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过度节俭,甚至吝啬,除了因为他们经历过贫穷、困苦的生活,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精力、体力和生命的逐渐丧失的危机感越来越迫近老年人的心灵。这种感觉让他们愈发感到任何事物都是弥足珍贵的,于是产生了病态的吝啬心理。
吝啬的老人多会有一种名为“收敛症”的病态行为,具体表现就是反复地、漫无目的地收敛各种有用和无用的物品。在他们的家里,全是东一堆、西一堆的垃圾,破旧的书刊、发黄的报纸、各种饮料瓶、罐头瓶、废轮胎。但是他们从不把这些东西当成“废品”,也不变卖,而是把它们当成“宝贝”积攒起来。“收敛症”的形成与丧失感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有收敛症状,这与老年人自身的性格特质是紧密相关的。有强烈不安全感的人,年老后容易出现收敛症状。
吝啬使人自私、冷漠,它破坏了人类固有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吝啬之人极度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不给别人任何帮助。吝啬破坏了人类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因此吝啬之人也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与遗弃。要想消除吝啬心理,首先要从精神上领悟吝啬的错误,调整价值观念,树立达观的生活态度,要明白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金钱,而是健康、慷慨和快乐。
假如人人都吝啬于付出,彼此不愿互通有无,那我们心灵的家园就再也不会拥有明媚的阳光,再也不会体验到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幸福。
——腾讯网友单车铃声隐忍狗在人害怕时而不是对它表示蔑视时,叫得更凶,也更会咬人,人类社会也有同样的特点。如果你害怕这个社会,等于给了别人捕获你的机会,而如果你对它不屑一顾,它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力量,因而倾向于对你放之任之。
——罗素《舆论恐惧症》
恐惧使许多人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因为恐惧消耗他们的精力,损害和破坏他们的创造力。心存恐惧的人是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才能的。
恐惧能毁灭人的自信,使人变得优柔寡断。恐惧还会让人动摇自信心,不敢从事任何工作,并使人们犹豫不决。恐惧是能力上的一个大漏洞。其实恐惧只是一种心理想象,是一个幻想中的怪物,一旦你认识到这一点,你的恐惧感就会消失。如果你的见识广博到足以明了没有任何臆想的东西能伤害到你,那你就不会再感到恐惧了。
勇敢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心是治疗恐惧的天然药物,能够中和恐惧思想。当人们心神不安时,当忧虑正消耗着他们的活力和精力时,也不可能获得最佳效率的,他们是不可能事半功倍地将事情办好的。事实上,有很多非常有成就的人也像一般人那样,一遇到某些情况就会感到恐惧和害怕,不同的是,他们能够想出一套有效的办法来克服它。
所有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与恐惧者自己的软弱感和力不从心密切相关,因为此时他的思想意识和他体内的巨大力量是分离的。一旦他开始变得心力交融,重新找到了让他自己感到满意和大彻大悟的那种感觉,他将真正体味到做人的荣耀。一旦不再有各种形式的恐惧,人的美好信念和自信将达到极高的境界,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是梦想着安全和自由,他们的力量和效率将提高100倍。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恐惧虽然阻碍着人们力量的发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它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只要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恐惧心理,那它就不会再成为你前进的障碍。
社交活动中,出现胆怯或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因为对方过于强大,具备控制你的能力;也可能是因为你有什么把柄被对方掌握,担心被对方挟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对对方抱有某方面的希望,担心自己做不好,对方会对你失望。因此,胆怯与恐惧心理,并不一定只在社交新手身上产生,对于新手来说,更容易产生的是羞怯,而非胆怯或恐惧。米尔德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约他在某一天去见那家单位的总经理。米尔德在面试前一天的日记中写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感到很激动。但是,一想到明天要与那位总经理见面,我就感到有点儿害怕。见面的时候,我该说些什么呢?我应该穿什么颜色的外套才合适呢?哎,也许他压根儿就不喜欢我这种类型的人。如果真是那样,那无论我怎样表现,都不会有戏……可是,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无论如何也得试一试。只要我努力了,即使最终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米尔德的这种胆怯和恐惧心理,在人们将要与一位重要人物见面之前,经常出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之所以产生胆怯和恐惧,是因为他把即将要做的事情看得太重,他把即将要见的人看得太高。小伙子米尔德最终消除了自己的胆怯和恐惧,是因为他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放下心理包袱。他的心理转化过程,就是他在内心与胆怯和恐惧作斗争的过程。他最后克服了心理压力,是因为他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他对即将要面对的事实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抛却了满脑子的顾虑,把事情的严重性尽量往低处想。他明白,一个人只能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负责,对于那些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只能听之任之。对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平常的心态,希望不要太高,但是一定要付出努力。这就像毛泽东所主张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只要尽心尽力,就可无愧于心。这样想,心里自然感到轻松。带着轻松自信的心情参加会见,比心怀胆怯和恐惧地参加会见,效果必定要好得多。
当你将要与之见面的那个人地位非常高或者名气非常大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有点害怕。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恐惧。地位和名气只不过是一个人外在的东西,无论地位多么高、名气多么大,他还是一个人,一个跟你一样有七情六欲的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普通人。他在本质上其实与你相同。他也需要被关心、被尊重,他也会有沮丧、伤心的时候。与大街上的每个人一样,他也需要努力工作以达到他自己的目标。当他与你这样的普通人见面时,他也会有很多顾虑,因为地位和名气的原因,他必须仔细斟酌他所说的每一个字,他比你更关心自己的形象。除此之外,他还会仔细观察和分析与之见面的普通人,看看他们对自己是什么看法。有一件事你应该清楚,那就是,那些有地位有名气的“大人物”,比任何一个普通人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能这样想,你就不会在与那些大人物接触时感到害怕。还有一种人,他之所以胆怯和恐惧,是因为担心自己有什么把柄被对方抓住,他担心对方会以此对他进行控制。要想避免这种恐惧和胆怯,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平时做人做事,一定要光明正大,不要为了一点儿小利益小便宜暗中做手脚;对人对事,尽量宽容大度,有意见,宁可当面说,决不背后怨。能够这样做,就不必担心有人会抓你的小辫子。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怀坦荡天地宽。如果你因为一时糊涂,曾经做了一些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事情,那么你就只好走第二条路了。首先是悬崖勒马,决不再犯迷糊。做一件错事,可能是迷糊;做两件错事,可能是过失;做三件错事,那么你就是坏人。如果谁坚决不走回头路,执意要做对别人有害的事情,那他也就不必参加什么社交活动,因为他没有脸面见人。如果你虽曾一时糊涂,但已经后悔了,而又不希望别人揭你的老底,那你最好还是尽量避免与那些知情者接触,并且尽量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一位心理学家在课堂上讲了心理暗示对于人们造成的重大影响,但是他的很多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心理暗示不过是某种借口,不存在科学依据。于是,心理学家决定带他的学生们去做一个试验。他把他的学生们带到了一个没有开灯的黑屋子里,屋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桥。心理学家问:“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不服气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踏上那座窄桥,并顺利地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打开了一盏幽幽的小灯。灯光昏暗,但是学生们看清楚了桥下是漆黑的水潭。谁也不知道那水有多深,而且在幽幽的灯光下,水潭显得更加诡异莫测。心理学家再次问:“现在,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学生们有些犹豫,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走上那座桥,依旧小心翼翼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再次打亮一盏灯,这盏灯的灯光较先前的那盏亮多了,学生们看到水潭里的景象,心头不禁打个冷战。只见水潭里有数不清的蛇游来游去,有一条眼镜蛇还吐着长长的信子昂头冲着那座桥。学生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心里在庆幸自己幸好没有掉下去。心理学家再次问:“这下,谁还敢走过那座桥?”几乎没有学生敢再踏上那座桥了。这时,只见心理学家踏上了那座桥,稳稳地走到了对面,学生们都惊呆了。心理学家没有说话,只是再次打亮一盏更亮的灯让学生们细看,原来桥和水潭之间密布着一张细细的铁丝网,学生们面面相觑。
心理学家这时开口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我们不知道,恐惧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在灯开亮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小心地走过那座桥,那时候,黑暗对我们来说,不值得恐惧。反而是黑暗让我们变得小心,而不至于出错。但是,当灯被一盏盏打亮,我们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限制住了,反而不敢迈步走向那座桥。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过那座桥。那座桥,就是我们内心的力量。只要我们不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我们都有能力轻松地过桥。”
无知者无畏。但是,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常常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出现,不但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相反,还会使得每个人都往其头上踩一脚。
——新浪网友剑道天尊
嫉妒
在通常的人性中,嫉妒是一种最不幸的情绪。嫉妒者不仅希望别人不幸,只要不受惩罚,他就会付之行动,而且他自己也因嫉妒而遭受不幸。他不是从自己的所有物中引出快乐,而是从别人的所有物中引出痛苦。
——罗素《幸福之路》
嫉妒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伤害别人,也对自己不利。嫉妒心理妨碍自己的正常工作,使自己在与人合作时产生消极抵抗情绪,并且在潜意识里引发一些破坏和阻碍他人的倾向。柳芭就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当然她自己也因此吃过不少苦头。最近,与她同时进入同一家公司的玛林娜被提升为部门经理,而她依旧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柳芭感到很不平衡,她有一种受伤的感觉。自己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如玛林娜?为什么她得到提升,而自己却要受她的领导?柳芭觉得这不公平。是不是玛林娜给了上级领导什么好处?是不是自己长得不如她漂亮?或者仅仅是因为玛林娜学历比自己高?可是,在公司里,应该以工作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根据其他条件。即使是这样,也不应该只提升玛林娜而不提升我柳芭,因为我们的工作成绩不相上下呀!柳芭把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怎么也想不明白。她感到遭受了沉重的一击,痛苦不堪。因此,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她总是显得心事重重。当玛林娜与她说话的时候,她眼皮都不愿意抬一下,语气也很冷淡。她不愿意理睬玛林娜。但是,当玛林娜没有注意她的时候,她又会忍不住偷偷地盯着玛林娜,她似乎想在玛林娜身上某个地方找出一点蛛丝马迹,看看她究竟靠什么手段获得上司的青睐。她看到玛林娜与以往一样,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心里更加不平。她内心的怨恨无处发泄,于是就开始消极起来。开会的时候,只要玛林娜在场,她就决不发言。当同事们一起到快餐厅吃午饭的时候,只要玛林娜也去,她就坚决拒绝同事们的邀请。她宁可到附近的小商店去买那种难以下咽的奶油面包和没有营养的橘味汽水,也不愿意跟玛林娜同一张桌子吃饭。什么?工作?玛林娜,你想给我派任务?难道你觉得我受到的伤害还小吗?不过,好吧,既然你是经理,我当然不得不按照你的吩咐去做。但是,你可不要幻想我会把工作做好……自从玛林娜被提升为经理以后,柳芭的心里没有别的,她成天在脑子里琢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久,公司以柳芭消极怠工、对顾客态度冷漠而将她辞退。可怜的柳芭!
这是什么?这就是嫉妒心。生活中像柳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要想根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就得对症下药,先寻找它产生的原因,再想办法加以克服。
首先,产生嫉妒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虚荣心。柳芭的嫉妒,并不是来自于所谓的不公平,而是因为她内心的虚荣。实际上,她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她在潜意识里将自己与玛林娜进行了不合理的比较。她觉得玛林娜的提升,意味着上司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否定。她的虚荣心受到损伤,所以她把怨恨全都倾泻在玛林娜身上。曾经有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得到上司的青睐,说明他必有过人之处。在任何一个组织里,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原则上只应该以工作成绩作依据,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做的,既然是人做的,就不可避免地会渗透着人的喜好。上司对下属的看法,除了要看他们的工作,还会从其他方面加以考虑。不能把自己同别人进行简单的比较。简单的比较,只会助长虚荣心。”
其次,人们之所以嫉妒别人,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为什么你得不到这个机会?你是不是确实有什么地方不如别人?要经常这样问自己,每天检查自己的得失。儒家劝人要每日进行多次反省,就是为了使人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退一步说,某一次机会失去了,并不就说明你不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许新的职位并不能充分展现你的才华。提升与否,并不是对人能力高低的评价。你可能并不适合做经理,而目前缺少的刚好是一位经理的人选。你的长处在于你对财务工作的熟悉,可是,现在并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如果缺乏的是一位会计师,那么这次提升的就不是别人,而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