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管理机构
建场初期,十六师四十七团搞军垦开荒生产,部队实行供给制。1953年改番号为农五师十三团,后勤处改为供给处,全团物资供应由供给处负责。1955年,供给处改称物资供应股。1962年,供应股改为经营管理股,股长乔润柏,业务人员4名。1970年,经管股又改为后勤处,处长刘成铭,设会计、出纳、保管员和生活物资助理员、生产物资助理员,还有驻哈密采购员。1978年,后勤处改为供销财务科,几任科长、副科长有刘成铭、苏孟勋,设有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生活资料会计、出纳员、采购员、保管员。1984年撤销供销财务科,分别成立计划财务科(简称计财科)和供销服务公司(简称供销公司)。公司经理副经理是郭仰仪、苏富国、刘有满,设生活资料会计、材料会计、出纳员、保管员、采购员。1986年供销服务公司又改为供销科,几任科长、副科长先后是孙树楠、刘有满、王恩信、任茂林,下设会计、出纳、采购员、保管员。1993年,供销科改为“红星二场乡镇企业经销公司”,公司经理孙树楠,实行经理负责制,公司经理和会计由农场聘任,其余人员由经理聘任,或由农场推荐再由经理聘任。1994年6月,乡镇企业经销公司又改称供销科,科长孙树楠。
二 物资供应与管理
20世纪50年代,军垦农场物资种类包括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基本建设物资,还有军械物资。1953年建场初期由供给处统一管理生活物资与生产物资,由农五师统一调拨,随领随发,实行供给制,根据需要去团部领取。直到1955年,物资管理仍然松散,有的连队只要连队领导写个便条,派个战士就到团部后勤处领东西。到1956年,初步实行计划供应,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对物资进行了分类,建立了材料核算和报销手续,以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1955年,农五师十三团初步把物资供应工作纳入计划供应轨道,生产连队根据年度生产计划来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团后勤处则按照计划供应物资。从此,树立了成本观念,打破了生产物资管理上的“供给制”。但一开始还是不行,有些连队派保管员带着连长的章印到团后勤处,现作计划,等着批准领东西,不懂规则的事经常发生。后来,又在加强材料管理和建立领发制度的同时,对基建物资材料和农业生产物资进行了划分,分开设置仓库和账本,还对仓库采取了安全措施,添置灭火器。各连队都有简易材料库房,建立工具领发登记簿,战士(职工)领工具时要由班组长盖章后发给,团后勤处采取先办“领发单”后发物资的方法,消除了打便条现象。
1955年以后,在物资仓储管理上,团部后勤设有总库,各连队建立了分库。当时,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影响下,农业生产物资相当紧缺,不得不打破“上领下发,依靠师里”的领发物资供给制的供应方式,开始对外找货源,采取向哈密当地贸易公司、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订购农业生产所需的工具材料。甚至需要拉关系搞“让购”(把其他单位已经订妥的物资,让给一部分)。同时,各生产连队都十分重视对生产工具进行改装和打造,对小推车、镰刀、木锨、抬把和车轱辘,由铁木工组制造。
50年代,农场后勤物资管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建场初期(1953~1955),农五师十三团执行的是“供给制”管理;1955年以后,十三团(红星二分场)打破旧制度,建立了物资计划管理和计划供应制度。这个阶段,为红星二场后来的物资管理发展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60年以后,红星二场在哈密设立采购站,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连队相应加强物资库房管理,配备了专职保管员。物资供应根据生产股的计划和财务股的资金统筹,由经营股采购,分发给连队。而生活物资主要由农场自产自销,包括粮棉油肉等。各单位都有职工食堂,养猪、种菜,供应职工。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生产遭到破坏,物资供应十分困难,甚至需要一只水桶也要后勤处批条子,连铁皮都采购不来。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兵团体制恢复,团场生产力逐年发展,物资货源丰富,进货渠道拓宽,各种物资基本上都可以从市场上组织进货,采购权集中于供销科(后改制的供销公司)。同时,供销科参与农产品销售。供销科负责对销售的粮食和上缴小麦任务进行等级、质量、数量登记,统一结算。工交科负责甜瓜、西瓜销售时报请车皮计划、组织货源、过磅装车,后由财务科结账。
1987年以后,对农场大库房历年购进的农药、小杂粮种和顶账三合板等低值易损过期物资,采取逐年损失逐年核销。到2001年,对库存报废物资,只有数量没有金额的物品都建立了备查账目,不留包袱。
90年代,红星二场物资管理实行规范化。组织进货时,采购人员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货,保质保价。进货入库时保管员必须细心清点数量、质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然后签写清单,入库由三人签章,采购员、会计、保管员一式三份。凡质量有问题的立即退换,数量不足追查责任,运输丢失的由司机按价赔偿。出库由材料会计开票,领发人签名,保管员凭出库单发货。零售物品由出纳签章,加盖现金收讫章。送达连队的物资,由连队保管员验收打条,再由供销科办理手续,随凭证转给连队会计结账。对库存物资按品种顺序摆放。
2001年,红星二场物资仓储硬件系统基本建成,能满足需要。供销公司所属仓库,有三连一幢188平方米,工程队一幢188平方米,场部一幢永久库房188平方米,两幢简易库房363平方米,简易货棚435平方米,三连种子库房210平方米,场部大仓库搬迁到化工厂库房,面积430平方米,新建农药库房为半地下室砖混结构,面积90平方米,农场种子库房砖木结构,面积186平方米,大货棚400平方米。全场有大小库房37座,占地面积6582平方米。此外还有粮棉加工厂的粮食仓库,新东食品厂的各种仓库等等。全场有专职保管员22人,兼职保管员7人,共计29人。
80年代,红星二场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物资贸易,主要开展农产品加工对外贸易活动,根据国际市场对脱水菜食品的需求,于1984年投资兴建脱水菜厂,到1989年资产已达300万元。采取对外联营和订购包销方式,先后与福州、天津、上海进出口公司搞联营。1994年4月~1995年4月与港商(香港新东组合有限公司)合资联营一年。红星二场供销科1993~2001年几种主要物资经销和种子销售情况分别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