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儿,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了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那日见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这一个小时,对于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长把手握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如果故事里的母亲坚持不让自己的小儿子出去救人,那么她的大儿子就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救助而死去。而现在,她的两个孩子都平安回来了,这应该是对帮助别人的最好回报。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自私就是自毁,自私者到最后只能独自吞噬恶果。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帮助别人,他可能不会马上报答你,但他会记住你对他的帮助,也许会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你回报。但是,你帮助别人,不要想着求取别人的报答,他即使不会报答你的厚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日后至少不会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于你的事情,这不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吗?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你付出爱心,你才能有收获希望,只有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救援的双手,在你困难时,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在自私者的心目中,自己的利益永远至高无上。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你对别人太自私,也就不要指望别人与你分享。自私的人却总把自己的利益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从而也暴露了自己的丑恶嘴脸。自私的人总是有很强的占有欲,独占被自私者认为是最明智的选择。然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原本就没人和他抢,是他输给了自己。
有一个农夫的妻子去世了,农夫邀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
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如实回答道:“佛法好像慈航,普度众生;好像日光,遍照大地。
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从中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我就知道是这样的。可是我的太太很娇弱,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好吗?”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道:“回向是好事情。你看,天上太阳只有一个,但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的善心所点燃的这一支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蜡烛,这样世间的光亮就会增加百千万倍,而且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这样的观念,那我们每一个人,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想了想,知道无法说服禅师,只好让步说道:“好吧,这个教义很好。
但是,但是……”这个农夫吞吞吐吐地说道,“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平时老是欺负我、陷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忍不住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然是一切众生,哪里来的除外?”
农夫听得一脸茫然。
如果我们因为自私而不对别人行善,那别人的善心也不会与我们分享。人的存在,就像篓子里的一堆螃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横交错,息息相关,又互相伤害。但等到追求自己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之后,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人虽然不全是为别人而生存,但也绝不是只为自己,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做很多事情,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为自身服务,“利己”只是每个人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一只青蛙想离开沼泽地,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一番认真考察之后,它真的把家搬到了后山上的一个小洼地里,那里长满了茂密的灌木丛,很阴凉,蚊子等小昆虫也很多,青蛙在这里衣食无忧,生活得很舒服。
然而好景不长,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青蛙的新居周围的环境也变得干燥无比,许多灌木忍耐不了持续的高温和干旱,都慢慢枯死了,地上甚至都要裂出缝来。青蛙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就在它的新居里祈求老天爷:
“老天爷啊,求你别再让我这个可怜的动物受罪了,我求你下一场大暴雨,把大地和这个山头都淹没,让我的新房子也永远湿润,这样我才喜欢。求上天可怜。”
然而,天空依然晴朗,太阳甚至更加毒烈地炙烤着大地。青蛙一遍又一遍地祈求,天上却仍然没有落下一滴雨,最后,青蛙愤怒了,它破口大骂起来:“你这个狗屁破老天爷,你死了吗?你听不到我的祈求吗?你的眼瞎了吗?你的耳朵聋了吗?你真是枉为老天,却没有一点同情心,不明白一点事理,你看不见我都快被折磨死了吗?”
天神听见了青蛙的话,并没有动怒,他只是说:“你这只自私自利的青蛙,你怎么能因为你自己的需求,要求我把其他的人都下暴雨淹死呢?你不要再在这里吵吵嚷嚷的,如果受不了,你最好还是先回你的沼泽地去!”
青蛙为了自己舒服而全然不顾别人的死活,祈求上天大降雨水,把大地和整个山头都淹没,如此一来,自己的宅地就会永远湿润。这种做法,足以说明青蛙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者。
凡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心理,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人者是痴傻人,利己者是聪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这些心态逐渐成了一种流行的畸形心态。
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眼前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理,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生净心的最大障碍之一。它是人性对自我的盲目执着,更简单说就是人的私心和私欲。人们变得狭隘、目中无人,然后恶性循环。
——网易网友青楼小生
吝啬
吝啬,比其他事更能阻止人们过自由而高尚的生活。
——罗素《什么使人不幸》
吝啬是社交成功的大敌,与社交的根本原则相违背。我们在前面讲过,社会交往要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只想索取,不愿付出,便无法使社交活动继续下去。吝啬的人同时必然贪婪。这种人的思想是一个单向系统,对内的大门常开,而对外的门户紧闭。
吝啬,实际上是一种心态,不光是财物方面的,也可能是情感方面的。“惜金如命”、“一毛不拔”等等,就是指财物方面的吝啬,只求别人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对别人的感受和困难却漠不关心,就是情感方面的吝啬。
不管是财物方面还是情感方面,吝啬向来为人所不齿。没有人愿意与吝啬的人来往。这里有几个讽刺吝啬的幽默故事,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有两个吝啬鬼互为邻居。一天,这边的主人叫仆人到那边去借锤子。
“对不起,借您家的锤子用一下好吗?”这家的仆人问道。
“可以。”那边的主人答道。“不过,你钉的是铁钉还是木钉?”
“铁钉。”仆人如实回答。
“呦,”一听这话,那人连忙改口,“真不凑巧,我家的锤子让人家借走了。”
仆人只得回来。这边的主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大为气愤:“什么铁钉木钉,明明是心疼锤子不想借。世界上竟还有这样小气的人!”
“那怎么办呢?”仆人问。
“算啦算啦,还是把咱家的拿出来用吧!”
下面这则故事的吝啬鬼可没有这么舒服。
有个米店老板,雇人给他干一个月的活,说好付给工资300元,可是,到了月底,老板却对雇工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取两样东西来,否则,你一个工钱也得不到。”
米店老板要的那两样东西,别说集市上,就是世界上任何地方也都弄不到。
他就这样骗了很多人白白给他干活。
有一次,他雇了一个男孩给他干活,也答应一个月付给他300元。到了该付工钱的时候,米店老板对这个孩子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找来两件东西,一件是‘啊’,另一件是‘哇’。”
小男孩听了,心里一怔。他边走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假装到市场上去转了一圈,回来时给老板带回一条小口袋,里面装了一些蝎子和蜈蚣。
“我把‘啊’和‘哇’都给你拿来了,你自己把手伸进口袋里去拿吧!”
老板非常惊讶,但还是把手伸进了口袋里。
蝎子和蜈蚣一起咬住老板的手,他疼得惨叫了一声:“啊!”
孩子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里面还有‘哇’呢!你快拿吧!”
老板再也不敢伸手了,只好老老实实地把300元钱给了那个小男孩。
这只是关于吝啬的两个小故事,你看了以后,一定觉得好笑。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与那些吝啬的人打交道,就不会这么有意思了,只会觉得厌恶。与他们接触过一两次之后,你肯定不愿意再见到他们。
有的人为什么会吝啬?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生命的存在和成长,需要吃喝穿住,所以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人们对财物的需要,本来只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可是,有些人对财物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对于他们来说,财富是越多越好,不是他的,他竭力追求,一旦到了手,就决不放手,该给别人的,也不愿给。这就是吝啬。说到底,吝啬的人是因为把财富看得太重,觉得财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当然,人在社会上自下而上应该具备必需的物质保障。但是,过度追求财富,却大可不必。《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上古时候,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圣人叫做许由,住在深山里,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当时的帝王虞舜听说他的大名,跑到山里对许由说:“太阳出来了,就用不着火把了;天降甘霖了,池子里的那点积水就没有多大用处了。如今有您这位圣人,我这样笨拙的人也就不应该占据帝王的位置了。许由先生,请您来做治理天下的统治者吧!”
许由哈哈大笑,说:“我看不必吧。您的才能,足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很好。我看根本用不着我来做什么事情。再说,做帝王对于我有什么用呢?难道我需要财富吗?你看看河边那些田鼠吧,满河的水对它有什么用?它只要把肚子喝饱就够了。你再看看树上那些鸟儿吧,那么大的树林对它有什么用呢?它睡觉的时候只要有栖身的鸟窝就够了。天下之大,对于我许由又有什么用呢?我每天只要有填饱肚子的粮食和一小块用来居住的地盘就够了。
尊敬的舜,您还是回去吧,不要再来打扰我了!”
许由说得很好,人生在世,吃喝穿住,无论多么富有,也只能用上那么一点儿。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人们过苦行僧的生活。我们讲这个故事,只是为了说明:财富虽然重要,但决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斤斤计较,永远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在感情方面,也不要太吝啬。人们之间的感情是在相互帮助和相互关爱中形成的。如果在别人因孤独而需要你慰藉的时候,在别人因困难而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置之不理,那么,在你自己孤独和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吝啬是一堵墙,这堵墙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别人的友谊挡在墙外。要想在社交中赢得友谊,就必须自己动手,把这堵墙拆除。
有位老人,过日子节俭得近乎吝啬。淘米只淘一遍,淘米水还要洗菜,而且不管青菜有多脏,他也只洗一遍。晚上房间里只要开电视就不开灯,说是有荧光屏的光照亮就够了。抽水马桶形同虚设,从来舍不得放水箱里的水冲洗大小便,而是用那积存的洗菜水、洗脚水,弄得卫生间里的味道很难闻。
儿女劝他不要这样与自己过不去,又不是钱不够用,何苦呢?特别是洗不干净的菜吃下肚里,对身体有害,可他就是不听。他这样过日子,受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伴。她生性软弱,做不了丈夫的主,只好跟在他后面活受罪。
后来,老人因为饮食长期不清洁,患上了肠结石。经过手术,医生从他的肠里取出了一块大拇指般粗的结石。经历了身体的痛苦,老人终于接受了医生和家人的劝说,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人也想开了许多。
生活总要付出一些成本,有些人将现实生活风险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与实力估价过低,为了应付焦虑,就建立起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吝啬就是这种机制的表现。吝啬的表现一般先是向外,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却不肯付诸行动;继而内化,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却压制欲望,以单纯地占有财富而满足。
仅仅吝啬,还不是病态,但是吝啬确实是某些心理障碍。比如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就可能有极度吝啬的表现,脑器质性疾病患者也有此类症状,但他们根本没有自知能力,吝啬是受病态妄想支配的。
此外,吝啬心理也可能是强迫症的表现。一般说来,凡患强迫症的人,人格多有优柔寡断,循规蹈矩,生活刻板单调,情感比较贫乏,教条审慎等特点。对于一般吝啬者,占有财富很可能带来快乐,但是有些吝啬者确实有焦虑症状,却找不到原因,就很有可能是强迫性的吝啬观念和行为造成的。
而且吝啬行为也可能引起心理变态。吝啬者被金钱冲昏了头脑,如果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解释,就是意识变得狭窄,思想里只剩下钱,而将付出视为痛苦,即使这种付出是平等的、必需的,可以带来更大回报。吝啬的人多数都是自私的、贪婪的,总想不劳而获,因而挖空心思地算计别人。他们整天忙着的是挣钱,最担心的是丢钱,唯恐盗贼将他的金钱偷走,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被恐惧和焦虑包围。因为他们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也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愿帮助别人,所以他们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了困难也就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其社会功能必然遭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