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新解说
15070600000088

第88章 行为的控制系统(5)

但是,关于自动加工、自动运行的活动是否消耗能量,仍是存在争议的问题。从一方面来说,那些顺应人的倾向和运动节律、并能够自然兴奋、自动运行的内容应该是不消耗能量的,因为它的工作和运行是完全自动的,不需要我们用力和使劲,相反,阻止它的运转却是费力的,需要付出努力的,从这一点来理解,这种自动是不消耗能量的。但是,另一方面,任何活动都是某种内容的启动和激活,无论它是自动的,还是强制的,既然它能够从压抑和静止状态转为兴奋和运动状态,一定是受到了某种力的作用,否则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自然兴奋、自动运行的内容来说,由于它顺应了主体的欲望和需要,它的发动和运行显然是由需要的发动引起的,而需要的自然喷发和宣泄是顺应主体自然倾向和自然节奏的,无须意志努力,因而使主体觉得不费任何力,似乎也是不耗能的。但是,需要的产生和宣泄本身也是受能量支持的,是能量寻求外泄的渠道和表现形式,需要的产生及其寻求满足的过程,是在能量的支持下实现的,这一过程也必然的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自动运行的活动仍是要消耗能量的,只是与靠意志努力支持才得以表现的强制行为相比,只是省略了主观努力本身所造成的额外消耗,它的自然宣泄和自动运行,是靠活动内容自身的势能和冲力来维持的,随着活动的进行,它自身所积聚的势能和冲力也在逐渐的消耗,而势能和冲力的大小则是由需要的内容与强度所决定的,势能越大,兴奋的趋向就越强烈,活动的内趋力也越大,内趋力越大,越不需要意志努力这种相对外力的支持和帮助。

至于谈到技术上的自动,即便是最简单的操作,即便是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即便是把加工过程压缩到极短的时间,以至加工过程成了无意识的,只是最后的结果显现于意识,但是要完成它,仍然会经历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组织等操作过程,仍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只是比那些困难的、复杂的、生疏的可能要少得多。至于有些活动虽说是纯粹的熟练工,是千锤百炼后的自动化的反应技巧,但是,它的显现仍是要序列展开的,这种活动的能量消耗更是不可避免,如背诵某一首十分熟悉的诗歌、跳一段经常跳的舞,熟练地驾驶汽车等等。这一方面是由于再熟练的东西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在关键点上有所提示和点拨,另一方面,任何一项操作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进行的,能否实现完全的自动绝不仅仅限于某一技术操作的纯熟程度,主客体其他方面的状况也会影响到直接操作的进行。严格地讲,主客观情况瞬息万变,绝对的、完全具备自然兴奋、自动运行的条件是不存在的,要顺利地实现某种操作,主体总是要留一份心,保持一份警惕,以维持某种特殊的定向,压抑并排斥其他兴奋对直接操作的干扰和侵占等。

再者,即便是完全的再现性工作,只要其从潜藏和静止,转为显现和运动,它一定是要消耗能量的,心理只要运行,不论是熟悉的,还是生疏的,一定是以一定的能量消耗为基础的,只是一些高度熟练的内容可以省去一些精心操作和严格监控本身所需要的额外消耗。

综上所述,无论是技术上的自动还是动力上的自动,都是要消耗能量的,而作为二者融为一体的实际工作或活动,其能量消耗更是必然的。从任务和目标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无论技术上多么熟练,也无论它多么迎合主体的需要和倾向,在其未实现、未完成时,主体与目标和客观要求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保持着距离,只有投入相应的能量驱使它向着目标运行,才有可能实质性的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直至弥合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主客体的真正同构。

(3)注意与能耗的关系。注意是能量的投资与聚焦,而注意的分配则涉及资源与能量的分配,注意力的状况与能量的投资和消耗有关,而两者又都与所从事的活动、与加工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越是困难复杂的问题,越需要投注较多的精力和能量,越需要主体注意力的参与。集中注意就是集聚能量,只有集中注意,才能获得较多的能量投资,才能获得深加工,才能进行困难的工作。对于某一特定的主体而言,有些工作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有些工作只消耗较少的能量,当工作或活动所需的能量不超过主体所能调动出的最大能量时,主体便有可能同时进行多种活动,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平行加工一说,而这便与注意的分配有关,注意的分配导致了注意的中心和注意的边缘,注意的中心集聚了较多的能量,能够进行精加工或处理一些困难的、重要的、能量消耗大的问题,注意的边缘只消耗较少的能量,只能进行粗加工,处理一些简单的、次要的、能量消耗少的事件。

但是,这种困难与复杂不仅是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更主要是从主观角度上来说,是相对难度。因此,困难的、生疏的工作我们通常要放在注意的中心去处理,以便能集中注意、集中能量,而简单的、熟练的由于只消耗少量的能量,故只需放在注意的边缘或分配少部分注意便能从容应付。与此相应的是,在注意中心范围内的事物能够获得清晰的认知反应,而注意的边缘则只能获得模糊的认识,因为前者进行了深加工或精加工,后者只能进行浅加工或粗加工。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只要集中注意、集聚能量就一定能够进行深加工,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对于难度适当、技术条件相对具备的工作,只要获得足够的能量就能顺利完成(能量不够当然也不能完成),对于难度过大、技术条件不具备的工作,即便获得足够的能量也无法完成,前者叫做资源限制,后者叫做材料限制,前者主要需要动力性投入,后者则主要需要技术性投入。在注意边缘、在主体不专心时不能完成的资源限制工作,通过转移注意的重心,通过集中精神、加大努力就能完成;在注意边缘、在主体不用心、不尽力时不能完成的材料限制工作,即便转移注意的中心、加大努力同样也不能完成。这两方面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例子都是很多的。

例如,有些内容我们不用心、不集中精力既听不清也看不清,只掌握一些大概、轮廓,而一旦集中注意便可获得清晰的认知;而另一些内容,不用心当然不行,用心了也未必就行。

另一方面,同样都是集中注意力,但所能调动、所要消耗的能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注意力的焦点集中于哪些内容,该内容便是主体能量投资的主要场所,也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区域,不论这种活动内容是主动自然兴奋的,还是被强制激活并运转的;不论是简单的工作,还是困难的工作。

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同样都是集中注意力于某一活动,但其心理活动的状态及其唤醒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唤醒程度高,激动水平高,紧张度高,自然就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反之,则会消耗较少的能量。而这主要与主体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的种类有关,容易的、轻松进行的,唤醒水平就低,紧张度就低,能量投入也少,哪怕此时我们把全部注意关注于此活动;而当遇到困难的、重要的工作时,自然就需要加大努力,提高唤醒水平,而这时的能量投入与消耗肯定就大大增加,否则就不足以应付活动的需要。这种用于表达心理活动状况的唤醒水平、激动水平等指标,如若从注意力来看则被称为注意的紧张度,唤醒水平、激动水平越高,注意的紧张度越高,相应的能耗也越高。同样的注意集中状态,但注意的紧张度则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注意力全部集中或投资于某一内容的情况是十分复杂多样的,可以是忘我但是轻松地欣赏音乐,也可以是紧张的外语听力测试,二者可能都是全无杂念的精力贯注,但紧张度、兴奋度、唤醒水平和激动水平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应的能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三、控制是身心发展及行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心理运行的基本规律或心理内容的兴奋规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意识流和行为流是按照强度律和相互诱导律来运作的,而这样运行的意识流和行为流往往是混乱无序、无效无益的。要想使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能够迎合我们的意愿和需要,顺应客观规律和现实规则,必须加以人为的干预和导引,而这种导引和干预的具体方式,便是对自然进行的心理活动进行适时、适当的调节和控制,以使其按照我们的心愿和意图有效有益地运行,顺利地达到某种目标和目的。由此,调节控制也就成了保障心理活动有效有益的必要前提,控制也就堂而皇之、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中。

那么,该怎样理解调节控制对于主体的必要性呢?

我们知道,主体结构极其复杂多样的内涵以及客体环境复杂多变的态势,使得它们的相互作用也必然变得复杂多样,而相互作用的效应和结果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有的如愿,有的不如愿;有的得力有效,有的错误百出;有的酣畅顺利,有的艰难阻滞;有的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有的早已偏离十万八千里。于是,冲突、混乱、无序、失控则成为心理活动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对主体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正是避免、制止至少是削弱这种不良现象而采取的必要举措。换言之,没有控制的参与,行为即便有效、如愿,也是一种偶然和巧合,并且概率是很低的。但是,如若施加相应的调节和控制,主体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脱受自然倾向摆布的奴隶地位,超越自我结构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把更多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如愿的行为导引到主体所希求的路径上来,从而大大拓展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或几种角度具体分析一下控制参与行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使我们明白,在这些场合和情境下,没有控制的参与和帮助,主体的行为表现就不可能如期如愿。

首先,针对人类主体特有的身心结构及其所决定的功能属性而言,它一方面有着各种良性理性的内部成分,另一方面也有着大量的恶性兽性的属性,关于这方面弗洛伊德做过深刻的阐述,其他一些思想家也做过类似的甚至更为极端的表述。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主体结构发出和决定的,都是主体结构功能特性的展现与流露,不管这些特性是好是坏,功能是有用还是无用。因此,如果一味地由着自我无约束地表现和释放,无论对于人类整体还是人类个体,其结局都是十分可怕的,必须对人性的某些冲动进行有效的压抑、疏导和改造,以防它们的宣泄和爆发给社会或个体造成不可预见的后果,而这正需要控制的加盟和参与,同时这种工作本身也是控制的一个重要功能。例如,攻击、侵略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基本属性,由此才演绎出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战争与浩劫,但是人类必须善于压抑和克制自己的这种天性,否则,人类将会自我毁灭。幸运的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已经越来越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和情绪,比起人类早期,人类已经更多地利用和平和理性的手段来处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冲突与纠纷,而不是由着人的暴力和狭隘的征服与占有的欲望任意肆为,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充分发挥自我的调节与控制功能的结果。就人类个体而言,对自身不良欲望和特性的抵制和控制更是人生必修的一课,也是伴随人的一生、随时都会对人构成挑战和考验的生活课题,而对这些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往往演绎出人生不同的悲喜剧,而控制的强度和力度也成了标定强者与弱者的重要尺码。

其次,从外部影响的角度来看,我们面对的客观世界是无限丰富多样的,这些内容都会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主体结构的某些方面产生影响。因此,不论从自我认知的层面,还是从社会影响的层面,主体实际上是处在一个汹涌的刺激洪流中,处于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中。然而,主体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加工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趋同和适应能力更是有限的,许多方面甚至是接受了此,便不能容纳彼。如果主体不加选择地随着这些客观影响而动,放任这些刺激对自身任意地施为,主体将会应接不暇和无所适从,甚至会被客观的复杂性撑暴或压垮。仅从客体的功利价值来看,就可以把客体分为有用与无用,有利与有害,高价值与低价值之说,这样,面对芜杂的客体刺激,面对复杂的客观情势,就需要主体自主地选择和控制自己的作为,去趋利避害,去舍无用而求有用,去追求高价值而舍弃低价值,如此,才能够保障主体在这个纷繁复杂、既充满鲜花美酒又遍布荆棘陷阱的客观世界中,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主体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保持主体独立的有价值的生存状态。而所有这些,无不需要主体善加选择、勤加控制,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主体的理性选择和中枢调控功能,把握好自己的作为。

其三,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看,人出生时并不是一个装备齐全的、能够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的万能主体,人的各种功能本领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人才能从最初只具有简单的无条件反射功能的弱小生命成长为具有发达智慧和完善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没有理性引导、控制参与便不能进行、不能完成的过程!学习的本质是主体因经验而发生的改变,是主体在与客体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按照客观要求改造自我结构、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而是通过主体采取积极的、有意识的运作和操作,不断地调整改变自我的运行模式和结构状态来实现的:从言语学习到动作技能的学习,从知觉到记忆,从概念获得到问题解决,所有这些或简单或复杂,或具体或抽象的学习,无不都是在控制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和完成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控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