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四十七团政治处设民运股,在人民群众中进行积极宣传,组织担架队,征购粮食,动员车辆运送军用物资支援前线。1951年民运股撤销,组织股设一名民运干事。1953年政治处下设一名民运纪律检查员。1955年以后,民运工作由组织部门兼管。1975年归红星二场政工科组织干事兼管。1994年归综合治理办公室兼管民政工作。
一 对起义人员的统战工作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起义),四十七团接受起义部队士兵670人。是年6月,陕西蓝田解放,接受士兵190人。8月26日,兰州解放,接受解放士兵375人。1949年10月,在酒泉与独立三团合编的起义官兵456人,共计起义和解放人员1691人,占全团总人数2204人的76.7%。工农兵、自愿兵总共513人,占总人数的23.3%。四十七团认真执行中央对起义人员的统战政策,在政治上、生活上一视同仁,对起义军官原职原任,职务基本不变。如徐祗则,原国民党部队副团长,起义后,任四十七团副团长,于1952年调任十六师生产办公室任副主任,下半年调往南京军事学院工作。
韩志儒原系新疆陶峙岳将军部下,国民党警备独立师独立团团副,积极支持起义,起义后,在十六师生产办公室工作,1956年9月任农五师十三团参谋长,1957年3月任红星二分场场长。韩志儒任场长之后,党委对他信任,让其大胆工作,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征服盐碱,于1963年,建成三连东四斗亩产小麦359.6公斤高产条田。同年全场小麦平均单产上“纲要”,获得西北四十面红旗之一和新疆兵团先进农场称号。1963年3月,韩志儒调离红星二场,先后任农五师参谋长、副师长,他始终把红星二场作为他的第二故乡。韩志儒因病于1998年6月22日在乌鲁木齐逝世后,按他生前嘱托,原哈管局领导李官牛、李新野、孙振亚、田文祥等将他的骨灰撒在他指挥创下高产的三连东四斗条田,实现了他的遗愿。
还有许多起义官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教育培养,成为生产建设中骨干力量。1959~1966年期间,农场连队主要领导多数是起义官兵担任。1986年颁发给起义人员证书,共有84名,其中在北京起义的23人,新疆起义的15人,酒泉起义的36人,其它各地起义的10人。2001年底已故39人,离休健在的45人,均享受国家离休待遇。
二 非党知识分子工作
部队进疆后,一批知识分子通过支边、学校分配、自动和招聘到红星二场,参加屯垦戍边。1966年前全场共有知识分子91名,为农场建设做出很大贡献。“文化大革命”中,他们被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臭老九”,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有11名知识分子被揪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给他们都安排适当工作,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全场共有非党知识分子274人,其中有中级以上职称的69人,占知识分子总数的25%。
三 对侨眷、台胞台属、港澳眷属的统战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极“左”思潮盛行时期,有海外“三胞”(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关系的职工受到种种歧视和怀疑,有的脱离亲属关系。“文化大革命”更是把有“海外关系”的人视为“里通外国”分子同义词,使他们在政治上受压制,思想上背历史包袱,工作不大胆,说话小心谨慎。1979年,场党委认真落实“三胞”政策,用人提干一视同仁。上海支边青年学生黄静仪,其母、弟弟均在香港经商,落实政策后,农场将她夫妻俩调学校担任教师。1984年,调司法办公室工作,1985年调政治处任教育干事,1986年选她当哈密人大代表。1987年她弟弟到红星二场探亲,农场领导热情地接待他们,将场里惟一一辆旧“69”小车让给他们乘坐,到天山旅游、观光。2001年,全场共有侨眷、“三胞”亲属10人。农场民政部门每年召开一次侨眷“三胞”亲属座谈会,征求他们意见,通过他们做海外亲属的工作,欢迎为祖国的建设和和平统一事业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