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客家圣典:一个大迁徙民系的文化史
14922900000049

第49章

而这一女性解放、独立、崛起的先声,无疑是属客家女的!因为在全亚洲,女性最优秀的代表,非客家女性莫属:由于客家女性,既有传统的坚忍、耐劳的意志力,又有与现代社会相衔接的、过去业已具备了的独立精神、奋斗作风,以及过去与今天不可或缺的贤良、勤俭种种美德。所以,她们是完全可以迅速跻身于现代妇女的先进行列,成为现代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的“先天”素质亦可谓是得天独厚的。她们不像其他民族女性,有一个漫长的摆脱依附、精神上来个脱胎换骨的艰难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堪可“一步到位”。

当然,这更可以称得上一个女性的“现代神话”了。而这决定性因素,便是已有的、可与现代相衔接的“基因”,这基因中,也包括早已发育好的聪明才智与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恰恰这些,客家女性皆是具备了的,她们走在时代的前列,也就不足为奇了。

客家妇女在社会生活,精神文明中拥有的巨大能量,在新的历史情况下,正在大大地得到释放。她们拥有的有关自身的神话与传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激励她们投身于新的历史与时代的空间中,显示出雄心壮志,从而摆出进人21世纪的飒爽英姿。客家女性今日的就业率,无疑也是全世界、全亚洲最高的,她们太善于适应,她们太能够进取了。

神话与传说,同今日的现代生活,正有机地构成了客家女性的全部辉煌,也连缀起了客家人的一部生活史、伦理史与情感史,而这里面的主角,自然是客家女性,男人们是承担不了的。

她们不仅是可靠的停泊港湾。更是扬帆远航的巨轮!她们承载了这个世界也卫护着这个世界!

母仪天下

以上,我们只是借世界上诸多学者的目光,对客家女性作了一番描绘,是客观的,粗线条的,但在把握整体形象上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有道是“旁观者清”,所以,先取了这么一个角度。

现在,我们调整一下视角,从中国人乃至客家人的目光,来看客家女性,从而取一个微观的角度,较细腻地切人她们的品格、习俗与禀性当中,以得到一个较为全面、较为细致的印象。这,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在《嘉应州志·礼俗卷》中,就记载了数百年乃至更久远的史实:

州俗土瘠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任之妇女。故乡村妇女,耕田、采樵、织麻、缝纫、中馈之事,无不为之。絜之于古,盖女工男工皆兼之矣……古乐府所谓“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不啻为吾州之言也。

这一段评语中,除开刻画了客家妇女勤劳、聪明、奋发、无所不能外,尚须留意道“古乐府”一语。众所周知,乐府乃汉魏六朝的种体裁,而后才发展到唐代的律诗的,此“健妇持门户”,当是那时的汉族传统,也是客家人乃当时中原汉人南徙的一个力证。

着名诗人、学者,也是晚清的大政治家、大外交家黄遵宪,对客家妇女的优良品格,也有过极为细腻的描写。如果说,《嘉应州志》中的是古代客家妇女,那他笔下的客家妇女应属近代的了:

……客民……其性温文,其俗俭朴,而妇女之贤劳,竟为天下各种类之所未有3大抵气趿。履、戴叉髫,操作等男子。其下焉者,蓬头赤足,帕首裙身,挑者负者,提雨挈者,阗溢于闹肆之间,田野之中。而窥其室,则男子多贸迁远出,或饱食逸居无所事。其中人之家,则耕而织,农而工,豚栅牛厩,鸭阑鸡笼,牛马贯错,与人杂处。而葺灯石占杵,或针线以织屦,抽茧鬲贸丝,幅布而缝衣,日谋百十钱,以佐时需。男女线布,无精粗难易,即有赢绌,率委之其手至于豪家责族,固稍暇豫矣,然亦井臼无不亲也,针黹无不佩也,酒食无不习也。

为此,他感叹道,无伦是做女儿,还是当妻子,抑或为母亲,她们都堪称典范。作为一位见多识广的外交家,他不仅走遍全国,也走遍全世界,都没见过女性如此之操劳的。可见近代的客家女性,也仍保留有古代纯朴、勤劳、奋发、贤良的特性。

到了现代,客家女性尤为突出了。数十年前,《妇女共鸣》半月刊中,有过一篇署名为“心根”的文章《值得注意的广东客家女子》,写得至为感人,把她们的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劳动、婚姻、教育状况及习俗,都一一作了描述,很为具体。

关于社会经济地位,是这么写的:“客家妇女的生活是劳动的,她们的职业是生产的。她们的经营力甚大,而自然的享取却非常菲薄。她们不但自己有经济独立的能力,而且在家庭经济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常见一家男子远出海外,十年八载不回,而她却仍安然度日。她们自己有田的耕自己的田,自己没有的,则向人租种几亩,以供一年全家的米粮……”由此可见,经济上不仅自主,而且独立撑持了全家。

所以,她们的家庭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广一家妇女所得,不但以之维持一家生活费用,甚至可供给子女受中小学教育。而男子在外地寄回之金钱,则涓滴不漏,储积以生息,及购置田屋。故客家家庭之支柱是妇女……”

她们很重儿女的教育。--如文中所称子女教育之得延续,亦妇女血汗交换之所得结果……”把钱不惜花在子女上学上,如俗称的:“喉咙省出教子读,只望孩儿美名扬”。

文中,很是称道妇女参与日益发展的现代经济生活,说“她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亦占一重要角色,如年节之消费合作,肥料购买合作,农具使用合作,以及流通经济或储蓄性质的票会、摇会等,她们都热情参加,而乡村中的种种旧经济组织制度,她们均了如指掌,纤悉无遗,而对于农业经营的知识经验尤丰。以此足见客家妇女之经济活动范围的广大和她们社会经济的地位。”

下面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概括性的:

……妇女在家庭中是一家之主,主持家政。农事及家务,概由其包办,而老弱之扶养,少长的教导,亦概由她们负责。之外还须应酬亲朋,计划充实家计之策。在家男子虽可以共同参加家事,但其最大职责不是处理家务,而是周旋于社会之中。至于外出男子,一年居家一二月者,或数载始回家一次的,在家庭中则如处于客卿的地位,妇人待之如上宾,服侍周全,使男子之衣食住均能感觉舒适。男子因不明家事,多不欲过问,而家庭工作,妇女亦不愿使其染指。因此男子见劳苦终日节衣缩食的妇女,体贴入微地服侍自己,自己反而优游岁月,贻累家人,空嚢回家者既觉惭愧,而衣锦还乡者亦生爱怜。故在旧历元旦,回家的男子,灯节一过,即重登征途,餐风露宿于异乡,求事业之成就,以慰藉家人。故客家人妇女是家庭的重心,家庭组织赖之巩固,子女教育赖之维系,男之事业赖之鼓励,而客族之光荣,亦赖之发扬!

一个接近于现代妇女的形象,几乎呼之欲出这足以媲美当代妇女的形象了。上面一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动人、多么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而这一图景的营造者,则全靠一位女性,一位客家女性。平易中可见其伟大,朴实里更透出崇髙来。

古代、近代、现代下来,加上当代形象,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客家女性形象演变或发展的历史,已经相当清晰地勾勒了出来,足以让我们感悟到很多很多……

对于她们,我们是不可以再有什么苛求的了。

叛逆精神

无可否认,在客家人当中,旧礼教的东西,传统的惰性,也是相当重的,客家女性所背负的精神枷锁同样是沉重的。富于反抗精神的山歌,固然证明了客家女性的禀性、自由与豁达,但也从另一面说明加在她们身上的压力有多重。正是在这种压迫与反抗、束缚与自由的对立中,客家女性显示出了她们的不凡之处。

旧中国有“童养媳”陋习。《嘉应州志》中有:“州俗婚嫁最早,有生仅逾月即抱养过门者,故童养媳为多。”所以,客家女子很早就愤怒地唱出:

嫁郎已嫁十三年,

今日梳头侬自怜。

记得初来同食乳,

同在阿婆怀里眠。

更有哀怨至极的:

对岁(两岁)离娘卖舁(给)人,

六岁打柴受苦辛,

七岁落田学耕种,

九岁挑担有时停,

目汁(眼泪)洗面汗洗身。

除开童养媳外,还有前所指到的等郎妹,这是指自小被父母卖给男孩还未出世的人家,由男家抚养长大来“等郎”的女子--对此,客家山歌中所表现出的不满与愤慨,更是激烈,让人扼腕。

十八娇娇三岁郎,

夜夜要妹抱上床。

睡到半夜思想起,

唔知系仔还系郎。

其凄楚、痛切,

声声催人泪下。

十八娇娇三岁郎,

半夜想起痛心肠。

等到郎大妹又老,

等到花开叶又黄。

实在是忍无可忍,

她们就会喊出来:

十八娇娇三岁郎,

睡目爱俚揽上床。

唔系看你爷娘面,

三拳两脚打下床!

民间流传的大量“等郎妹歌”,正是说明客家女性那种高压下不可遏制的叛逆精神,也反映了她们对传统恶习的仇恨与蔑视。

--这,也是客家妇女命运所不可忽视的一个侧面。

一般来说,客家妇女所拥有的传统美德,集中表现在客家习俗的四项“妇功”上,这就是“家头教尾”--即如何在家中养育、教诲好子女;“田头地尾”也就是在田园中的劳作,耕田种地;“灶头锅尾”--即为家务劳动;“针头线尾”一一也就是所谓“女红”,缝缝补补。

这四个“头尾”,仔细想想,可以说是包揽了一个家庭里里外外的全部事务。当然,教育儿女,则是摆在首位的,她们教给孩子的儿歌,亦都是教他们要热爱读书,要有文化,诸如:“蟾蜍罗,哥哥哥,唔读书,无老婆!山鹁鸪,咕咕咕,唔读书,大番薯。”“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可见,无论何时何地,客家妇女,总是崇尚文化,崇尚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