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14954200000014

第14章 五句箴言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1)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身体固然是我的,国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

——星云大师

包容,宽容大度之意。

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这门学问,是来自内心“慈悲喜舍、善良仁爱”的自然流露,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

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它是香兰被人踩倒却留香脚底的气质。它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人格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净化!

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人生一世,不能让自己在琐事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无尽痛苦中碌碌而过。

1.宽可容人厚可载物

与人交往,不要看别人待自己如何,而要看自己待别人如何!只有待人以宽,才肯对人信任、体贴、谅解、包容,也才能表现出我们待人的道德、智慧和艺术。

星云大师:做人要学着把自己扩大,尤其是要把心量放大。《释迦传》中有一段记载:有一位犯了五逆十恶的坏人,最后想回头忏悔,但是他有恐惧心。心想:我过去那样冒犯佛陀,如果现在向佛陀忏悔,他能宽宥我吗?有人了解了他的心意,便告诉他说:“佛陀的心量尚且能包含天地,怎么会包容不下你一个人呢?”他终于去忏悔了。

敦厚宽容人欢喜,刻薄严峻少人缘

“如何待人”是一门很高的学问,有的人一辈子都很难掌握“待人之道”。这主要是因为人有多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要求,所以做人做事很难做到“尽如人意”。正所谓“顺了姑意,逆了嫂意”,做人难就难在不能让人人都满意。

虽然待人有种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待人以宽”则是一条不变的定律。待人固然要能够谦虚、尊重,但如果能做到仁厚、宽容,往往会更得人缘。有的人待人刻薄、严峻,那要想获得较好的人缘、获得别人的接受和认同就很难了。

那么,什么叫待人以宽,什么叫待人以严呢?

甲走在路上,有人指着他的脚说:“你怎么把我的鞋子穿在你的脚上,请你还我!”甲否认,二人争执,大吵不已。

乙走在路上,有人指着他的鞋子说:“你怎么可以穿我的鞋子,你还给我!”乙一听,便将鞋子脱下来给他。此人后来找到了自己的鞋子,知道错了,便将鞋子还给了乙。乙不以为然地说:“既然给了你,我就不要了。”

丙走在路上,有人指着他的鞋说:“你穿错了我的鞋子,还给我!”丙微笑着将鞋子脱下来给他。此人后来找到了自己的鞋子,便将错认的鞋子还给丙,丙还是满脸微笑地把鞋子收了回来。

从甲乙丙三人的处事态度,就可以看出待人的不同艺术和效果了。

宽容待人,自己也会心平气和、轻松愉快。反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隘,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甚至严厉地指责别人的不是,那就难免让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而自己也会因为不得人缘而愁闷苦恼,真是伤人又伤己。

“宽厚待人”不但是人际相处之道,也是自我做人的根本!《佛光菜根谭》说:“得理而能饶人,是谓享道,厚道则路宽;无理而又损人,是谓霸道,霸道则路窄。”

村子里,一个人在建房子时为了一道墙和邻居争地,于是写信给在朝为官的哥哥,希望父亲出面帮忙讨回公道。哥哥接信后,以诗作函回道:“万里投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做人多一分包容谦让,就少一分倾轧障碍。历史上不少贵极一时的文臣武将,因为专横跋扈、待人严苛,最终树敌太多而招来杀身之祸。宽容是美德,包容是促进人类和平的良方!凡事只要本着尊重与包容的心,一定能得人所望。

做人要宽宏大量,要给人改过的机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首先要养成宽宏大量的气度。一个人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不但要能容纳好人善人,对自己的仇人敌人、看不惯的人也要能宽容,因为唯有宽容才能去除嫉恨,唯有宽容才能成就一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与宰相章惇从年轻时即相识相交,但章惇当政时,却把苏东坡发配岭南,之后又贬到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章惇却反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苏东坡听到消息,在给朋友的信中对他表达无限的同情与难过,并且对章惇的儿子说:过去的无须再提,多想想以后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做人要宽宏大量,要给人改过的机会。我们都要试着做好以下这几点:

不念旧恶。在佛教里,有人犯了过错,经过至诚忏悔之后,罪业就可以消除。佛法中说:一个肯悔过的人,比没有犯过错的人更好,对于忏悔之后的人,如果你还要攻击他过去的过失,那么你的过失会比他更严重。做人最忌讳的事就是算旧帐。不翻陈帐,不念旧恶,和谐相处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

以德报怨。佛经中说:以怨报怨,永远不能息怨;唯有以德报怨,才能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你有仇敌吗?假如有的话,以后要试着用道德去感化他,不要生起怨恨心,因为以怨报怨,只会带来更多的怨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与人为善。学佛的人有责任将欢喜布满人间,把善良的风气传遍各处,应该予人方便、予人好处,应该不舍弃任何一个改过自新的人,不拒绝任何一个心向佛道的人。

有些人缺乏助人为善的心量,甚至会嫉妒他人的善举。这种态度不只障碍了他人,也障碍了自己,我们应该学习用宽容来扬弃嫉妒。“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泰山之所以能高大,是由于它不舍弃任何一块小泥土;大海之所以能深远,是因为它能容纳任何细小的溪流。一个人生存于世间,待人处世应该具有泰山、大海的气度,不嫉妒好人,不排挤异己,因为唯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

2.把自己融入到身边的大世界

亚历山大大帝为了实现征服世界、统治全人类的愿望,带领军队南征北讨,他曾经带领百万雄师攻打到埃及。当踏上埃及领土时,放眼望去遍地是滚滚黄沙,根本无法生存,因而转往东方,攻打印度。到了印度,映入眼帘的是处处森林,越过森林,是一望无垠的海洋……尽管他的军强马状,可是却没办法征服沙漠、森林和海洋。

星云大师说:要想征服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爱和宽容。如果你心中有爱,能做到爱家人、爱朋友,甚至爱仇敌,那么“爱”就能把敌人征服;如果你拥有宽容,能包容亲人、同事、朋友,乃至包容整个社会、民族,那么“包容”就能把宇宙征服。

这是一个众缘成就、同体共生的世界

台湾有句谚语:“吃果子,要拜树头。”提醒我们在享受丰盛的成果时,要饮水思源,感念一切因缘的成就。

身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当关怀社区,贡献力量,服务大众,社区得到了发展,每个人就都能获益。对社会也一样,如果能主动帮助他人、友待他人,在得到他人回馈的同时,自己不也能受惠吗?

台湾属于亚热带地区,很适合榕树生长,在台湾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榕树。据说多年前,台南成功大学校园内也有棵大榕树,有一年,大榕树渐渐地枯萎,没有了生气,常常在大榕树下运动、乘凉、聊天的居民,很关心这棵大榕树的“身体”状况。

后来,一位国际佛光会的会员发起抢救大榕树的活动。首先,他跑去找植物专家来研究这棵大榕树是因为虫害,还是水、养分不够,亦或是天气不合适,致使它将面临死亡的命运。经过植物专家的研究之后,决定为它设计护栏、加土,进行保护工作。然而这项工作需要相当的经费,于是附近的居民便集资出力,终于把这棵大榕树给救活了。

这是一个众缘成就、同体共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人类与自然生态更是关系密切。人类重视环保,对世间生态付出关爱,大自然也必定会庇荫人类。人类与万物彼此照顾,互有恩惠,只有这样也才能和谐共处,相安无事。

“爱屋及乌”,融入社会大家庭

人生中,为官的有为官之道,经商的有经商之道,居家就有居家之道。那么居家之道是什么呢?

居家之道要“敦亲睦邻”,居家之道要“量入为出”,居家之道要“省吃俭用”,居家之道要“敬老爱幼”,居家之道要“上慈下孝”,居家之道要“和睦亲族”,居家之道要“忠孝双全”。

家,有大家庭、小家庭,现在的家庭多数是小家庭,过去三代同堂、五代同屋的家庭已经少有了。但我们的社会本身也是个大家庭,爱家就要“爱屋及乌”,对与家有关的环境、邻居、社区建设,都要关心。居家环境不一定要风水好,但一定要与邻居友好,守望相助,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个少年请教一位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

智者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是说,在我感到痛苦时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痛苦就减轻了,当我喜悦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喜悦将变得平和中正。”

智者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说:“如此就可以真正同情、理解别人的需求,在别人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如此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

智者说:“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人到世间来莫不是为了追求快乐,那么,如何拥有快乐呢?

其一,快乐来自家居和谐。一个家庭里,每一分子都应该为家庭的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能自私、执着、计较。如果有人每天只想外出散心、郊游,把家庭视如牢狱、冰窖,甚至本来是亲人骨肉却当成仇人,这样的家庭生活如何会快乐呢?

其二,快乐来自天然环境。环境对于人的快乐与否至关重要。居家在山边,可以在山居小路散步;居家在水边,可以在河川堤岸休闲。居家附近有公园、市场,散步、购物当然都能称心如意。假如居家在人烟稠密的大楼,出门举步艰难,或是住在偏僻陋巷,进出都感不便,当然就会心浮气躁。古代孟母所以要三迁,现代的富贵人士所以要找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环境会影响人的心情。

其三,快乐来自人际关系。一个人身处社会,总会有许多朋友。平时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各种人士互动往来,假如自己会做人,经常帮助、赞美别人,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也会对我们赞美、帮助,人际互动融洽,当然就会感到快乐。反之,有的人处事不够圆融,经常嫌这个不好或怪那个不是,自己没有培养好因好缘,自然不会获得友谊。难堪、烦恼一大堆,人生怎么会快乐呢?(《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3.众生有缺点就会有优点

有些人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往往忽视了别人的优点,岂不知芸芸众生有缺点就会有优点,优点和缺点向来是同体共生的。要想享受别人的优点,就必须包容别人的缺点,这是很明显的道理。

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与人相处,必须你帮我,我帮你;你原谅我,我原谅你;你教导我,我教导你;你包容我,我包容你……能够如此,才方便沟通。有错误,别人敢指责你,敢说你的缺失,你才会进步。没有人敢指责你的话,你将永远在错误中轮回。只有虚心接受人家的批评,才会成长。

汉高祖刘邦不计较韩信的逃亡,还筑坛公开封韩信为将;刘邦也不计较陈平贪收黄金,派他去办事时,反而一掷万金给他。春秋齐国的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敌人,反被用为上卿;唐朝时的魏征,也是唐太宗的敌人,后成为最受敬重的谏臣。

王侯们不念旧恶宿怨,才能化阻力为助力来成就大事业,这也是身为领导者最根本的风仪、气度。不能替属下解决问题,又要制造问题给属下烦恼者,实不配作为一个领导者。

星云大师也常告诫弟子,师兄弟间要彼此交流、沟通、相知、识大体、共患难,不要制造一些无谓的问题来自我困扰,要体验共处的因缘可贵。一个出家人没有资格苦恼、没有资格不悦、没有资格情绪、没有资格烦恼、没有资格流泪!心中只有众生,只有常住,其他的就微不足道了。大家应该能团结,因为集体的力量可以成就愿望,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融入大众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星云日记》)

宽容退让,和乐融融

“人间佛教”非常重视人际间的相处,然而人和人的相处却不容易,时时会有争执、吵嘴、误会,纠纷不已。星云大师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提倡“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凡事退让一步,多尊重他人。表面看似自己吃亏,实际上却是占便宜的,因为我错、我小、我无、我苦的世界,没有争执怨恕,心里坦荡宽容,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省去了许多麻烦。

有两户人家紧邻而居,张家的人相处融洽,过着美满的生活;李家的人,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大闹,搞得鸡犬不宁,无法安静生活。

有一天,李先生好奇地跑来问张先生:“为什么你们一家人从不吵架,能够和睦相处呢?”

张先生笑了笑说:“我们家都自认是坏人,所以能互相忍耐,相安无事,而你们家都自以为是好人,因此争论不休,常常打架。”

“这是什么道理呢?”李先生很不解。

张先生解释说:“譬如茶几上摆着一个茶杯,有人不小心把它打破了,不仅不肯认错,还理直气壮地大骂‘是谁把茶杯摆在这里的?’放杯子的人也不甘示弱地反驳‘我放的又怎样,是你不小心打破的’两人彼此不退让,自以为是好人,僵持不下,当然吵架了。反过来,打破杯子的人如果能够道歉‘对不起,是我疏忽了。’对方听了也马上回答:‘这不怪你,是我不应该把茶杯放在那里。’彼此肯承认自己的过失,互相礼让,又怎么会吵架呢?”

确实,与人相处要低姿态,要学着常说“对不起”、“我错了”、“抱歉”、“我不好”、“你的能量真大”、“你好”、“你真了不起”。要学习水的就下,谦卑自恭,好处让别人享受,坏处自己承担。常常赞美别人、尊重别人,从让步吃亏中冶炼心性,扩大心盘……做到这些,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定会和乐融融。(《星云日记》)

4.心旷是福门心狭是祸根

我们赞美佛陀的伟大,都说他“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赞美帝王将相时,往往会说他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说明一个人欲成大事,必须先要有宽大的胸襟。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量大的人能包容小人,小人不能包容有心量的人,所以心胸宽大的人能吃亏、能忍让、能成事,而心量小的人斤斤计较、寸步难行。

宽大能容,终成大业

自古以来,中国人将“忍”视为人生最大的修养,忍者无敌,能忍自安。

忍不只是忍气、忍羞、忍怒、忍恶、忍苦、忍难而已,忍是内在智能,遇境遇难时,知道处理,懂得化解;忍是宽容的慈悲,面对他人的怀恨、嫉妒,能以慈悲包容、以宽容原谅;忍是见性的菩提,对境心不转,而能归于平静,显现万丈震慑人心的觉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