焕担任。后李元簇、宋时选、潘振球、李钟桂分别成为“救国团”的第三、四、五、六任掌门人。尽管后几位在任内竭尽全力,但总比不上蒋经国有声有色。蒋经国“继统”后,又将“救国团”改为“内政部”督导下的社会运动团体。
主修横贯公路
蛰居时期的蒋经国,不仅在党、军、特实权机构行走,而且还被蒋介石安插到行政部门任职,出任“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一职,就是培养其行政领导能力,全面接班。
国民党兵败大陆时,蒋介石胁迫几十万国民党军退守台湾孤岛。尽管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不断叫嚣“反攻大陆”,并多次提出“反攻时间表”,但始终未能得逞。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国民党军人成了胡子兵,到了退除役的年龄。但当时台湾社会还处在从混乱走向稳定的过程中,经济危机尚未完全消失,无法接纳大批从部队复员的“荣誉国民”,即“荣民”。为此,蒋氏父子决定成立“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归“行政院”领导。当时规定该机构的职权是:解决退除役官兵的就业、保健、医疗、职业训练及就业辅导、“法令”权益及优待、调查、检定、调配、养老救助、生活指定与管理及有关事项。
1954年11月,“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正式在台北成立。该机构设正、副主任各1人。按规定:主任一职由台湾“省主席”兼任,副主任一职由“国防部”出人兼任。结果“省主席”严家淦出任主任,蒋经国出任副主任。严家淦因台省事务繁忙,无力过问“辅导会”事务,实际工作均由蒋经国负责。该机构还设多名委员和秘书室及9处。
蒋经国到“辅导会”报到时,其父为使儿子有更深的社会基础,嘱其“像照顾自己家人一样地照顾退除役官兵”。父子俩的心是相通的,蒋经国在对部下的演说中依照老子的口吻说:“只要我有饭吃,他们就有饭吃。只要我还有一口饭吃,我就把这口饭先给他们吃。”此话一出,立即赢得全体“荣民”的喝彩。
为了表现在行政方面的能力,蒋经国在“辅导会”副主任任期内,绞尽脑汁,为退役的国民党各级官兵开设了屏东隘寮农场、喜义大埔农场、宜兰三星农场、花莲寿丰农场、彰化二水农场。后又为老年退除役官兵设置屏东、花莲、台南、新竹等处的“荣家”。
1956年4月,蒋经国扶正,更是全力以赴。他首先标举六大工作精神:
(1)诚恳实在的服务;
(2)任劳任怨的负责;
(3)公正无私的办事;
(4)冒险犯难的创业;
(5)日新又新的求进;
(6)如兄如弟的亲爱。
为了进一步争取人心,蒋经国要求部下为“荣民”服务要本着热忱和爱心,就如同照顾自己的叔伯和弟兄一般,在公正无私的大前提下为他们解决困难,要使他们“壮有所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用”。
蒋经国在主持“辅导会”期间,有两大工程为“荣民”和台湾社会所称道。一是修建了一所“荣民医院”;二是兴建中部横贯公路。特别是兴建中部横贯公路,从勘察、设计到施工,蒋经国始终亲临现场指导。对于兴建中部横贯公路,蒋经国说:
“台湾什么都很好,只有一条中央山脉从南到北盘踞在那里,使东部和西部的人没有直接交通,形成天然障碍。我们决心要征服它,修筑公路,打通中央山脉。”
对于蒋经国开辟横贯公路,各界议论纷纷。有人回忆说:“如果没有大胆的设想,就不会有在中央山脉开辟横贯公路计划;如果没有人勇敢地走这中央山脉,就不会有横贯公路的实现。”他认为使中部横贯公路得以自计划转化成开辟行动,并如期完工的人,就是蒋经国。
在公路开工之前,设计定出北、中、南三线,蒋经国于1955年6月亲自率队勘察中线,后因此线路地质不佳作罢。1955年决定开辟北线,为使工程进展顺利,蒋经国再率队翻山越岭勘察一次。1956年7月,蒋经国头戴军帽,上穿布夹克,下穿军裤,率领公路局长林则彬及年轻工程师等10余人组成一个探险队,作最后一次勘测。此次行程长达3个月,给蒋经国和同行的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蒋经国后来回忆说:
“这次旅程近似探险。进入山的深处,没有人烟,只有鸟啼兽迹,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足印,只有对准方向,往高处爬,越过高山,又降到谷底,再爬高,再前进。我们和刺骨的寒风搏斗,无惧于毒蛇与蜂螯的困扰,披荆斩棘,都不怎样困难,最大的难处是通过悬崖峭壁,手攀着藤,脚踩着地,半步或一步地往前移,一不小心,失手或失足,掉下去粉身碎骨,决无生还。须在迈开脚步之前,必须踩在坚实的土地上,站稳住脚,才算跨进一步。就这样,我们终于完成了勘测全线的工作,也终于胜利地征服了这条蛮横的山脉。
“从这次旅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脚踏实地,稳步迈进,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也没有不能达到的目的。”
林则彬回忆说:
“经国先生两次亲自率队踏勘路线,翻山越岭,走断崖峭壁,乘坐横索吊筐过河,渡索桥,在峰峦起伏、林木蔽天,长达近300公里无人地带的原始森林中,餐风露宿。”1956年6—7月,那次踏勘一共走了90天,所经路线的艰险,连随队背东西的山胞,都不敢再走回头路。“那一年我们在山里替经国先生过生日,大家用大玻璃杯喝黄酒,好多山地居民跑来,大家围着火堆跳舞唱歌,经国先生也高兴地唱了一首满江红。”
1960年5月,经过3年零10个月的苦战,全长348公里的中部横贯公路终于全线完工并通车。通车之日,蒋氏父子非常兴奋,蒋介石特颁词以表彰蒋经国和工程工作人员,蒋的颁词是:
“这次参加开路的工作人员以大无畏的勇气与大自然相搏斗,终日出入于高山深谷丛林密菁之间,沐雨栉风,胼手胝足,其艰苦卓绝的毅力与冒险犯难的精神,殊足令人敬佩。今天我要特别提出的是,参加筑路的国军退除役官兵和一部分现役战士,始终是施工的主力。他们抱着在战场上牺牲奋斗的决心,来参加工作,完成使命。…‘他们的精神必将随着这条公路的畅通,而永垂不朽。”
蒋介石的褒奖虽言过其实,但江南的评价又过于苛刻,认为蒋经国因修建横贯公路耗费巨资,并搭上100多条“荣民”的生命,得不偿失。客观、冷静地分析,开辟横贯公路,的确是蒋经国担任8载“辅导会”主任期间最显著的政绩。从蒋经国掌管特工、党务与“总政治部”与“救国团”事务相比,开辟横贯公路是蒋经国在蛰居时期干得最实在,也是为台湾社会舆论所称道的一件事。1973年1月18日,蒋经国在对“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1973年辅导会议”全体人员讲话时,也认为:
“本人在20多年来,为国家担任各部门的工作,但真正检讨起来,以在辅导会这段期间,无论在精神上、在情绪上,可说是最愉快的,也是最实际的一部门工作。因此常常怀念同荣民们相处的那一段愉快的往事。”
就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随着台湾社会的迅速发展,它的价值愈益明显。
对蒋经国在“辅导会”的业绩,有人统计,自“辅导会”成立至蒋经国病逝,“所安置的荣民总数35.458万人,其中安置就业的有21.85万人,就医的有28.45万人,就养的有10.62万人,就学的0.56万人。在13年荣家就养的荣民有7.36万人,在14所荣民医院住院就医的荣民有1.01万人。就学的都能各有所长,独立成家;就业的则有0.25万人毕业于大专院校,出国留学的有300余人,获硕士学位者200余人,获博士学位者20余人”。很显然,上述数字是被夸大了,是为了展示蒋经国的政绩。实事求:是地讲,“辅导会”虽为老兵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根本问题并未解决,连蒋经国在世时都不得不承认:“今天一般荣民的生活还很苦,许多地方还不尽理想,荣民的许多困难,还没有为他们解决。”
到80年代末,蒋经国出于老兵呼声与多方考虑,同意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但为蒋氏父子效尽犬马之劳的老兵们40年的积蓄竟然不够赴大陆的路费。一些老兵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助才勉强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