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哲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对一切事物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别的什么,思考到它们最初的成长和起源,就能对它们获得明确的概念。”这就是人们通常所遵循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即历史的研究方法,因为现实往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纵观世界和我国高校后勤保障事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校后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高校后勤保障体制既受国家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高等教育制度的制约,也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
进入21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不可逆转,高校后勤保障方式也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化改革进入深层次的发展阶段,各种矛盾有所凸现,高校后勤实体进入分化组合的“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2003年以后,高校后勤改革减缓,难度加大,高校后勤实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基础条件较好和改革力度大的高校后勤实体纷纷注册为法人企业,起步较早实力雄厚的实体开始冲出校园,走向市场,不断壮大,融入社会第三产业;更多的高校在努力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剥离的实体推向法人地位,以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也有少数高校将学校自身承揽后勤服务责任或者市场出让给其他高校后勤实体,甚至直接交付给社会企业。与此同时社会相关产业跃跃欲试,想方设法打入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实质上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代表着高校对后勤服务的需求的满足方式,在自办和购买之间选择,使高校取得这些后勤服务的成本最小化。在不同的体制下,外部化和内部化的交易成本是不同的,因此,即使对同一项服务来说,在原来体制下是内部化的,由学校内部生产,在新的形势下可能因为内部化的成本过高而改为外部化。高校后勤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新的体制和体制变迁趋势,找到适合高校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所以说,时至今日,虽然改革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社会化”和“市场化”仍是发展趋势,高校后勤改革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往前走,找到“科学发展”的最佳途径,这就是结合校情和社情,借鉴国内外高校后勤改革的成功经验,或各取所需,或博采众长,全面推进。
总体而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满足了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差距仍然较大,也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代价。结合世界高校后勤发展史以及专家视角,我们提出,就后勤发展而言,“科学发展”之路,就是向社会化目标迈进,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依次为:模拟企业化→法人化→专业化道路。无论是高校自己办后勤,还是引进社会企业办后勤,也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归根到底我们认为高校后勤发展的主要脉络和趋势将是“科技后勤、法治后勤、和谐后勤”。
8.1 科技后勤
进入新世纪之后,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发展,科学与技术不断更新,科学传播、技术转移和规模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在未来30~50年里世界科学技术会继续出现重大原创性突破,很有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发生新的突破。而新科技也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从事高校后勤工作的每一个组织都应该以此为契机,依靠科学技术支撑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后勤发展。
科技后勤就是指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建设各种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各种与后勤相关的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跨越式地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拥有保持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同步的新型高校后勤,我国高等教育艰巨的改革使命才可能顺利完成。
8.1.1 技术支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谁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谁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先进的科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的发展基石。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趋于模糊,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时代,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都带来重大的变化,也使高校后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得不到足够重视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与后勤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后勤职工的学历层次相对偏低有一定关联。高校后勤担负着学校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师生生活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的重任,正因为如此,高校后勤要成为现代后勤企业,必须致力于改变服务工作科技含量不高的现状,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知识、人才、信息、设备条件和管理优势,在规划设计、餐饮管理、物业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园林绿化、建筑安装、水电维修、卫生保健、安全保卫、运输服务等方面尽量使用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后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众多智能化后勤服务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后勤的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各高校后勤普遍使用的比较成熟的智能化设施设备主要有智能电表,食堂、超市等消费射频卡计费系统,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电视监控报警系统,消防报警和自动防火系统,物流系统,人事系统,考勤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监控、智能控制系统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纯依靠人工作业所造成的工作进度缓慢、工作成效低下的状况。如清扫机的使用,1名技术操作员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10名清卫员一天的工作量或者1名清卫员10天的工作量,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近10倍;自动洗消一体化设备的使用,不仅减少了用工人数,缩短了洗消时间,而且清洗出来的餐具既符合清洁标准又符合卫生要求;高空玻璃擦洗机的使用,则不但减少了高空作业的危险程度,而且清洗速度明显加快,清洗面积明显增加;还有搅拌机、豆浆机、饺子机等等,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步伐和高新科技的快速应用,新产品和新技术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校后勤的生产中,广泛地占领高校后勤各个服务领域。
依靠技术支撑能大大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社会已经进入快节奏时代,生活节奏和经营节奏都在不断加快,这对高校后勤提出了新课题:必须源源不断引入现代化的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拉近距离,放大视野,使管理的快节奏成为可能。如可视电话进公寓,将会使管理员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机会更多更方便,有利于学生公寓育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宽带网进公寓,可以使同学们的信息面更加广泛,后勤的很多服务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布,提高后勤服务的影响面;控电柜技术进公寓,通过安装识别器控制每个房间的用电,有效防止大功率电器在公寓内的使用,确保学生用电安全。
依靠技术支撑能大大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水平。师生的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需要源源不断引进新技术。如自动切菜机的使用,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速度和更加标准,还可切圆形、丝、丁、菱、曲线、花丁、花片,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在学生寝室安装数字电视,定时或不定时进行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宣传教育活动;在周末娱乐中还可以使宿舍成为真正的“第二课堂”和“第二个家”;建立后勤电子商务,开设网上超市、二手市场、网上订餐、网上订房等服务项目,公布电话号码、飞机航班、火车时刻、天气预报、后勤快讯、社会新闻等公众服务信息。
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后勤技术支撑体系,高水平的教学、科研的需求,也离不开先进的后勤技术支撑体系,高校后勤的发展和强大、完善与规范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建设的水平。利用现代科技解决高校后勤管理问题,既省时又省力。未来将会有很多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高新科技走入我们的生活,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设施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使未来的高校后勤保障更加完善。相信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下,高校后勤必将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实业大厦,去迎接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
8.1.2 信息一体化
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建设信息化社会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生产者成为知识性劳动者。生产向着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生产与用户相结合,实现实时敏捷生产与智能生产。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知识与柔性管理。市场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与变化快的特点。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当前的问题不是人们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一种必然趋势,高校后勤也必然引入其中。
信息一体化是对管理工作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的人一机系统。它通常是以解决组织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内涵。放在企业之中,即为企业信息化,放在政府之中,则为电子化政务,放在高校后勤之中,则为高校后勤信息化。高校后勤担负着全校师生的食、住、行、水、电、暖等各个方面,内容涉及十几个行业,工作量庞大且杂琐繁芜。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原有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已不再能够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信息化战略实施已成为高校后勤自主经营并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后勤信息一体化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初通过利用Word、Excel及Access基础数据库,满足本岗位核算需求的应用;部分高校后勤部门逐步引入资产管理、公寓管理等管理软件,满足其部门级管理的需求,但不能解决信息相对孤立的“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第二阶段是2000年后出现的一卡通,也叫信息卡阶段。这种最初用于食堂售饭的IC卡,逐步延伸到水、电计费、门禁刷卡等领域,后被统称为一卡通。但它的局限是只能停留在消费层面,并没有涉及到后勤其他的相关业务和综合管理。第三个阶段即现阶段为信息化平台管理阶段,也被称作“数字后勤”。它不仅把前两个阶段包含的所有消费层面、成本层面、核算层面进行数据整合,同时还能够把后勤集团下属的十多个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
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主要是指以网络为中心,以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流(或工作流)为主要存储和处理对象的平台。这样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建立通信基础平台,不仅能提高办公的效率,减少彼此间的矛盾和内耗,还可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它更多承担了一个信息通道的责任,建立和完善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了协同工作的环境,为学校后勤管理办公提供了一个自动化工具。在系统自动化所覆盖的区域内,所有员工均可通过此系统,根据自己的权限了解自己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上级交办的事情,需要交给别人做的事情,需要与别人合作的事情,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及与别人共享的信息。对于后勤来说,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实现后勤远程办公,开发后勤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与薪资管理系统、餐饮和超市物流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物业维修管理系统等。如建立后勤服务监督系统,开设网上论坛,开通网上投诉,有利于形成公开化和透明化的监管;普及校园万能卡,实现一卡存储、就餐、购物、开门、支付水电费、网络费等功能,同时所有消费情况均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查询,既方便学生,也方便管理;安装公寓门禁系统和电视监控报警设施,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公寓的安全;安装消防报警和自动防火系统,实现某一个区域内的联动报警功能,实时、准确、在线监控供电线路运行情况,确保用电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用巡更系统,采用读取巡更点上的信息记录卡并记录巡更情况,通过手持式巡更机(或称为巡更棒)与信息记录卡接触读取信息,完成整个巡逻任务后再把手持式巡更机内存储的信息传回到电脑读取或打印出来。
要实现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入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这已成为多数高校后勤管理者的共识。各家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千差万别,注定其在信息化进程中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业内专家指出,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用促建、分期推进是实现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整体建设的切实可行之道。可以肯定的是,高校后勤信息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并正在高速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8.1.3 资源利用最大化
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担负着水、电、暖、房产、车辆等资产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其管理状况关系到物资效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改进高校后勤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节约型后勤,不仅是高校后勤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管理育人的需要,也是高校后勤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是利用新科技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建设节约型后勤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各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传统观念中,说到节能降耗,大家容易想到的是“一度电”、“一滴油”、“一张纸”,想到的措施是“随手关灯”、杜绝“跑冒滴漏”等等,这些观念和措施无疑是正确而且有效的。但是,如果要建设节约型后勤,仅做到这一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节约型后勤建设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利用新科技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如火电厂等离子点火技术,其节油效果就令人震惊。业内人士都知道,火电厂不仅仅要烧煤,而且要烧不少的油。因为发电机组启动的时候,传统的技术是用柴油或重油点火。一台60万千瓦新机组,调试一次就要烧掉6000吨~8000吨燃油,每启动一次平均也要烧500吨燃油。所以每个火电厂都有规模远大于一般加油站的储油罐。对于一个大型火电厂来说,如果仅仅通过杜绝运输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或小改小革节油,肯定是杯水车薪,能节油1%就算不错。而中国国电集团所属的一家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由烧油启动点火变为直接烧煤点火,从而可以使火电厂彻底“无油”。这样的节能是根本性的,据测算,这一技术一旦全面应用,每年可以为我国火电厂节约燃油600万吨以上,不仅可以为电厂节约发电成本300亿元,而且等于为国家节约了一座中型油田的原油。
以上列举的仅是电厂的例子,其实对高校后勤领域而言,靠技术进步节能同样存在巨大的空间。如某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学生5000余人,须满足蒸饭、炒菜、包子、点心、稀饭以及40吨开水、120吨热水之需求。原使用2台2吨4公斤压力的燃油锅炉,后改用新型厨房设备——多功能一体化厨具,运行一年的结果表明:年燃料费用比原来使用燃油锅炉节省100万元以上。再如寝室内用电,可以将人工开关改为人体感应开关与人工开关相结合,即在一般情况下人在时灯亮,人离时灯关,睡觉时则可通过人工开关操作;教室内安装日光灯红外线节电器,根据学生人数自动调整光线;路灯安装光感器,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开关时间;安装远程载波电表、红外线远程水表,实现智能抄水电表等等。
二是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一般要求循环“3R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REDUSE),该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二是再使用原则(REUSE),该原则针对的是中间过程,要求制造产品的原料能被反复利用;三是再资源化原则(RERESOURCE),该原则针对使用报废的产品,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再生资源。只要满足其中的“1R”就属于循环经济。在高校后勤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以下入手: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物流、能源和信息流,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服务端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另一个服务端的投入和原料。如高校饮食生产中产生的热水可以用来供学生洗澡,洗澡水经过技术处理后输送到各卫生间冲洗厕所;在外部开辟大型养猪场、菜园地,猪肉、蔬菜可以满足高校饮食生产需求,高校饮食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来浇灌菜地,来饲养猪,猪的排泄物可以用来做蔬菜的肥料等。
8.2 法治后勤
法治社会的宗旨就是用一系列程序来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通过法制来规范行为,是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保证。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黄金期、社会冲突高发期同时并存。一方面,社会结构日益趋向复杂,多元利益群体出现,各种利益摩擦和冲突涌现;另一方面,传统的道德整合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契约关系和公民社会的要求。如此,在确立新型道德规范的同时,法治就成为整合和消解社会矛盾的合适治理手段,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了重大部署,这为建设“法治浙江”指明了方向。建设“法治浙江”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根据法治建设特点和工作推进的实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有效的具体工作载体。而建设“法治后勤”是建设“法治浙江”在高校后勤的具体工作载体之一。政府主导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势必还会在高校后勤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主导作为政府主导的有效组成部分,必须主导高校后勤改革,这体现在依靠法规政策,行使“学校法人”权利;制定实现高校后勤公益性和企业营利性相统一的制度性规则(契约),对“准入”企业实施权利监管,保证经营企业享受国家给予高校后勤的优惠政策,以实现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后勤进市场问题,理顺了后勤和学校的关系,明确了高校后勤以其资产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化市场主体地位,从实质上扩大了后勤自主权,增加了经营灵活性,能极大地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搞活后勤内部机制。同时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科学管理制度引入高校后勤,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能极大地促进后勤生产力的发展,使后勤实力不断壮大,为更好地满足学校办学需要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8.2.1 政府干预法定化
首先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回顾1999年以来轰轰烈烈的后勤改革,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今后的深化改革同样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得好:“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政府的作用,那么要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网络是不可想象的。”
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失灵,为政府进行某种形式的干预提供了空间,或者说,凡是市场可能失灵的地方,都是政府监管干预的地方。市场失灵归结为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尤其是自然性垄断这三种情况。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斯氏对市场失灵表象的归纳,应当说在基本方面符合所有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形,如果有所不同,最多也是表现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其中两种情况与高校后勤的联系性。
公共产品失灵。公共产品失灵,可以归纳为“公共产品及其服务缺位或者供应不足”。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产品”,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可能有多种渠道,既可以通过“政府生产”也可以通过“私人生产”而提供。但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单靠私营企业或者一般企业是难以满足的,因为许多公共产品,要么因为私营部门的唯利性的价值取向难以符合国家要求的社会目标,它们不愿意提供;要么因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大量的资金或者高新技术,一般企业难以提供。正如“理论依据”中所分析,高校后勤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和公益性的特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政府来讲,理所当然就要它来承担。当然,这种承担既可以是“政府直接生产”,也可以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
垄断尤其是自然垄断。这里所指的自然垄断通常是指公用事业垄断。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竞争性的经济;竞争的发展,又必然要导致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而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垄断。世界各国都不是一般地反对垄断,至于哪些垄断是需要禁止的,哪些垄断是允许存在的,则需要政府来决断。因为高校后勤由于其天生的行政性带来的垄断,只能通过政府立法才能加以解决。
政府干预的主体是什么呢?对于高校后勤来说,政府干预是通过两个主体来实现的,即政府直接干预和通过高校干预,当然两者并不矛盾,它们是在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条件下的主导。我们已经分析,高校传统后勤体制是计划经济的结果,而不是一种自主选择的结果,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政府在高校后勤改革的问题上,无疑还是要进行干预。但是,政府干预到底应该限定在什么范围,干预程序是否应该有所规定,都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政府是否通过组建像德国集团类的后勤企业专业服务于高等学校的方式,来彻底解决高校后勤的问题?实质上这种思路的假设前提是:政府是高度理性的政府、政府拥有完全信息和政府能够替代微观主体的决策。如果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就是“拉郎配”的做法,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思维的延伸,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后勤的改革更多地要靠政府引导,而不是靠政府的强制推行,政府干预范围及程序必须要法定化、法制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实际上发挥着三种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资金、土地和其他资产等有形资源的提供者;二是作为法律法规和其他强制性规范等制度资源的提供者;三是推动社会观念的变化和更新,成为社会规范的影响者和指导者。如前所述,高校后勤社会化有一个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程,依次为:模拟企业化→法人化→专业化道路。在“模拟企业化”阶段,学校对后勤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后勤相对缺乏制定经营发展战略方面的自主权;到了“法人化”阶段以后,后勤的自主权会相应增大,学校对于后勤的干预功能必然也随之弱化。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同样必须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具体情况,确定干预的程度和范围。当然,这里对政府干预的领域或者范围,很难设置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把政府干预的领域或者范围限制在假如不依据政府的特殊地位或者说它的强制力,社会矛盾和冲突就难以解决的有限理性思考之中。我们不主张“市场万能”,但更不主张“干预万能”。我们总是希望把政府干预放在一个足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框架之内。
比如说地方政府承担改革后勤实体与社会市场之间生产关系的任务,负责制定后勤实体进入社会市场的地方性政策,包括工商注册、税务优惠、社会保障等,解决后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资格和社会环境。如对后勤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当长期延续“税不进校”政策。对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实体,应当长期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其校内经营部分,免征营业税、教育附加税、所得税等一切税金;对其校外经营部分,如仍属于学校后勤范畴,应实行低税和短期免税政策,可以减半收取营业税,免征所得税,以强化其为高等教育服务的功能,提高其实力。对于纯粹的参与社会竞争部分,则可以按照市场法则操作。对参与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企业,也应当同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企业为学校服务。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组建行业协会,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协会中介作用,促进校际整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发挥“行业规范自律”功能,促进市场发育成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实施更专业的监督,不断提高市场建设水平。改革攻坚的主要任务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清除障碍,理清后勤实体和政府、学校、师生及其内部关系,为发展壮大后勤实体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政府对高校的干预,将按有关制度、规范所规定的程序进行。程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辞海》里的解释则为“按时间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从法学的角度来看,程序主要体现为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式和手续作出决定的相互关系。从法理学的角度看,程序是法理念的一个要素,可以说没有程序就没有法,正式程序决定了法治与人性的区别。政府干预程序法定化是指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调控和规制,基于对政府干预利益偏好及随意性的否定而对其进行的程序性规定。因此,政府对高校的干预不因人而兴,也不因人而废,同时也不会因为政府注意力的转移或者环境的变化而对高校后勤的经营行为随意进行干预。政府干预程序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该程序实现政府和高校对后勤的有效规制,其干预的价值有赖于干预程序稳定有效的运行来实现,也就是要求政府对高校后勤的干预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有法可依”要求程序设置法定化,而“有法必依”则要求依法设定的程序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